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的一天,擁有近百家連鎖餐館、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徐新正與艾媒網董事長張毅探討——前者準備重金殺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徐新的雄心壯志給張毅的感覺是,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似乎有了2000年前后互聯網業的狂熱跡象。
2010年,艾媒網在廣州舉辦中國移動互聯網高峰論壇,徐新作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方代表出席,其時該領域的溫度已到達沸騰的臨界點——各路風險投資紛紛涌入。谷歌前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辭職后創辦的創新工場,目前已經投資了一家移動軟件開發商;資本實力雄厚的國際創投基金也投了手機上的VIVA雜志應用技術……同時,就在喬布斯宣布蘋果APP STORE已經被累計下載超過50億次和具有10億美元產值之后,手機應用軟件開發也吸引了全球特別是中國開發者的興趣。而聯想集團預計,未來五年內移動互聯網產品銷售將占其總銷售的20%。
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目前為3億人,隨著擁有瀏覽器和下載音樂功能的智能手機價格越來越平易近人,李開復認為,這一數字或將在未來3到5年內增至8億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起飛階段。”李開復稱,“所有人都開始進入市場,這正是我們進入的好時期。”
受投資者熱捧
移動互聯網投資的第一波熱潮形成于2007年,當時主要受三大因素拉動:一是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和收入規模持續擴大,為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奠定基礎;二是互聯網廠商如騰訊逐漸加大向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滲透,原有移動互聯網廠商如空中網、3G門戶等進一步發展。差異化的應用和服務豐富了移動互聯網產品,同時為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探究帶來了新的血液;三是各類細分業務不斷出現,除傳統的移動增值業務外,手機游戲、手機支付、無線廣告及各類獨立的手機客戶端軟件等業務的出現使投資方找到了移動互聯網投資點。此外,中國移動的網絡擴容也優化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傳播介質。
“從歷年的投資規模情況來看,2009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投資的高峰階段。”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表示,該行業2009年投資事件26起,其中有22起披露投資金額,總投資金額為9800萬美元,平均投資額為445萬美元。
而至2010年中期,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投資案例共11起,其中8起案例披露投資金額,總投資額為7256萬美元,平均投資額為907萬美元。預計隨著手機游戲、移動視頻、移動支付等細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興起,2010年下半年移動互聯網行業還將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且單筆投資金額或可追高。
孱弱的移動互聯企業
盡管風投們的熱情為該領域掀起了一浪又一浪高潮,然而直到今年,除了無線音樂、圖鈴等少數業務外,移動互聯網仍然是一個令大多數公司苦苦掙扎于盈利邊緣的長尾市場,大量的應用或受限于用戶規模,或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始終難以長大。
一些公司曾經無奈退出。萬蝶移動博客是國內最早的獨立WAP網站之一,成立于2004年,一度擁有超過200萬用戶,經過幾年的發展后,仍然沒有實現盈利的萬蝶宣布退出,而后又不甘心的以用戶付費的模式復活。“黎明前,有人因為長期黑暗中的疲憊引發絕望情緒,有人因為黎明即將到來而看到了希望。”萬蝶網CEO項方偉說。
的確,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前景所有人都能看到,但問題是,如果沒有盈利,大家能不能堅持到黎明的到來?在張毅看來,目前移動互聯網所面臨的困境是:國內運營商強勢參與手機支付業務,并對此逐步造成節制,高成本的SP(移動互聯網內容應用提供商)通道計費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阻礙;運營商管理政策變動大,上網資費高,龐雜的末端市場,皆給移動互聯領域的發展設置了不小阻礙。
然而,“產業鏈和商業模式的問題并非關鍵。”張毅認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開發者大多比較浮躁,更寧愿做些小游戲、小主題,大家花的時間不多,也缺乏創意。“既然沒有不可替代性,且中國手機用戶并沒有看到他們想要的產品,談何付費?”
如何賺錢
天下網CEO王勇相信“移動互聯網時代娛樂是核心”。這在PC互聯網時代也是被證實的。搜狐無線原總經理岳國峰也認為,“中國現在的手機應用,娛樂功能、休閑功能需求遠遠大于實用功能需求。”對于開發者來講,要想清楚客戶的需求是什么,認清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很多用戶要一些炫的、酷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并不一定說希望通過這個軟件創造什么價值或者解決什么問題,“這點跟歐美其實有很大差別。”
岳國峰表示,之前很多歐美公司找搜狐談合作,但最后卻發現他們的產品和中國市場的需求相差很大。“他們做的都是很商務、很實際的應用,這些產品在歐美賣得很好,但在國內,市場確實不大,這個差異值得廣大開發者密切注意。”
對此張毅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娛樂的應用是一種類型,而縱深領域的應用如果能做得很優秀,也會成為行業領導者。比如手機的健康體檢應用和車載數控平臺應用。而且隨著手機上網用戶數不斷增多,用戶分類也將更加清晰。同時,用戶的使用習慣也會逐步固定。他認為對于從業者而言,應盡可能立足于滿足用戶的一項基礎應用,然后根據他們的使用習慣做接下來的業務拓展。
比如,單機游戲做得好,就可以此作為培養用戶的基點,而后開發手機網游、社區游戲等。這樣隨著用戶基數越來越多,公司在行業的影響力,以及與上下游會談的權重才會越來越大。“像手機炒股,同花順這樣的收費應用,每個月收幾塊錢,如果有100萬股民,其每年的收入也可達到好幾千萬。”
張毅相信,不管做何應用,擁有龐大的用戶量才是生存的基本,“對于VC來說,能不能做到足夠大,就是看你能不能通過上市去套現。”
而對于是否做收費模式的爭論,他認為,有行業壁壘的時候,做付費是可以的,但是沒有壁壘的時候,就只能免費,再考慮別的贏利模式。“比如車載的應用,首先是很系統的東西,而且需要和汽車廠商有很好的關系才可以打進去,這個就是壁壘。但是如果只是做簡單的小游戲,其他人也能花一些時間做出來,做收費的話,意義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