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民辦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表現在校園環境缺乏文化氣息、校園制度文化不健全、人治現象突出以及校園精神文化匱乏等方面。因此,民辦高校應該通過改善校園環境、健全規章制度、積淀校園精神等措施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261-02
一、校園文化的含義和作用
校園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具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的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學校的建筑風格、校園雕塑、校園景點、宣傳牌等)、制度文化(校園的各項規章制度、校園共同的行為方式等)和精神文化(校園共同的價值觀以及體現校園共同價值的校園活動、校園輿論)。
校園文化在高校各個方面的健康發展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美多姿、和諧有序的校園環境可以給人以和諧之美和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力量。生活、學習、工作在其中的師生受到這種環境的熏陶,就會潛移默化地達到陶冶情操、錘煉品質、塑造精神的效果,把外化和沉淀在環境中的和諧因素內化、升華為個人和諧的意識和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狀態。科學完善的制度文化能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為行政管理人員的才能發揮創造平臺,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最佳的教學和行政后勤服務,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對于師生的和諧意識及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一個學校的校園精神文化體現出了這個學校的價值觀,主要通過其辦學指導思想、教風、學風等體現出來。而校園文化活動把師生從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拉進一個群體,可以讓師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二、當前民辦高校校園文化現狀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民辦高校普遍在校園文化上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校園環境方面
絕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在物質文化建設層面都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一些實力強的民辦高職院校因為已經突破了資金瓶頸的制約,他們在校園地理環境、占地面積、建筑藝術水平和風格、活動場館、教學設施、圖書館建設等方面堪與國辦高校相媲美,甚至遠遠超過。這些民辦高校校園環境的建設是超前的,對師生員工的影響是積極、審美的,為校園文化這個綜合系統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也有部分民辦高校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尚未擺脫資金壓力,因此,校園整體建設缺乏長遠規劃,表現在校內建筑布局不合理、景觀設施少等,未能形成以優美的環境感染人、教育人、熏陶人的作用。
(二)規章制度方面
民辦高校在制度文化層面上已具有相對完備的管理制度、組織架構,也具備了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但是管理隊伍的建設、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軟性要素的建設存在很多問題。管理上更容易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更重要的則表現在組織決策和管理上的隨意性,表面看起來制度相對健全,但卻不按制度辦事。組織的凝聚力、師生的歸屬感較差。
(三)精神文化方面
民辦高校在精神文化層面尚未形成學校核心的價值觀。在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理念等宏觀戰略問題上的思考不夠,未曾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因此嚴格地說,目前我國民辦高校還沒有出現有獨特的文化精神特色,在師生的行為方式、言語方式上打下深刻印記和統一文化符號的院校。在校園文化活動上,民辦高校都會積極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社團活動也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校園文化活動沒有指導思想和長遠規劃,沒有形成系統;活動設計缺乏深度,簡單無序、形式化突出;校園文化活動的娛樂性、世俗性明顯,鮮見活動包含學院和專業特色;學術氣息嚴重匱乏;學生對校園文化活動總體的參與性不高等。
三、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滯后的原因
(一)體制局限
許多民辦高校的體制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不少民辦高校采取“家長制”、“家族式”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之下,“人治”現象比較突出,學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校長一人或是其家族的決斷。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但民辦高校這種體制很難使廣大師生融入到學校發展之中。
(二)師資局限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支撐。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總體來說不夠合理,表現在年齡結構不合理(老年和青年教師多,中年教師少)、學歷層次不合理(高學歷教師少,低學歷教師多)、職稱層次不合理(高職稱教師少,低職稱教師多),同時民辦高校教師還缺乏穩定性。這樣的師資隊伍導致一部分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著邊緣人和旁觀者的角色,使校園文化建設缺乏引導力量和中堅力量。
(三)生源較差
由于在現階段的高等教育招生中,民辦高校總是在同層級高校中排在最后,即三本或二專。其招收的學生素質比公辦院校的要差一個檔次。“學生的學習熱情、社會活動力、對未來的期許等多項指標都較低”[1],民辦高校要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受到學生素質的局限,難以向廣度和深度展開,這無疑給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增加了難度。
(四)缺乏資金
民辦高校沒有國家財政撥款,學費收入成為許多民辦高校唯一的資金來源。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充足的經費支持是難以取得較好效果的,但對那些辦學規模小、建校歷史短、僅以學費為唯一收入的民辦高校來說,這類支出往往能省就省。
四、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措施
校園文化在高校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民辦高校不應忽視這一重要問題。應抓住校園文化中的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建設校園文化。其采取的措施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美化校園環境
民辦高校應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積極營造“健康向上,整潔優美,和諧統一”的優美校園。校園環境布局應注意整體規劃,精心設計,經濟實用,因時因地制宜,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環境建設之中,使藝術性與時代感相結合。通過對建筑物的造型裝飾、辦公室、教室的布置,樹木花草的種植培育、校園雕塑的擺放,名人畫像、名言警句、藝術作品的懸掛等的點綴,使校園成為綠樹成蔭、綠地成片的優美的花園式的環境,使師生在賞心悅目之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思想。同時,民辦高校還要加大投入,進行教學設施建設,不斷充實、更新專業化教學設備,擴大校園網絡,使育人環境專業化、現代化、配套化,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二)完善規章制度
民辦高校校園規章制度的制定要注意:一是體現自身特色。我國民辦高校在規章制度建設上應轉變過去照抄照搬公辦學校規章制度的錯誤思想,而應一切從民辦高校辦學特色出發,制定出符合民辦高校客觀實際的規章制度,體現學校特色。二是體現民主原則。以往一些民辦高校在制定各項制度時,由于學校體制的瓶頸(即家族式管理的辦學模式)導致其建立起來的規章制度不聽取廣大師生的意見,使一些規章制度缺乏民主基礎,造成很大的弊端。因此,民辦高校今后在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時,應在廣泛聽取全校師生意見的基礎上,使制定的規章制度體現師生的合理意見。三是切實執行。民辦高校要加強各項制度的公開性、透明度,加強監督,嚴格執法,依章辦事,以維護制度的權威和尊嚴,使制度文化達到最佳境界,發揮最大化功能,為構建民辦高校和諧校園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凝練大學精神
校園文化的凝聚即學校精神,也稱校魂,它的形成需要長期的歷史積累。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核心,學校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良好的學校精神形成,將構成一股巨大的推動力。民辦高校精神文化建設中,首先要樹立明確的“大學精神”。“一個偉大組織能夠長久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條件并非結構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這種信念對于組織的全體成員所具有的感召力。”[2]民辦高校精神文化建設中的第二個方面是要加強教風、學風、領導干部作風、黨風等為主要內容的校風建設。民辦高校要加強黨風、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營造勤政廉政、團結務實的良好氛圍,以達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要重視師德師風,積極建設優良教風及努力塑造良好學風。
(四)加強師資建設
民辦高校應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這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首先,民辦高校要引進優秀人才,調整教師年齡結構中兩頭大中間小的情況,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師的比例;其次,是按照實際情況采用正確的專、兼職比例,穩定的中間核心師資力量,是一個學校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再次,是提高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客觀評判標準,最后,還要保證教師隊伍的建設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科學導向,全面提高教師各方面的素質。
(五)規范校園活動
民辦高校應重視對校園活動的引導和管理。民辦高校規范校園活動,首先,應該增強校園活動的學術性。民辦高校應該經常性地舉辦學術講座,邀請校內外某領域的專家為師生作專題報告,以開闊師生的視野。其次,民辦高校應加強對學校內部各社團的積極引導,為其配備專門教師進行指導,引導這些社團朝著積極向上、內涵豐富、健康多彩的方向發展。最后,民辦高校還應舉報一些經常性的校園娛樂活動,如迎新晚會、元旦晚會、校園歌手大賽、演講比賽等,為學校師生提供娛樂的機會,豐富校園生活。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在高校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重視。而民辦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還存在眾多問題,只有正視這些問題,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民辦高校才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取得較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 王鑫宏.民辦高校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及提升對策[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4):81-83.
[2] 周鳳榮.我國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透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2):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