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創新來自于模仿,模仿又可能是創新的伊始。
這點在文學創作上極為典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的這首《梅花》中毫無疑義地模仿了南唐江為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詩句。這里的模仿,不管是從詩的錘煉字詞的著眼點不同來看,還是從詩的狀寫景物所采用的虛實角度不同來看,后人之作,都有了新,“疏影”“暗香”的飄逸,描繪的集中和語言的運用都恰到好處。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強彥文詩,“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見周暉《清波雜志》)卻寫在陸游之前。
這是《詩式》中被稱為“偷語”的模仿方式,已然令人稱奇,而同時另一種被稱為“偷意”的模仿方式則更技高一籌。的確,仿照前人名句。翻出新意,也是一種創造,有的還能出彩。王勃為人樂道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名句,受到當時都督閻伯嶼的連聲稱贊:“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其實這乃仿寫北朝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庾信描寫射獵的盛況,王勃仿寫并放入《滕王閣序》那個大的語言環境中,與數十名句互為襯托,更加相映生輝。后人盛贊王勃神來之筆,卻冷落了庾信這個首創者,雖然有失公允,但也不無道理。
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也許是要學會去運用已經證明為有效的成功方法。你必須向成功者學習,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考模式,加以運用到自己身上,然后再以自己的風格,創出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學和理論。
其他人能夠做到的,你就同樣也有可能做到。這往往跟你的意愿無關,而涉及到你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參照那人是如何做的。有些人之所以能達成目標,乃是窮多年之功,才找出一套特別之道。但是你可別完全重復走他們的老路,只要走進使他們成功的經驗中,不需要花費像他們那樣多的時間,也許不多久就可以達到像他們那樣的成就。
換個角度看,其實世界上的人恐怕沒有不模仿的。第一聲喊“媽”不就是模仿母親教的聲音開口的嗎?正是因為有了這第一次的模仿,才有了后來的口若懸河。中國人第一次寫“一”,不也是照著父母或老師的范本字樣寫出的嗎?外國人第一次寫“A”難道又能例外?中外的人正是從這時開始,不斷的模仿,才有了后來的龍飛鳳舞,妙筆生花。
互聯網業界有人批駁中國互聯網企業看到國外某些應用炒得很好,便不明青紅皂白也蜂擁地抄將上去。反而觀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前進倒有賴于這種一窩蜂的模仿行為,競相模仿使得進入該領域的企業很多,這有助于市場的培育,產生規模效應。
能推動和搖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長模仿的人。要向卓越模仿,你要像個偵探,像個測量員,不斷地質疑并找出得以成功的痕跡來。大部分學習的基本觀點之一,就是從他人的成功里汲取經驗。
因此模仿不一定是壞事,一般地說在模仿的過程中,就有自己的創造,同時通過模仿,積累經驗,就能逐漸創造出具有鮮明特點的好東西。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模仿是學習創作的初期準備階段,人們最認可的還是創新,最本質的進步永遠都源于創新。但模仿確鑿是創造的準備階段,應當作前進的寶貴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