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墊人民幣通向世界道路
大陸央行開放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表明人民幣回流又將拓寬一個新的渠道,也增加了持有人民幣的境外機構的投資與運用平臺。
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擴大,持有人民幣的境外機構逐步增多,存在著購買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需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佈通知,表示為助人民幣回流,將放行三類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
三類境外機構獲投資資格
近日,央行發佈《關於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表示為配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從通知之日起,將允許三類境外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
在通知中規定,境外人民幣清算等三類機構僅指「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香港、澳門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以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銀行」。
而三類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人民幣資金,應當為依照有關規定開展央行貨幣合作、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業務獲得的人民幣資金。
根據要求,境外央行進入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應當向央行遞交書面申請,內容包括本機構基本情況、人民幣資金來源及規模、擬投資額度及計畫書、債券投資相關負責人員基本情況表等。
其中,港澳人民幣清算行及境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參加行還需額外提供與境內代理銀行簽署的人民幣代理結算協定、最近3年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等。
在提交相關材料,經央行同意后,這些機構可在核準的額度內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從事債券投資業務。如將「可委託具備國際結算業務能力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人進行債券交易和結算」、「境外央行和港澳人民幣清算行還可直接向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申請開立債券帳戶,向大陸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申請辦理債券交易聯網手續」等投資業務。
人民幣境內投資新增渠道
央行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自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項跨境人民幣業務平穩運行,試點地區至今已擴展至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但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6月末,大陸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706億元,儘管與試點伊始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與巨額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相比,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這種不對稱狀況,很大程度基於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機制尚未完善。此次央行出臺新舉措,開放三類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也正是意在拓寬境外人民幣在境內的投資管道。
現狀表明,目前大陸銀行間債券市場上交易流通的債券品種包括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券、金融債券等十多個品種,是人民幣機構投資者進行流動性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平臺與渠道。
「允許相關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可為境外機構依法獲得的人民幣資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的必要配套舉措,將有利於促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開展。」業內人士分析。
境外機構和個人積累了大量人民幣,但除了在境外投資人民幣債券或進行借貸,以及將資金以存款方式放在大陸的往來銀行外,投資和運用管道非常有限。因此亦有言論表示,允許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市,等於增加了一條人民幣境內投資管道,也可以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進一步擴大。
短期內債券市場衝擊小
開放境外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否會對債券市場投資造成衝擊?
有業內人士分析,債券市場一般受到收益率曲線或者資金成本的影響,而資金投資則會受到GDP、CPI及貨幣政策的影響,央行選擇先開放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短期內市場規模雖然會擴容,但整體市場格局并不容易受到衝擊,或者是影響有限。
因此該人士表示,在試點初期,「外資機構保值增值的目標還是投資於國債等產品,市場開放后,國債收益率水平短期內有可能下降,但幅度也不會太大。」
另有言論樂觀的指出,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大陸重要的投資市場,將其開放,屆時會使得人民幣債券市場與境外債券市場的聯繫更為緊密,進而是大陸貨幣政策的國際聯動性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對於這次動作,也似乎可以令業界看到央行未來將從兩個方面逐步開放限制的趨勢,即對允許進入大陸投資的機構開放限制,及對其可參與市場和產品的種類亦開放限制。
據業界預測:「終極目標是實現資本項下自由兌換」。繼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后,證券市場與銀行間拆借市場也有可能逐漸開放,屆時,不論是人民幣回流渠道,還是保值增值需求,都將獲得越來越多的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