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
曹文軒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讀曹文軒,實則是指讀曹文軒的作品,由此,文章應是一篇規范的讀書筆記。
一、要對作品的相關內容有概括性的交代。讀一本曹文軒的具體著作,根據寫作的需要,有的可能要概述其主要內容,有的則只需要概述部分內容,不論是何種情況,如果沒有對相關內容的交代,由讀而產生的思考便會顯得空洞。
二、要設置一定的讀書場景。在什么樣的狀況下讀曹文軒的什么著作,這是寫作者必須要說明的事情。比如“我把曹文軒老師的《野風車》放在抽屜避風的一角,疲倦的時候總會捧起它,和它交談。我總覺得似乎它的每一句都攜帶著別樣的氣息,或涼或暖,或喜或悲,拂過我干燥的臉頰”,疲倦的時候在抽屜避風的一角讀曹文軒的書,別有意味。
三、要在讀的過程中展開自己的想象。讀書筆記如果只敘述自己的讀書過程,概述所讀之書的相關內容,表達自己讀書的感想和看法,這樣的文章還不會擁有感人的力量。寫作時,一定要注意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在類比中把文章引向廣博與深刻。比如在讀《紅瓦黑瓦》時“我想起了巖井俊二,這位擅長刻畫青春期少男少女內心活動的導演,在他的影片里也有一望無際的麥田,青色的,濃郁的,溫柔的。強勁的麥浪載著沉默的少年,將他推入成人世界”,兩者類比,從而使小說擁有了更深刻的意蘊。
【佳作展示一】
流經生命的成長
——讀《紅瓦黑瓦》
□梅小思
成長像是一條河,我們蹚著河水前進,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左偏或右偏,那些沖刷而成的大大小小的河灘,都是我們成長的痕跡,只是水流不可能回頭。
《紅瓦黑瓦》中,我是喜歡夏蓮香的。依稀記得夏蓮香被關進小屋子時,她也咬著嘴唇說不害怕,只是在見著林冰時讓他幫忙摘了一捧藍花。藍花的種類、模樣、姿態,作者只字未提,它的一切只是一個謎。夏蓮香卻愛戴這種藍花,正如作者所寫,愈發顯得她“淺顯,孩子氣,亦給人一種安靜的最浪漫的、遙遠的、夢幻的感覺”。也曾想過,那樣的藍花大概是牽牛,不小卻張揚的喇叭狀,淡藍卻明朗的色彩,時光仿佛靜止了,只悄然定格在她與藍花相映成趣的靜謐畫面上。
在夏蓮香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里,她的生活也是不安分的。那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可以因為喜歡楊文富而不顧眾人的目光每天等他一起回家,哪怕是在文革時期,哪怕楊文富被視為“反動派”,哪怕“喬按們”嚇唬、威脅她。也可以因為后來討厭楊文富,為擺脫與他的婚姻而承受父親一次又一次的毒打,哪怕最溫馨的家成了她內心最恐懼的地方,哪怕楊文富一而再再而三地討好她,哪怕心靈變得惶恐無助。夏蓮香是喜歡過林冰的,當林冰像個孩子般爬上樹幫她降低晾衣繩,當林冰緊張地牽她的手過橋,當他倆肩并肩走在黑夜中的麥田里。月色迷茫中,她借著酒勁摟了林冰,朦朧的情愫在各自心頭涌起,而后慢慢消逝,縈繞在彼此腦中的只剩一個模糊羞澀的光圈,在歲月中慢慢沉淀,而他們早已成長。
《紅瓦黑瓦》的最后,那些曾經一起奔跑,一起吶喊,一起玩鬧又一起成長的他們,都各自散落天涯(這里指走上不同道路),只因他們已成長。無法言喻的過往都結成了一個厚厚的痂,深藏在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角落,老了,倦了,累了時,想打開它看看,卻只有清晰的疤痕和刻骨銘心的疼痛。它們無不提醒自己:一直在成長,即便再不舍也只能作罷。如同《陽光燦爛的日子》,馬小軍也幫自己喜歡的女生洗頭,與最好的朋友們打鬧,一個人在做一些荒誕的事,此時,陽光正好。但其實,影片的一開始,那個憂傷渾厚的獨白是中年馬小軍慢慢回憶的聲音。
成長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過河人,但都僅此一次,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點評
邊讀邊想,是寫讀書筆記至關重要的筆法。因而,當本文出現“也曾想過,那樣的藍花大概是牽牛,不小卻張揚的喇叭狀,淡藍卻明朗的色彩,時光仿佛靜止了,只悄然定格在她與藍花相映成趣的靜謐畫面上”這樣富有想象的句子時,作者專心讀書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讓人感到親切。更為難得的是,作者用自己所觀賞的電影內容來印證《紅瓦黑瓦》內容的玄妙,既論證有力,又體現了作者知識的廣博和見解的獨到,別有意味。本文建議給分50分。
【佳作展示二】
苦難與人生
——讀《青銅葵花》
□尤飛
青銅葵花,一件成功的雕塑,韻味無窮。
青銅葵花,兩個質樸的名字,甚至還透著泥土的氣息。
這件雕塑,詮釋了人生的苦難;這兩個人,演繹了苦難的人生。
正像作品中描述的青銅葵花雕塑一樣,青銅永遠閃耀著清冷而古樸的光澤,給人涼意。暖調的葵花與冷調的青銅結合,氣韻深遠,一片生機而又充滿肅穆,稱得上偉大。譬如人生,也只有暖調的快樂與冷調的苦難結合,才能鑄就生活的強者,彰顯不朽的品格。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留下幸運者,相伴一生的,不可能只有快樂,總會有苦難。
小說的主人公青銅與葵花,讓人同情,又讓人敬佩。
他們那一代人,或許過早地承擔了生活的重擔,然而那是時代賦予的,他們別無選擇。
我看到青銅一家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災難,然而無論什么都不能使他們一家人分開。而且后來,這個家又多了個似乎從天而降的葵花,這顯然加重了這個原本清貧的家庭的負擔。但他們從來沒有退縮,哪怕是萌生過一個這樣的想法。自從葵花這個懂事的小女孩來了以后,他們干得更加起勁了。我想,他們一定有一個希望,一個信念,那就是葵花。因此,我們看到滿頭銀發的奶奶親自向別人借錢,青銅的爸媽更加忘我地勞作,而青銅有一次為了給葵花籌學費甚至賣掉了自己僅有的最后一雙蘆花鞋,光著腳踏雪回家……
青銅家是大麥地的一個縮影,青銅一家沒有退縮,大麥地的人們更沒有退縮。雖然糧食顆粒無收,但人們始終挺著,堅持著,互相告慰著:再堅持一陣子,國家派下來的運糧船馬上就要來了。我想,這也是大麥地人們的一個希望,一個信念。
但最后,葵花還是走了,運糧船也沒有來。然而人們終究是熬過來了。當青銅看到漫山遍野開放的葵花時,喊出了他自5歲失語后的第一句話:“葵——花!”當大麥地糧食喜獲豐收時,人們端著新打出的大米煮出來的米飯,都舍不得吃,甚至落進了淚水。這是欣慰,是快樂,是幸福。
或許在他們看來,苦難過后,葵花更美,米飯更香!
點評
“青銅葵花作為雕塑,詮釋了人生的苦難,作為兩個人,演繹了苦難的人生”,精確的用詞和詞語位置的變化,準確地揭示了曹文軒先生長篇小說《青銅葵花》的主要內容,體現的是作者思想的成熟。“葵花還是走了,運糧船也沒有來”,全文諸多短句的運用,呈現出一種冷峻超然的敘述風味,彰顯了作者較為深厚的語言功底,文筆老道,殊為不易。本文建議給分48分。
【佳作展示三】
漂泊的螢火蟲
——讀《山羊不吃天堂草》
□許貝貝
今年夏天,一個燈火通明的夜晚,一只小小的螢火蟲驚慌失措地闖進了我的窗子,它微弱的光亮被窗外耀眼的霓虹燈光所吞沒,像一粒塵埃。
我想起了明子,曹文軒教授筆下的那個營養不良的小木匠。他跟隨師父和師兄從小鄉村漂泊到這個“并不屬于他們”的干凈高雅的城市,像一只走失在燈光下的螢火蟲,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容身之地,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明子一直驚慌失措著。他無法克制心中的好奇,無法按捺胸中的恐懼,無法平息辛辣的嘲諷,無法驅除繁華的誘惑,無法釋懷自己內心的不安。他蜷縮在破爛不堪的窩棚里,用武俠小說麻痹自己的惶恐,用被子捂住自己的尊嚴。可是這個至今仍遙不可及的城市還是慢慢將他的自卑熬煮成無地自容的羞恥感。
他做過很多庸俗荒唐的夢,但從沒夢到比這座城市更美的夢。他懵懂的腦袋只能用“福氣”“命”來解釋這個“永不可觸摸”的夢。那些閃閃發光的名牌服飾,與他僅隔著一層薄薄的櫥窗玻璃,可那些讓他“無言以答”的價格,像一道鴻溝讓他畏懼,他深知“這個世界與他們無關”,這時的他顯得多么黯淡無光啊。
當“絕八代的”人家扔給他發霉的煙,惺惺作態地宴請他們(不過是清水煮白菜和膩得發亮的肥肉)時,他不得不義憤填膺地將那碗肥肉塞進三合板的夾層里,因為“對拿人不當人的人,不能太客氣”。當他和師父師兄們在酒館里被“狗眼看人低”的店長冷落時,他們像三個傻瓜,被金錢鮮明地劃在了這個世界之外,而他們卻無法報復金錢的諷刺。他們幾乎沒有權力像螢火蟲一樣發亮。
我拉下窗簾,關掉燈。螢火蟲的星星之火瞬間照亮了無邊的黑暗。其實螢火蟲一直散發著光芒,只是只有它自己知道或者在意。
環境可以模糊他人的雙眼,卻不能蒙蔽明子的心靈。他的善良之光和尊嚴之光一直在抵擋著城市的冷漠和人性的荒涼。他同情瘦弱的小木匠,把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木匠活讓給了他;他擔心孤苦伶仃的鴨子,與他相互照料;他感激幫他隱瞞糗事的師兄,阻止他陷入賭博的泥沼;他真心幫助癱瘓的紫薇,令她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他甚至為令他恨之入骨的師父感到哀痛,因為師父失去了心愛的女人;即使他真的很需要錢,可他也從沒想過去賭去偷,像書中那群高貴的山羊寧死不吃天堂草一樣,不屬于他的東西他永遠都不會奢求。
不知不覺中,明子一天天長大,城市還是那樣不可捉摸,可他的靈魂卻慢慢接近了初夏的太陽。他要堅定地朝前走去,不再漂泊。
螢火蟲在黑暗中盛開了美麗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路,一寸一寸越飛越遠……
點評
多么富有靈性的比喻啊,明子像小小的螢火蟲。本文更為深刻的地方是作者用“像一只走失在燈光下的螢火蟲,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容身之地,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寫明子的生存狀態,極其精辟且形象;用“螢火蟲一直散發著光芒,只是只有它自己知道或者在意”寫明子的善良與友善,字里行間的溫暖讓人感動。高貴的山羊寧死不吃天堂草,因而,當作者用“螢火蟲在黑暗中盛開了美麗的光芒”來含蓄地表現自己對明子的祝福時,螢火蟲由此便具備了意味雋永的象征意義。本文建議給分52分。
【延伸訓練】
請以“讀××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后感。要求:①600字左右;②要有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