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主動離職率
企業最大的挑戰除了找人還是找人,可是偏偏企業的 「離職率」 就好比一支績優股只漲不跌,無論景氣好不好人才似乎從來都不好找……再加上X、Y世代的自助旅行工作觀 (backpacker: 背背包的自由旅行者) ,使得「離職率」一直居高不下,企業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黃至堯
現任104人力銀行(中國)顧問。兩岸知名人力資源專家,擁有美國暨兩岸HR及顧問經驗;百場企業演講的超人氣講師;報紙暨雜誌專欄作家,著有《兩岸工作大錢途》,《左手行銷力,右手業務力》等暢銷書。
X、Y世代的自助旅行工作觀
近年我一直在強調,傳統的終身雇用文化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薄弱的勞資關系與微形企業的抬頭。根據我們的了解,X、Y世代員工在大陸跨國和民營企業的用工比率已超過85%,其中Y世代員工也已超過50%。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群體和力量,同時也表示了企業的中堅骨干將逐漸由X、Y世代來接班!
X世代(按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Y世代(80后和90年代)。他們的特點是聰明,受過良好的教育,喜歡學習新東西,喜歡網購,博客,聊天,發明新語言,思維開放,接受新事物快,勇敢并富有創業意識。大部分Y世代的性格更加鮮明,由於沒有吃過苦,缺乏實干精神,自我意識很強,重視私人生活更勝於工作,情緒控制差,敏感易怒。往往雄心勃勃,喜歡一步登天,更重視短期利益。
X、Y世代的大規模接班其實也意味著,企業將開始面臨高流動的現象,這個現象也將開始成為企業的通則, 讓我們來看幾個驚人的數字:
以上的數字告訴我們,假設你的企業今年招聘了10位大學生,那麼明年他們中可能有超過5人將主動要求辭職。還記得年初在華南給企業做培訓,課堂裡面有大約 10 多位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都是大學畢業,企業打算長期培養的人才,結果前些時后聽該公司主管說,全部都走光了一個也不剩……工作對於他們來說就好比一趟又一趟的自助旅行,隨時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改變行程。
X、Y世代的大規模接班其實也意味著,企業將開始面臨高流動的現象。
頻繁跳槽 原因何在?
根據我的觀察與分析,高頻繁跳槽率的背后其實存在了太多的原因,我想針對幾個深層原因來跟大家分享:
一、大陸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
X、Y世代其實就是計畫生育政策之后的幾代獨生子女。缺乏與同齡親人從小就保持密切溝通的成長氛圍,他們不再與父母及祖輩們一樣生長在一個大屋下。加上當年吃過苦的父母無比呵護和溺愛,都把最好的給了孩子。因此大多數X、Y世代幾乎從小都沒有經歷過磨練,也造成工作后依然吃不了苦或不夠勤奮。我常聽到的一句話: 「家裡不差一雙筷子,不想干就別干了,何必委曲自己。」在企業競爭越發激烈的現代社會,強烈的自我意識再加上不能承受壓力和欣然接受鍛煉,成為一個主要跳槽的原因。
二、新一代的溝通模式(電腦,手機,游戲……)透過電腦與手機的普及大幅改變了人與人交流的頻率與方式。我經常看到部門裡的兩個人彼此就在隔壁也一定要用 MSN 或 QQ 來對話。簡訊的發明更大幅改變了新一代的溝通方式,人跟人的溝通似乎就越來越制約了。由於這種種原因導致X、Y世代不太關注別人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自我意識強大,叛逆意識更嚴重,對批評非常敏感。這種性格上的張揚和缺乏與人溝通的訓練,最終由於不善長與人溝通互動,進而導致衝突。根據我的經驗,絕大部分的人是因為無法有效與直接領導溝通,於是選擇離開公司。
三、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在社會大力推崇 「速食文化」 下,「快節奏」,「炫富攀比」,「一夜暴富」,「講究名牌」,「追求刺激」,「明星效應」等現代社會現象,都忽略了對於腳踏實地的推崇,缺乏社會文明進步真正學習的榜樣。這樣的價值觀使得年輕員工逐漸形成求變求快、不計后果的習慣和心態,而忽視了精耕細作最基本積累工作經驗的道理。隨著大陸快速發展,涌現了更為廣泛的行業和更多的工作機會,每次跳槽 30%~50% 的薪資增加,頻繁的跳槽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教育結構設置滯后帶來的一系列矛盾
各類教育機構(大學,職校,中專,技校) 的學習結構和數量設置,并沒有跟上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對崗位和人才需求的變化,導致畢業生的質量與企業真正需求嚴重脫節, 市場上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遠低於現階段大學生的供給,進而引發高失業率和不恰當匆忙擇業現狀。目前連碩士和博士也面臨同樣困境。有些崗位人才的求供率嚴重不足,相反的有些崗位又面臨僧多粥少,其實這也間接的造成高流動性。在求供比極度不均的情況下,這也意味著企業將在人才取得上付出更高的成本,越是優秀的有能力的員工,將得到更多的機會。以上這些原因也是導致了高頻繁跳槽的關鍵因素。
五、企業面臨X、Y世代員工,管理上沒有做出及時調整
因為X、Y世代是公司的主力軍,也是公司的未來,但是企業在對分別理解這兩個不同世代的人的行為背后產生心理的研究和關注都不夠。多數高階主管們無法和這些年輕的下屬交流,管理變得十分被動和消極。
企業必須要花更多的心力去了解他們的行為方式和特點。對於企業來說,如何理解Y世代,透過發掘他們的潛能進而尋找高效的工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Y世代年輕人希望能發揮主動性,交流思想,傳統的高壓管理已不再適用,來自工作的壓力使他們感受到了壓迫,而不是尊重。由於他們缺少經驗,抗壓性低又沒有良好的溝通管道,最終使得 「類富士康事件」 層出不窮。
不懂得 「88%主動離職率」 現象被后的原因就很難找到解決方案,下期我們再接著來討論,面對以上的種種現況,企業主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