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
面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基金,投資者要淘到真金,規避「老鼠倉」的陷阱,就要加深對基金的認知和了解,在理性回歸的基礎上,練就一雙辨得真金的「火眼金睛」。
2010年9月6日,大陸證監會公佈了對景順長城基金和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名基金經理涂強、劉海、韓剛的處理措施,涂強和劉海被行政處罰,韓剛則成為首名被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老鼠倉」基金經理。
老基金
單只規模不超過30億為佳
儘管已有了10多年的發展,大陸的基金市場正在不斷走向成熟和開放,但監管制度的有待完善,還是讓這個市場充滿了不確定的風險。
要買基金,第一步的選擇很重要。基金銷售渠道對新基金的宣傳比較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也是新基金的信息,因此,很多人習慣購買新基金。但從理性角度看,新基金的擇時擇股能力缺乏歷史判斷依據,且新基金存在建倉期和封閉期,大盤上漲,新基金的收益會落后於老基金;大盤下跌,等等再買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綜合分析,買老基金也許是更理性的選擇。
那麼,基金規模多大比較合適?基金規模對基金業績的影響主要是在市場劇烈振盪的情況下。船大難掉頭,規模太大的基金不得不面臨建倉慢、減倉更慢的困境,擇時交易能力有所削弱,選股難度也有所增加。反之,規模太小的袖珍型基金更不宜投資,尤其是那些資產凈值1億(人民幣,下同)以下的基金,往往投資業績差、份額持續降低、風險防范能力薄弱,長期徘徊在行業末端。因此,單只基金規模以不超過30億為佳,如在熊市中規模還應再適度降低。當然,規模標準也并非一刀切,還要看基金公司的綜合管理能力。
合理配置分散風險
初入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有的投資者經不住誘惑,持有的基金多達十幾二十只,甚至有的已經忘記自己買的是什麼基金了。其實,過多的數量不利於持續追蹤基金表現,未必能分散投資風險。基金投資關鍵是選好基金經理,在對基金經理擇時擇股能力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3-5只即可,資金量較大的選擇5-8只也足以分散風險了。
同時,基金理財本身就是一種資產配置,可以分為股票型、平衡型、債券型和貨幣型幾種。從市場風險來看,如果只選擇股票型或是平衡型基金,在倉位控制和投資策略趨同的情況下,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起到配置和分散風險的作用。指數型基金管理成本低、運作公開透明,無疑是「懶人理財」首選的被動投資策略,但是必須注意該類基金屬高風險高收益型,毫無抗跌能力,當股指高企充盈泡沫的時候應堅決退出。對於貨幣市場基金,低風險低收益,流動性強,不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僅可以作為銀行活期存款的替代品。特別需要提出的是QDII基金產品,在人民幣升值以及海外市場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并不是理想的基金產品。
關注內控規避「老鼠倉」風險
常聽到一些投資者談到基金時說「凈值太高了,還是找個凈值低點兒的買吧」,其實基金凈值是歷史業績的累積,凈值高是業績好或者分紅少的結果,并不影響基金未來的業績。選擇基金主要看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如果投資能力強,凈值高的基金的凈值可能會一路走高;而如果投資能力差,擇時或者擇股能力不慎也可能會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同時,基金經理對於基金的業績表現至關重要,因此投資者要關注基金經理以及投資策略的穩定性。美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期為5年,而大陸基金經理的平均任期僅1年左右。萬德資訊數據顯示,從2010年初至6月18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共發生了173起基金經理更換事件,除去72只基金為新經理上任,餘下的101起均是原基金經理離職導致的更換事件。頻繁更換基金經理或是資深人員的集體換崗,會改變基金的投資風格和策略,從而對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適時而動長期短期兩相宜
除了基金經理外,還要關注基金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團隊能力。隨著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日益擴大,這就顯得愈發重要,特別是對一些基金產品線較為全面的公司。公司治理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內控管理,比如說近兩年屢屢發生的「老鼠倉事件」,最后損害的無不是投資者的利益。
當下,每逢通脹壓力較高的時候,很多民眾都會急切地尋找什麼投資可以跑贏CPI,但是想要短期內實現這樣的無風險或是低風險收益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季度、半年甚至一年內是否能跑贏CPI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5年、10年甚至20年的跨度去跑贏CPI、獲取財富增長,這也是長期投資的價值所在。
很多投資者都會被各類機構灌輸「基金需要長期投資」的理念,但是實際上他們混淆了兩個概念,即「長期投資」和「長期持有」。長期投資意味著買入基金以后要不斷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低吸高拋,在市場預期走入下降通道時應積極贖回、降低配置比率,預期回暖時應適度追加申購、提升配置比率,而不是一動不動地死捂到底。
基金不僅適合長期投資,有些也是短線投資的佳品。適合短線炒作的基金主要是帶杠桿的分級基金中的高風險部分以及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前一種的杠桿機制可以放大收益,相對弱化了手續費的影響;后一種ETF本身就不用交印花稅等費用,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都相對較低,如果認準了大勢將上漲、但又不知買什麼個股或基金,就可以投資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