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的啟動,政府投資性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全國上下到處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但其背后,也隱現出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有的地方雖然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工程基本建設,但投資產生的效益卻不盡人意,重復建設現象較重;有的地方一味貪大求全,工程建設質量卻被忽視了,以至于新修道路尚未竣工驗收,部分路段就出現龜裂、下沉現象,水庫漏水、江河潰壩也屢見不鮮。如何確保中央擴大內需建設資金發揮應有的效益?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減少損失浪費?審計人員在進行基建決算審計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緊盯“四個不規范”,把好“三關”,切莫“霧里看花”、馬虎了事。
一、擴內需項目存在“四個不規范”
擴大內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由于搶時間、爭進度、前期調研和論證工作不夠充分等各種原因,有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四個不規范”問題。
1.招投標管理不規范。工程招投標是工程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確定勘察、設計、監理、施工、重要材料設施供應單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程的造價、質量和進度。同時,由于招投標環節牽扯到各方的巨大經濟利益,極易產生暗箱違規操作。表現為:一是肢解項目規避招標。有的地方由于行政干預較多,相當一部分建設單位業主往往以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為由,該公開招標的項目未按正常程序辦理,或以會議決定代替招標、以會議紀要肢解工程,規避關于工程項目達到一定金額必須進行公開招標的規定,將工程項目分拆到招標限額以下,化整為零,直接發包。尤其是排水溝、擋土墻等附屬設施,即使金額再大,也不發包,而是指定施工單位。二是掛靠多家企業謀求中標。一些包工頭為謀取中標,到處掛靠施工企業,有的掛靠十幾家甚至幾十家單位進行投標報名,使得入圍單位實際上大部分是一個人進行投標,人為抬高中標價格。三是相互串聯進行圍標。一些包工頭聯絡關系較好的幾個包工頭,組成圍標團伙,串通并提高報價圍標,這次你中標,下次我中標,輪流坐莊,坑害國家和集體利益。四是照顧關系虛假招標。為了照顧特定關系人,有的業主根據意向單位情況,人為設置條件,使意向單位中標。還有的業主找各種理由,把本應公開招標的項目,以邀請招標取代公開招標。
2.施工管理不規范。一是合同內容不夠全面。有些業主對合同重視不夠,合同條款不嚴肅、不規范,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合同范本要求簽訂合同。甚至出現有的合同只商定工程范圍、進度和質量等條款,造成合同對工程結算沒有約束力,給施工單位留下許多“鉆空子”的地方,引起工程造價高估冒算,增加結算造價。有的合同規定的工程價款質量保證金明顯低于國家規定。二是施工監理不能到位。有的業主為了省事,常常不進行監理單位招標,而是直接由業主或施工單位指定一個價格便宜或與之關系密切的監理,應付了事,起不到監理效果。有的監理人員受利益驅動,身兼數個工地的監理,常常不到施工現場,無法實施現場監督。有的監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或業務能力較差,關鍵部位的監理到不了位,達不到事前、事中質量控制的效果。有的監理受金錢利益誘惑,把關不嚴,隨意簽證,致使施工單位在隱蔽工程中大張旗鼓虛增工程量,增加審計難度。三是建筑用材不太合格。有的高速公路建設施工單位往往對建筑施工用的主要材料虛報價格,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既增加了工程造價,又極易造成“豆腐渣工程”。
3.簽證管理不規范。部分建設項目由于預算不細化、漏項較多,以致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經常變更設計、反復拆補,造成施工中途經常增加工程量簽證。審計時發現,工程量簽證普遍存在“四不”現象:一是只簽增不簽減。施工單位往往對增加的內容要求簽證另計,對減少的內容就不去簽證核減;材料價差也只按定額簽證調增部分,而不按市價扣除調減部分。虛增建筑成本,抬高工程造價。二是簽證手續不完備。有的簽證只有施工單位和監理簽字,而沒有業主的簽字,手續不全,無法認定。三是簽證內容不全面。有的簽證內容不全,有量無價,只對工程量進行了簽證,未對價格進行確認,給審計增加難度。四是簽證時間不及時。有的施工單位沒有現場及時簽證,而是在工程全部完工后,拿一疊簽證單去找甲方和監理一次性補簽。因時間較長,極易造成少做多簽、重復簽證、未做照簽等現象。
4.工程結算不規范。高套定額、高估冒算、多計重計工程量、在隱蔽工程上做手腳,是工程結算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工程結算常常出現“四個錯誤”:一是錯誤套用定額。錯套定額是工程造價不真實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土建、市政、裝飾、園林、修繕、水電安裝等各種定額的單價及費率差異較大,施工單位往往套用對自己有利但與實情不符的定額,高套定額,增加工程量。二是錯誤換算定額。當使用的材料單價比定額價低時,該換算的不換算,存在“審漏就賺”、“審出就減”的心理。三是錯誤重套子目。由于大部分綜合子目中已包含了土方、墊層等工程內容,這部分工程很有可能被重復套用一次子目,從而多計工程量。四是錯誤選用綜合子目和單項子目。有的施工單位在竣工結算時,往往把綜合子目分解套用單項子目,也存在把不合綜合子目規定的單項子目,合并套用綜合子目的情況。
二、擴內需項目審計要重點把好“三關”
如何審計好來之不易的擴大內需建設資金?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減少損失浪費,謀求最大投資效益?如何遏制工程腐敗,強化建筑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審計人員審計時一定要擦亮眼睛,重點把好“三關”,切莫“霧里看花”。
1.把好“前期工作”的審核關,強化“源頭”控制。
一要審核報批手續。要認真審核項目是否按照國家規定的審批權限,履行了報批手續,有無未批先建、報少建多、越權審批等現象。二要審核招標文件。審核項目是否按照規定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質監單位的確定,進行了招投標。是否肢解項目,化整為零,規避招投標。投標書是否變相壓價。要審核主要材料的單價是否合理,防止施工單位以劣充好,抬高材料價格。三要審核施工單位資質。要認真審核施工單位的資質是否完備,中標人有無掛靠、轉包、分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將投標文件、施工合同上的“銀行賬號”與實際收款單位的“銀行賬號”進行對比,看看三者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則很有可能涉嫌轉包。我們在進行高速公路項目審計時,就利用這種方法,發現了施工單位轉包行為。
2.把好“財務支出”的審核關,強化“經費”控制。
一要審核資金管理。查看工程建設資金是否到位,是否專款專用,是否按照工程進度付款,尤其是國債項目,要嚴格審計其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圍,嚴禁擠占、挪用專項資金和超付工程款。二要審核合同條款。重點審計與各施工單位簽訂的合同條款,是否完整,合同工程價款和結算方式是否明確,施工合同與招標文件和投標承諾是否一致。合同中對新增項目的結算是否符合規定。三要審核規費繳納。要審核土地使用費和國家規定的稅費是否按照相關規定足額上繳。建設單位項目管理費是否超支,有無不合規的列支項目等。
3.把好“工程決算”的審核關,強化“造價”控制。
一要審核材料價差。對于按系數法計算的材料差價部分,要注意材料差價的系數的變化和材料差價計算的基數規定,以地方有關主管部門每季度下發的文件為審計標準,注意材料差價系數計取的時間與施工進度一致。對于按實結算的材料在審計其價差時,以審計材料用量和材料的實際價格為主。對于那些可以據實調整的材料,直接審查施工企業的原始票據。特別要對裝飾材料加強審計力度,如果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約定材料單價不可調,則必須按照投標單價執行。二要審核套用定額。審計定額的選擇、規格種類、單項子目和綜合子目、換算等,與各分項工程的特征是否一致。著重審核替換是否合理,有無高套、錯套、重套定額的現象。比如新建的建筑工程與改建的建筑工程使用的定額不同,前者以建筑工程預算定額為主,后者以修繕定額為主。三要審核取費標準。查看合同規定取費標準與實際取費是否一致,核實工程建設安裝費用是否按照合同規定支付施工單位,有無多列、少列或錯列現象。重點審核各項費用在計算時所確定的基數是否符合相關的新聞公報規定,取費系數是否與工程類別、施工企業的資質一致,費用內容有無重復計算等問題。四要審核施工簽證。要認真審查反映工程進展的施工日志、監理日志和會議記錄,從源頭掌握設計變更、隱蔽工程量簽證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對那些有意扭曲預算定額和有關管理規定,盲目簽證的,或與施工單位沆瀣一氣,虛假簽證的,在堅決核減的同時,還要移交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同時要建立“現場會簽”簽證制度:變更設計簽證,必須有甲方駐工地代表、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代表、監理單位代表的三方現場簽字,手續齊全方可生效。對簽證項目、內容、數量和金額也要完整清楚。五要審核工程量。要結合設計施工圖紙,嚴格按照建筑工程量計算規則進行審核。對多計、重計工程量以及“只計增項不計減項”、或“少計減項”等較為普遍的問題,審計人員一定要深入工程現場,測量、核對,直到查清查實為止。
(作者單位: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青原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