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知識隨著傳統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傳統的陰影下,了解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李小龍
有設計就有派系風格類型。上世紀有許多新派流派風格的誕生和趨勢。現代、古典、復古或后現代解構,反正是說不完看不完。每個都有自己的一套大道理。我不想去理所謂的過去和未來,我只是想以我自己對設計的思考同與我有共鳴的設計朋友走出一個新方向、新思路。自由無政府狀態無限而不會被傳統和社會束縛。我想表達的這一觀點并不是完全新理念,至少我認為。我是在某派的基礎和體系上建立新鮮思路,我希望這種設計不是視覺而是存在其自身思想所產生的空間反思,是有設計狀態的,并有強且具備感受衝擊力,有一定的對抗論或相對論。俗語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是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特有的音符或是符號。我也希望這是我所要保持的設計狀態,讓空間的氣氛凝固,鎖住空間主角「人物」的心。
接下來我會說明這種設計狀態的由來和未來。
藝術史上有著千奇百怪說不完、看不夠的派系風格。歐洲是藝術家的故鄉,但有點思維和哲理的藝術系統的派風屈指可數。達達主義1916年在瑞士蘇黎世出現的文學和視覺藝術運動。一群流亡文學青年在瑞士黎世伏爾泰小酒館成立了一個文藝小組,他們隨便翻開一部字典,取了一個詞「Dada」。達達主義者宣稱作家的文藝創作,也應像嬰兒學語那樣,排除思想的干擾,只表現官能感觸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擬的《宣言》中,曾為「達達」下了這樣的定義:「自由。達達、達達、達達,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這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東西和不合邏輯事物的交織;這就是生活。」有人還作過進一步的解釋:「達達,即什麼也感覺不到,什麼也不是,是虛無,是鳥有。」不管對其原有多少種說法,達達這個名字,主要象徵的是一種玩世不恭。
達達者一致的態度是反戰、反審美。對於達達的評價,頗有爭論,有人認為似乎有天分的藝術家都宣導達達,其中有些還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藝術中的翹楚,不能以具體的成就或風格來評價達達,這是一種精神狀態。若沒有達達團體和其客成員的貢獻,就不會有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發展。達達的精神從沒消失過,紐約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現的新達達,包括集合藝術,尤其是「廢物雕塑」和一些波普藝術都可以視為達達傳統的延伸。
「僅學習某門派某人之機巧,即使發揮至極限,也非真正搏擊。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以作觀念上的俘虜。」
——李小龍
Dada主義只是我思想上一個基礎。我更希望我將傳達的設計狀態思維是Ground breaking(石破天驚的)。可以這麼說我是上世紀最后一個達達主義信仰者,是這世紀「打打派」的第一人。
「打打派」意味著對抗挑戰和衝擊。我認為它是哲理和藝術的對話,它不是新能源,更不是什麼環保理念。它只是單純的一種設計狀態,在對多種風格生活文化的體會宣言。以一種高雅帶戲劇性的方式來展現設計,我稱它為「雅痞」風。高雅中帶一點點痞,痞中透著高雅。希望設計出來的空間有力道和surprise或shock,給人帶來心靈的觸覺,那一刻你是靜止的,有的只是心跳。這就是我要的空間凝固,會使你不由得去思考和感受。
還是通過老方法,具體的實際案例來談談這一設計狀態。
這個案子是某製衣公司的辦公設計方案。這個業主是有著豐富閱歷且博才的人。正因他非凡的人生經歷,所以在設計要求上尤其獨到之處。也為我上面所講述的設計狀態促使我更快決斷的思想。整個辦公空間約1400m2,主要分為兩個區域,辦公區域和車間區域。整個設計要求是能表現出自己獨有個性的風格。由於業主在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對於喜好的事物頗於多元化。所以設計上存在著所謂時下盛行的「混搭」風。我們就拿具體的空間,從思想、功能以及材料上來說明。先從入口接待處講,大家從圖片上也不難看出,除了功能要求需要休息等待用的椅子,整個空間沒有再多餘的家俱擺設。但是一樣可以歸屬為「混搭」。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之前有一期有粗略間接地談過混搭。當時只是廣義上從時下社會的狀態去闡述。時下所謂的混搭更多層面上是以形式主義或是通過在家具造型上做文章。也確有這樣一批通過這種模式能夠搭配出適合空間的設計師存在,那只是樣式對了,并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混搭」。表達的思想內容呢?在哪里?這樣算是有靈魂、有思想的設計嗎?我尊重邏輯,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到的「真」設計。當然如果大家有注意圖片上墻面、地面、頂面的材料,應該會猜到我想表達的「混搭」是什麼。墻面上的清水磚與地面毛面石材的對比,這個是材料屬性之間的對比;墻面上清水磚與墻面造型墻紙的對比,仿古磚與玻璃、原木的對比,它們之間除了材料本身存在對比外,還是傳統與現代的對比,更深一層是文化衝擊的映射。再加上裸頂以及軌道射燈的運用,將整個空間在保持辦公環境的高雅穩重有內涵外,增添其個性的一面。再者是水晶燈與空間墻面的搭配又是奢華與質樸的對比。LOGO的設置則採用玻璃懸挑的方式展現,是現代形式與傳統材料的對比。同屬於旗下的餐廳設計同樣延續此設計手法。具體的文字我不多加敘述,希望通過
「別人告訴我說一個天才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天才。」
——李小龍
圖片展現表達給大家。
對於設計與現實之間,我會適當的去懷疑、發現和再展現。我還是會繼續我一直進行的工作,利用哲學的思想探討和藝術創作對話來完善這一設計體驗。希望通過視、聽、味、嗅、行為等作為媒介來表達設計的思想。
設計跟出拳很像,不在於招式多,最重要是出拳的位置準而有力,擊倒對方。這是我要的設計,也是我一直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