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闡釋
狀就是陳述或描摹,狀物就是描寫物,描寫各種動物、植物和各種無生命的物體——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體和人類發明、創造出來的器物、用具等,類似于繪畫中的寫生。狀物的目的在于使讀者對所描摹的物體有一個準確而鮮明的具體印象。前人對狀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也就是說,狀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方面下工夫。
同學們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已經學習了很多篇狀物的文章。如《高大的皂莢樹》一文具體寫了皂莢樹高大而粗壯的特點,描寫了樹干的顏色、高度和粗細,又寫了樹冠枝葉繁茂及皂莢的特點,給人們帶來了歡樂,表達了作者對皂莢樹的贊美之情。又如《鬧鐘》一文,具體介紹了小鬧鐘的外形、性能和用途,表達了作者對小鬧鐘的喜愛之情。此外,《石榴》《海藍》《百鵝》《鶴群》等也是狀物文章中的名篇,建議同學們在課下進行閱讀。
經典閱讀一
國寶——大熊貓
□葉永烈
1980年11月5日下午3時,德國柏林機場鋪了紅地毯,掛起“熱烈歡迎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的大字標語,機場上擠滿了手捧鮮花的歡迎人群和記者。
來自中國的專機剛剛降落,人們企盼已久的中國“貴賓”終于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烏云蓋雪的皮袍!
哦,來自中國的一對大熊貓,名叫“天天”和“寶寶”。
大熊貓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動物。大熊貓喜歡嬉戲,憨態可掬。有時直立起來,狀似舞蹈;有時背倚石頭,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著竹枝;有時團作一團,漫不經心地隨地打滾;有時拖著笨拙的身體,搖搖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貓經過訓練,還成了雜技“明星”,能夠表演前滾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車、騎木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節目,常常博得觀眾熱烈的掌聲與歡樂的笑聲。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瀕危動物。我國古籍中把大熊貓稱為“貘”。兩千多年前,漢朝初年的《爾雅》一書中,便有“貘體色黑駁,食竹”的記載。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列舉了當時咸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異獸,大熊貓名列首位,可見大熊貓在當時就已經被人們視為珍貴的名善了。
大熊貓體態豐滿,四肢粗壯,尾巴短禿,毛色奇特,頭和身軀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頭上有一對整齊的黑耳朵,還有兩個黑眼眶,很像戴著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鏡。大熊貓長相俊俏,神態溫馴,給人以優美、活潑的感受。
隨著我國同世界各國人民日益廣泛的友好往來,大熊貓作為友好使者,頻頻出訪,轟動了全世界。許多國家以能夠獲得中國政府所贈送的大熊貓為殊榮。大熊貓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給這些國家的動物園增添了華夏異彩。1972年10月,中國政府贈送的大熊貓“蘭蘭”到達日本上野動物園,在第九個月里,“蘭蘭”在東京不幸病故時,3000萬日本人向“蘭蘭”致哀。日本首相也發表講話,痛悼“蘭蘭”離世!
在動物園里,大熊貓成了最受寵愛的“貴賓”。熊貓館寬敞幽美,竹翠水清,安裝空調,照料周到,可是大熊貓總不習慣這種“舒適”的生活。環境改變了,氣候不同了,活動范圍受到了限制,食物條件跟野外也有很大的差別,養活大熊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繁殖就更困難了。那么,大熊貓在自然界里的環境和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大熊貓如今在我國分布地域十分狹窄,僅見于四川省岷山、邛崍山和大小涼山,甘肅省的南緣和陜西省秦嶺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嶺。人煙稀少的森林地帶,絕大部分山嶺都是懸崖絕壁,高聳入云,但有的卻是緩坡連綿,起伏不絕。山坡上覆蓋著蔥蘢茂密的原始森林。山林間云霧繚繞,煙波浩瀚,空氣潮濕,泉水豐富,到處生長著苔蘚,在繁茂的植物中雜以多種竹類。生活在這里的大熊貓,終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隱士”。
(選自《非常閱讀6+1》)
導讀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的珍寶,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大使。一提到大熊貓,它那憨態可掬的樣子會一下子浮現在大家的腦海中。但是,把大熊貓的樣子、動作及玩耍嬉戲之態和吃態等形象地描繪出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本文緊扣中心,抓住大熊貓的特征,按一定的順序把大熊貓描繪得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狀物文章抓住事物特征進行描寫的特點。本文從多方面介紹了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說明了大熊貓成為國寶的原因,達到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最高境界。作者的這種狀物手法值得同學們好好學習。
經典閱讀二
母雞
□老舍
一向討厭母雞。不知怎樣受了一點驚恐,聽吧,它就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沒結沒完,而并沒有什么理由;討厭!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著墻根,或沿著田壩,那么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
它永遠不反抗公雞。可是,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乘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毛來。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
不論在院子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這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就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來,把它們都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它教給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還半蹲著——我想這是相當勞累的,一一教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選自《中外散文名篇精選》)
導讀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狀物文章,記敘了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雞的贊美之情。作者從開始討厭母雞,到后來的認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敢再討厭母雞,經歷了一個情感變化的過程,而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文章的線索,從討厭到不討厭,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老舍原本是討厭母雞的,認為它為一點小事而大吵大鬧,還經常欺侮忠厚的鴨子。但作者卻從母雞成為母親時開始不厭煩它,開始敬佩它,開始向它學習,那是因為母愛感動了作者。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就是母愛,只要母雞具有這種愛,它所謂的大聲吵鬧又算得了什么?因為母愛,它使它自己、使它的孩子們、使我們人類都成長起來了!母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經典閱讀三
丑石
□賈平凹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里,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丑石,多礙地面喲,抽時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墻,但苦于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么大氣力,因為河灘并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石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臺石磨,奶奶又說:用這塊丑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著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采用。
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里,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干燥,那石凹里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里喝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那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
人都罵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終有一日,村子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后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丑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卻怎么連墻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丑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
“以丑為美?”
“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墻,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小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么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選自《中國當代作家——賈平凹系列》)
導讀
本文是賈平凹狀物散文當中的精品,文章短而精辟,寓意深刻。作者以自家門前的丑石為敘述對象,抓住丑石的外部特征,從外形、大小、石質等方面進行描述。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了奶奶的厭煩、伯父的不屑、孩子們的嫌棄,把不同人對丑石的種種態度寫得細膩真實。作者甚至還列舉了漢白玉的細膩可以刻字雕花,大青石的光滑可以浣紗捶布,從而反襯丑石之丑,說明這塊丑石真的是一無是處。
天文學家的一番言語為丑石洗脫了丑名,原來它天生不是被用來做墻,鋪臺階,甚至雕刻捶布的,“它不是做這些小玩意兒的”,它“是天上的呢”“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它雖然沒有絢麗的外表,但有著豐富的內涵;它不屈于誤解,不炫于名利,以丑為美,泰然自若,因此丑石“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而人們的無知,并不能掩蓋和抹殺它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