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闡釋
《語文課程標準》對狀物文章的考核要求是:
一、找出描摹物體的特征。要想準確地狀物,則必須準確地描摹出物體的外形特點。當然,在狀物文章的閱讀理解考查中,要求讀者能夠在閱讀時找出物體的特征。狀物文章在描摹物體的外形特征時,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形狀、數量、顏色、光澤、質地。
二、找出描摹順序。狀物時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同樣,在考查時,就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找出描摹的順序。這是基本考核內容。觀察的順序一般總是先整體再局部。整體觀察的目的是獲得對物體全面、完整的認識。在整體觀察,獲得了對物體的總體認識后,還要進一步作局部觀察,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對物體各部分的具體了解,掌握其形態特征。
三、明確狀物文章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為了將物體描摹得生動形象,在狀物時就要使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我們要明確文章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四、狀物寫法的作用。作者在描摹事物時,都有一定的目的,都要體現一定的作用。
經典閱讀一
雨
□馮劍華
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華。
她文靜、溫柔、清新、羞澀。于人不覺間,她輕輕悄悄地走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她如紗如霧,如情似夢,沾衣不濕,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飄過處,天地萬物從沉沉昏睡中蘇醒過來,種子發出嫩芽,竹林長出春筍,楊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靈也伸伸懶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贈給大地。
春雨,又是一個愛美的姑娘,一個極擅丹青的畫師。她手執神奇的畫筆,揮灑出一個美麗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帶雨”,何等脫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是怎樣的清幽。這全是春雨的手筆啊。
春雨,遍體芬芳的少女,愛美寫美的畫師。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個急性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是個利索干凈還帶著幾分潑辣的中年婦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幾分溫柔和文靜,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親。
江河湖海等待著她補充營養,以豐腴自己的身軀。被太陽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著她的滋潤。田野上的莊稼禾苗,山坡上的樹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著她的乳汁。年復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飽了結實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莢,喂足了圓滾滾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實,才有收獲,才有萬種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親。
秋日的雨,是閱盡滄桑的老婦人。
她見過了許多,經過了許多,也做過了許多。她曾經年輕過,輝煌過。如今,桃花梨花謝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該做的要做的都已做過,便顯得有幾分落寞。更有那喜歡悲秋的寫出“冷雨敲窗”的詩句,發出“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抱怨??伤菍捜莸?,豁達的。她知道,人們不會忘記她的過去,不會忘記她做過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畫“紅于二月花”的霜葉,繪制出層林盡染、色彩絢麗的秋之圖。更何況,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姍姍而來。
(選自《溫暖中學生的世界經典美文》)
閱讀思考
1.閱讀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做少女,寫出了她“文靜、溫柔、清新、羞澀”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做_________,寫出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做__________,寫出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執神奇的畫筆,描繪出許多美麗的圖畫。請從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3.仔細研讀文章,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為什么在開篇強調“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
(2)為什么說秋天的雨“閱盡滄桑”“并不落寞”?
4.請從修辭、內容、情感三個方面對文中的畫線句作賞析。
5.試寫出和雨有關的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典閱讀二
紅樹林頌
□劉芳
多好的名字啊,紅樹林!
在碧波萬頃的海岸線上;在藍色的大洋與陸地擁抱的地方;從深深的水下,蓬勃著、昂揚著,涌出一層突兀的綠浪,升入空中,在陽光的照射下,翠綠欲滴,令人心醉。
這種樹,有著高高的樹干、綠釅釅的樹冠,一排排一行行,迎風肅立,英姿颯爽,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森林。它們像英武的戰士,日夜守衛著海疆,有時又像一道綠色的長城,把桀驁不馴、洶涌澎湃的海水堵擋在陸地之外。它們是陸地與海洋隔開的第一道“防線”,是人類與大??範幍挠⒂孪闰尅S辛怂庞辛舜蠛Ec陸地的平等相處,有了它,才有人類與汪洋的和睦共存。紅樹林是海岸線上的真正守護神。
那天,我們訪問了海南省文昌市清瀾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省林業局的直屬單位。保護區的曾主任聽說我們是專程來參觀紅樹林的,他的臉笑成了一朵花。他從事紅樹林研究已經20多年了,對樹的感情比對親人還要親。他說天正下著雨,打電話要了一條機帆船出海,確保大伙兒的安全。我們沿著寬闊的海面,漸漸向紅樹林駛去。清瀾港保護區共有9個鄉鎮和一個林場,紅樹林帶長107公里,像是一條綠色的鎖鏈,防風固土,鎖住海嘯和臺風,保護著海岸線上的生態平衡。海南省的沿海,諸如三亞、陵水、萬寧、瓊海、儋州等多個市縣都有紅樹林,全長有1100多公里,其中??谑械臇|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是全國最大的紅樹林基地,被列為“世界濕地名錄”,是我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紅樹林在東南亞發生的大海嘯中,曾救出了很多人。科學家們發現,100米寬的紅樹林帶,能抵擋10級的臺風,這是多么巨大的功績。
這時,天空忽然黑暗下來,一陣雷鳴電閃之后,大雨瓢潑般地傾瀉下來,不一會兒,就聽有隆隆的響聲,原來是海浪涌動的潮聲。于是,一場海水與紅樹林廝殺的壯烈場面出現了:海潮奔來了,那數米高的巨浪,席卷而來,呼嘯著、吶喊著,以摧枯拉朽之勢,襲上海岸,翻上高坡,徑直向紅樹林撲去。高大的樹林,在淫威面前只是搖搖頭,鉚足了勁兒,憑借著深深扎根于水下泥土里的根須,如鋼筋鐵骨般地抓住泥石,竟然紋絲不動。由于紅樹林的前仆后繼、層層阻擋,潮水終于敗下陣來,吞天的巨浪,呻吟著、顫抖著,無可奈何地重又退回大海。這是海與陸地相碰撞的奇觀,這是山與水的搏斗,看到這情景,誰不對紅樹林發出驚訝和贊嘆呢?
老人們說,紅樹林不但在抗擊自然災害面前是能手,在戰爭年代也立過奇功。那是天然的“青紗帳”,是我軍戰士的最好營地。他們神出鬼沒,如魚得水,憑著這道天然的屏障和海水,與敵人周旋,打得敵人到處逃竄。
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像是一位母親正在嘮叨著兒女們成長的趣聞。紅樹林啊,你是在人類難以征服的領域里,繼續與惡劣的環境搏斗,是真正的環保衛士,是抵御自然災害的英雄。你和沙漠中的胡楊樹一樣,是自然界中的驕子,是人類效仿的典范。望著這片紅樹林,以及研究它多年的曾主任,無限敬意油然而生。我戀戀不舍地告別了清瀾港,紅樹林,在我心中樹起一座新的豐碑!
(選自《人民日報》2009年8月22日,有刪改)
閱讀思考
1.仔細閱讀全文后,請簡要概述“紅樹林”的主要特點。
2.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介紹了海南的紅樹林帶,請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閱讀文章第五自然段后,請說說作者是如何寫紅樹林與海水廝殺的場面的。
4.文章結尾說:“紅樹林,在我心中樹起一座新的豐碑!”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5.讀完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觸?
經典閱讀三
向生命鞠躬
早就想帶兒子爬一次山。這和鍛煉身體無關,而是想讓他盡早知道世界并不僅僅是由電視、高樓以及汽車這些人造的東西構成的。只是這一想法的實現已是兒子兩歲半時的初冬季節。
初冬的山上滿目蕭瑟。刈剩的麥茬已經黃中帶黑,本就稀拉的樹木因枯葉的飄落更顯孤單,黃土地少了綠色的潤澤了無生氣。因此,當兒子發現了一只螞蚱并指給我看時,我也感到十分驚訝。我想,這恐怕是山上唯一還倔犟活著的螞蚱了。
我躡手躡腳地靠近,它發現有人,蹦了一下,但顯然已經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張開雙手,迅疾撲過去將它罩住,然后將手指裂開一條縫,捏著它的翅膀將它活捉了。
我覺得就這樣交給兒子,會被它掙脫,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將細而光的草稈從它身體的末端捅進,再從它的嘴里捅出——小時候我們抓螞蚱,為防止其逃跑都是這樣做的,有時一根草稈上要穿六七只螞蚱。螞蚱的嘴里滴出淡綠的液體,那是它的血。
我將螞蚱交給兒子,告訴他:“這叫螞蚱,專吃莊稼,是害蟲?!眱鹤铀贫嵌攸c頭,握住草稈,將螞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繼續低頭用樹枝專心致志地刨土。兒子還沒有益蟲、害蟲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鮮。
“跑了!跑了!”兒子忽然急切地叫起來。我扭頭看見兒子只握著一根光禿禿的草稈,上面的螞蚱已不翼而飛。我連忙跟兒子四處找。其實螞蚱并未逃出多遠,它只是在地上艱難地爬,間或無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輕易就發現了它,再一次將它生擒。我將螞蚱重新穿回草稈,所不同的是,當兒子又開始興致勃勃地刨土時,我沒有離開,想看看這小玩意兒究竟用何種方法逃跑的。
兒子手里握著的草稈不經意間碰到了旁邊的一叢枯草,螞蚱迅速將一根草莖抱住。隨著兒子手抬高,那穿著螞蚱的草稈漸成弓形,可是螞蚱死死地抱住草莖。難以想象這如此孱弱受著重創的螞蚱竟還有這么大的力量!
兒子的手稍一松,它就開始艱難地順著草莖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稈在一點兒一點兒縮短,退出它身體的草稈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綠。
我張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壯的螞蚱強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們人類不可能忍受。它的壯舉在人世間也不可能發生。
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個奇跡,我想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跡。等螞蚱終于將草稈從身體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從所抱的草莖上滾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盡了。
兒子手握著草稈再沒有動。原來他和我一樣,在呆呆地盯著螞蚱的一舉一動,并為之震驚。
我慢慢站起來,隨即向前微微彎腰。兒子以為我又要抓螞蚱,連忙喊:“別,別,別動它!”我明白兒子的意思。
但是,兒子大概永遠也不會明白我彎腰的意思。我幾乎是在下意識地鞠躬,向一個生命、一個頑強的生命鞠躬。
(選自《美文美讀》)
閱讀思考
1.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3.這篇文章的哪一個詞最能表現螞蚱生命力的頑強?文中的哪一個細節可以證明?
4.怎樣理解文章結尾“鞠躬”一詞的含義?
5.在“我”看來,螞蚱是害蟲,專吃莊稼,因此用草稈穿透它的身體給兒子玩。你對“我”的做法是否贊同?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