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臺商》法律顧問團首席顧問
廣東創基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為進一步提高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和科學發展能力,扎實推進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盡快解決特區內外發展不平衡、「一市兩法」等問題,從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深圳全市,將寶安、龍崗兩區納入特區范圍。現本律師針對特區一體化后法規的適用情況對比解讀如下
一、關於道路交通安全
擴容前,寶安、龍崗適用《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擴容后,寶安、龍崗適用《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
1、加大了交通違法處罰力度
(1)闖紅燈
擴容前:第五十八條規定,駕駛機動車不按交通信號燈規定通行的(即闖紅燈),處兩百元罰款。
擴容后:第十六條規定,駕駛機動車不按交通信號燈規定通行的,處伍佰元罰款,一年內有前款三次以上的,從第三次起每次處一千元罰款;五次以上的,除罰款外,從第五次起每次并處暫扣機動車駕駛證三個月。
(2)超速
擴容前:第六十四條規定,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不足百分之一百的,處一千元罰款;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一百的,處兩千元罰款。
擴容后:第二十五條規定,駕駛機動車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以上未超過百分之一百的,處兩千元罰款;超過百分之一百的,處三千元罰款,并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3)酒后駕駛及醉駕
擴容前:第五十九條規定,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暫扣兩個月機動車駕駛證,并處三佰元罰款;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的,暫扣三個月機動車駕駛證,并處一千五百元罰款。
擴容后:第二十一條規定,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處一千元罰款,并處暫扣機動車駕駛證三個月;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處三千元罰款,并處暫扣機動車駕駛證六個月和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2、首次實行累積記分制度
擴容前:并無相關法律規定對交通違法行為實行累積記分制度
擴容后:第三十八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實行累積記分制度。機動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周期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累積記分達到十二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扣留其機動車駕駛證。
第三十九條規定,在一個記分周期內累積記分未達到十二分的,可以申請參加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組織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學習,時間不少於六小時,經考核合格后,每次可以減少累積記分三分,但一個記分周期內的減分不得超過六分。
3、首次將交通違法信息錄入個人或企業信用征信系統
擴容前:未將交通違法信息錄入信用征信系統
擴容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違法信息錄入個人或企業信用征信系統:
(1)個人被并處拘留、吊銷或者暫扣駕駛證三個月以上的;
(2)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或死亡且負有事故責任的;
(3)一年內違反交通安全法律受到五次以上罰款處罰的;
(4)運輸企業車輛平均違法率較高或發生死亡交通事故負主要以上責任。
二、關於和諧勞動關系
擴容后,寶安、龍崗適用《深圳經濟特區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
1、明確企業對員工經濟處分金額的額度
擴容前:無相關法律對企業對員工經濟處分金額的額度作出規定,除已廢止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對職工罰款的金額由企業決定,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擴容后: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依照規章制度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分的,單項和當月累計積分金額不得超過該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三十,且對同一違紀行為不得重復處分。實施處分后的月工資不得低於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準。
2、連續計算工齡
擴容前:法律對單位與員工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六個月內重新錄用的,員工的工齡沒有明確的規定,司法實踐一般對於員工自己辭職的情形,不連續計算工齡。
擴容后: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在六個月內重新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因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外,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應當連續計算。依據前款規定連續計算工作年限的,計算經濟補償年限時,應當扣除已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年限。
3、對未按規定繳納社保做出規定
擴容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四十六條規定,勞動者依據本法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擴容后: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應當依法要求用人單位繳納;用人單位未在一個月內按規定繳納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
4、對勞動爭議案件勞動者律師費負擔作出明確規定。
擴容前:法律沒有規定勞動仲裁的律師費可以由用人單位承擔,一般由勞動者個人承擔。
擴容后:第五十八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案件,勞動者勝訴的,勞動者支付的律師代理費可以由用人單位承擔,但最高不超過五千元;超過五千元部分,由勞動者承擔。
5、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企業法律責任作出規定。
擴容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未及時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四十六條規定,勞動者依據本法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國家規定及時支付勞動報酬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支付金額百人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擴容后:第六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保持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責令停產停業;
(1)拖欠勞動報酬人數達到用人單位全部勞動者百分之三十的;
(2)拖欠勞動報酬數額超過被拖欠用人單位全部勞動者一個月工資總額的;
(3)拖欠勞動報酬的時間連續三個月以上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