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舊的會計準則相比,新準則從基本會計準則到具體會計準則都作了較大的改動,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并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了模本,實現了我國企業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三個部分構成。新會計準則與原制度相比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列報等方面存在許多不同,其規定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規范了會計計量屬性,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要求等,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經濟業務會計處理規定。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154-02
一、會計準則的概述
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基本準則,二是具體準則,三是應用指南。其中,基本準則是最大的原則,基本準則是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由金人慶部長簽發部長令發布的。在它的指導下,又制定了38項具體準則。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是在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的基礎上,對會計實務中一些要點、重點和難點進行了統一、標準的規范。可見,基本準則是在起草具體準則時必須遵循的準則,是其他準則的基礎,其統領者著所有具體準則。這三部分共同構成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二、新舊會計準則的比對
新基本準則與舊基本準則相比較,新基本準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謹慎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一)基本準則方面
1.對于財務報告的目標進行了修改。原準則對會計目標的規定是“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新準則指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2.對適用范圍進行了修改。原基本準則第二條規定“本準則適用于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企業,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投資企業應當按照本準則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財務報告”,其適用范圍包括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投資企業;新準則調整為“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
(二)具體準則方面
1.《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準則的調整。新的《債務重組》準則重新界定了債務重組的定義,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對于實物抵債業務,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定義中特別強調了“讓步”的概念,并明確了只有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的前提條件,才可以對獲得債務的讓步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和損失。
原準則規定采用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方式清償債務時,采用賬面價值計量。而新準則在非現金資產方式清償債務時,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按新規定,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可能極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2.《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準則的調整。按照新準則,“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跌價準備”、“在建工程跌價準備”和“無形資產跌價準備”,從2007年開始,計提后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后,再進行會計處理。新的資產減值準則實施后將有效地遏制利用減值準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
3.《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準則的調整。目前我國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所得稅會計方法只有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新準則將規定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將改變所有企業的所得稅費用,并導致凈利潤的改變。
4.會計處理的調整。關于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調整,在新準則中明確了企業合并的概念,對企業合并進行了分類,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與非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大類,規范了企業合并會計處理的基本原則,對企業合并過程中發生的與合并相關的費用的處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并對企業合并的披露進行了規范。
5.《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準則的調整。新準則中,取消了存貨流轉的“后進先出”法,主要考慮成本流與實物流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一致的。同時,新準則規定允許為生產大型機器設備、船舶等生產周期較長的資產所借入的款項所發生的利息資本化,計入存貨價值,而不再計入損益。
6.合并報表基本理論的調整。與《合并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相比,新準則所依據的基本合并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并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并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
三、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一)債務重組的變化影響著企業的清償方式
企業以資產清償債務的方式又分為以現金資產清償債務和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兩種方式。
1.以現金清償債務方式。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第4條和第9條規定,對于債務人企業來說,債務人企業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債權人企業來說,債權人企業應當將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收到的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準備,減值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
2.以非現金清償債務方式。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第5條和第10條規定,對于債務人企業來說,債務人企業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債權人企業來說,債權人企業應當對受讓的非現金資產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準備,減值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
(二)新酬的變化有利于企業保護員工利益
新會計準則規范了企業為獲取職工提供服務而授予的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镀髽I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規定,職工的工資、獎金、職工福利費、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屬于職工薪酬的一部分,應當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分別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這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有利與企業對高級人才的合理管理和使用。新會計準則明確了職工薪酬和辭退福利業務的會計處理,從會計核算上維護和保證了企業員工的根本利益。
(三)公允價值的引用更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效益
企業再生產的持續進行,取決于耗費的生產要素能否及時得到補充。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平原則交易,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當前所持有資產負債的真實價值。當企業按歷史成本計量的金額不能購回原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企業的生產狀態就會逐漸萎縮。這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能有效克服這種弊端,為投資者降低風險,使企業資產得到保全。
(四)存貨計價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公司毛利率
新會計準則中,存貨管理辦法發生變革新存貨準則下,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舊準則中允許的存貨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后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法,而新準則要求公司存貨的發出只許采用先進先出法。
四、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意義
首先,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新準則不僅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而且更助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與國際經濟接軌打下了更好的基礎。尤其新準則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則,提高了會計信息透明度,這樣對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次,新會計準則對我國企業微觀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新準則對企業經濟行為確認、計量、列報的相關規定,要求企業必須進一步提升管理理念,增強了風險意識和防范意識,有助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執行新準則更是引入國際標準的過程,更有利于促進企業深化改革,和長遠發展,為我國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的提供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雪玲,王立群.我國新舊會計準則的差異比較[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
[2]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級會計實務[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3] 謝詩芬.論公允價值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若干重大問題[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