摘要:民間借貸是中小企業創辦和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民間借貸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也不利于市場現金流的控制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同時還給社會穩定帶來隱患。規范和引導中國民間借貸的發展需要從制定相關法規、加強借貸監測、建立保險制度和建立區域性借貸機構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民間借貸;規范;引導
中圖分類號:F83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050-02
中國民間借貸一直非?;钴S,作為一種傳統的借貸方式,長期存在于城鄉之間,游離于正式的金融體系之外。央行2009年2月12日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中國民營企業約80%的資金需求來自于自我積累和民間融資。盡管2007年中央財經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民間金融的規模在7 400億元~8 300億元之間,事實上,由于民間借貸的分散性和隱蔽性,其規??赡苓h遠超過這一數據。民間借貸這種融資行為是中小企業創辦和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而近年來,許多企業或個人吸收資金是以非法從事資本、貨幣經營而不是以解決企業或個人自身發展需求為目的,偏離了單純的民間借貸的方向,構成了犯罪。因此,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行為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國民間借貸的特征與現狀分析
(一)中國民間借貸的特征
1.快捷。民間借貸的最大特點是方便快捷,資金能及時到位。數額較小的資金在數小時之內即可到位,這種借貸關系絕大多數只需借條或口頭形式。而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需要一系列復雜的程序和手續,時間比較長,對于急需資金的民間借貸情況來說,一般成為“雨后送傘”。民間借貸快捷的特征適應了中小企業使用資金通常沒有縝密的計劃所帶來的資金臨時缺口。
2.靈活。民間借貸不論是借款或還款數額還是方式都比較靈活,只要雙方約定好,有多種選擇余地。只要有人想借,便有人肯借,在經濟發達地區,借貸數額可達數十萬元,而在經濟較差地區,借貸數額只有數百元。相對而言,正規金融機構很難做到這一點。
3.廣泛。從空間上看,民間借貸現象遍布縣轄各個鄉鎮,特別是沒有金融網點較少的鄉鎮。從借款主體上看,這種民間借貸行為涵蓋于社會各個階層,大多是城鄉個體工商戶、民營小企業等。
4.有人情味。民間借貸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人性化的特征。不少人愿意在資金短缺時轉向民間借貸市場,其重要原因是看重它的人情味,借貸雙方之間相對比較熟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出借人一般在保證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能為借款人著想,甚至在一些熟悉的借貸雙方在較短時間內的借款還會免去利息。
(二)中國民間借貸的現狀分析
1.民間借貸活躍程度。民間借貸的活躍程度與該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正相關。在經濟發達地區,資金流動性強,需求旺盛,以盈利為目的的民間借貸比較活躍,而且規模較大、利率較高;反之,借貸行為則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費領域,借貸規模較小、利率較低。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05年年會上,吳曉靈在提交給年會的書面發言中表示,2004年末,中國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已達24.5萬億元,M2/GDP的比例已達189%,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國家。但社會仍然反映企業融資困難,以致民間融資異?;钴S。
2.民間借貸的形式。民間借貸的主要形式為無息貸款,在民間借貸中的發生率很高,但額度相對較小,表明中國農村地區的民間借貸有極其濃厚的血緣、親情及鄉情情節,這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在金融領域的延伸。而另一部分是有息借貸、高利貸,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占民間借貸金額的比重高,三者之間的比例大約為2∶5∶3,所以無息和有息、高利貸是民間借貸的主要融資方式
3.民間借貸的規模。民間借貸在中國農村地區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根據央行在2005農村的抽樣調查,在全部調查對象100戶中,有83戶參與民間借貸,其發生率高達83%。當然這個比例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年遞增;再從民間借貸占全部借貸的比重看,該比例略低于全國平均規模,這符合符合中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中央財經大學的調查表明,民間金融的規模在7 400億元~8 300億元之間,平均每戶民間借貸額約為5 000元,這一水平也將呈逐年遞增趨勢。這也表明,民間借貸的規模已不容小視。
4.民間借貸不規范性。近年來,一些企業或個人通過民間借貸這種行為,吸收資金非法從事資本、貨幣經營,偏離了民間借貸的方向。在浙江富姐吳英民間借貸非法集資案件中,他們以借款、投資、資金周轉等名義,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國家金融秩序,最終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追究刑事責任。
二、中國民間借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不利于國家的金融宏觀調控。民間借貸形成的貨幣流量是難以預測和控制的,其資金來源多是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這會產生國家控制銀行信貸與民間分流資金的矛盾,從而極大地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而民間的金融機構從本身存在難以調和的問題,其脫離了中央銀行的監管,業務經營不規范,常見的有高息攬存、盲目貸款等。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要比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高的多。因為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借貸利率是由國家確定的;而民間借貸的利率是雙方自發商定的,且民間借貸大都是在資金需求緊張迫切,銀行無法解決的情況時發生的。如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銀行貸款條件的投資項目被卡住以后,民間金融機構便為其融通資金,這時的資金使用方受制于這些非正規的金融機構,當然利率水平也就非常高。正是基于這種利潤的存在,民間金融機構會以高于銀行儲蓄利率水平的方式吸收民間資金進行放貸,這樣會極大地降低社會公眾對利率政策的信賴度,不利于國家的金融宏觀調控。
2.不利于市場現金流的控制和貨幣政策的制定。中央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使總需求與總供給趨于均衡。因此,流通中的現金流量的準確控制,是調節貨幣供應的前提,但是由于民間借貸需求大、利潤高、手續簡便且形式多樣,使得大量資金長期游離于金融機構之外,中央銀行難以掌握其數量、投向、分布和運行情況,不利于市場現金流量的控制。
3.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民間借貸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風險性,是一種自發、盲目、分散的信用活動,沒有組織領導,缺乏制約保障機制,容易出現糾紛,從而給社會帶來了不安定因素。例如,一些人利用這種“放高利貸”的方法謀取不義之財,很容易導致親疏怨恨;而且,民間借貸多為隱蔽性,也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坑蒙拐騙現象在所難免,甚至引發刑事案件,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三、規范和引導中國民間借貸行為的政策建議
1.央行應制定相關法規來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民間借貸作為非正規的融資方式,央行應該制定相應的法規和管理辦法,規范其借貸行為,合理引導其投向政府鼓勵投資的產業和項目,從而推動民間借貸規范有序運行,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制定“民間借貸法規”和“管理辦法”,首先要確定其借貸的限額和利率水平,并按要求到相關的管理機構進行登記,由指定機構對其進行管理、監督,用法律手段治理和規范民間借貸市場,推動民間借貸的正規化運作;其次,對牟取暴利的放高利貸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取締,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同時,相關管理機構應制定出嚴格的管理規定,賦予民間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對自發形成的有組織的金融活動加強監管,以法律的形式保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引導民間借貸向規范、安全、守信、健康的方向發展。
2.銀監會實施民間借貸監測來規范民間借貸。由于民間借貸資金的數額相對較小,使得資金投向相當分散,無法準確了解其分布情況,故應建立民間借貸監測制度,加強對民間借貸行為的監測和分析,通過定期采集民間借貸的相關數據,及時分析民間借貸資金流向和利率變化趨勢,從而全面掌握民間借貸市場的變動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窗口指導”、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等途徑,有效調節信貸資金供求,合理引導民間借貸行為發展,防范金融風險發生。
3.保監會建立民間借貸的保險制度,防范借貸風險。目前中國沒有建立存貸款的保險制度,而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的存貸風險一直由國家承擔隱性擔保。但民間非正規的存貸款不能納入國家擔保風險的范圍,而儲戶和貸款人的權益不能得到保障,所以應建立存貸款保險制度。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主要是保護小儲戶的資金安全,防止擠兌現象;還有的是為出現嚴重現金流短缺、破產或瀕于破產民間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這也有利于加強中國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和對瀕臨破產的民間金融機構的處置能力,從而降低民間金融機構的脆弱性,以保護公眾信心。
4.政府應設立區域性的民間借貸機構,統籌民間借貸行為。為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加強金融監管,維護社會穩定,應將分散的民間借貸機構統一起來,組建區域性的合作金融機構,通過正規的借貸方式歸集社會閑散資金,再投向更需要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上,并且給予小合作性質的金融機構優惠的發展政策,從體制上引導民間借貸行為健康發展。如組建民間借貸資金參股、為中小客戶服務、市場化運作為特征的社區銀行,并給予相應的存貸款利率浮動政策,使之兼具民間資本的比較優勢和正規金融的專業化特點,從體制上引導非正規金融發展為正規金融。
參考文獻:
[1]畢德富.宏觀調控與民間借貸的相關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9).
[2]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5,(7).
[3]胡金炎,李永平.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比較成本優勢與制度互補[J].東岳論叢,2006,(2).
[4]李剛.發展民間金融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商業現代,2006,(1).
[5]張艷紅.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信用特征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07,(2).
[6]馮梅.農村非正規金融的利率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商業現代化,2007,(9).
[7]延紅梅.民間融資,期盼走向陽光地帶中國金融[J].中國金融,2007,(24).
[8]熊興華.對民間借貸中放債人法律地位及借貸雙方權力保護的思考[J].西部金融,2008,(11).
[9]雷秀平.從民間借貸活躍看金融服務的缺失[J].金融大觀,2008,(9).
[10]李武龍.民間借貸的風險管理的對策研究[J].商業現代,2008,(4).
[11]武文生.民間借貸對正規金融產生的效應分析[J].時代經貿,2008,(6).
[12]馮學榮.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的對策建議[J].西部金融,2008,(9).[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