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的特點是學生人數多、學生身體素質差異大、運動水平參差不齊,如何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使籃球選項課的教學有的放矢,使學生學有所得,這是有待普通高校籃球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教學內容上滿足大學生們的知識渴求,在教學形式上能為學生所接受,在教學方法上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使他們專項技能在較短時間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終生受益,是籃球選項課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教學;優化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229-02
隨著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課程和教學的改革方興未艾,許多高校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教學的實際開設多種項目的體育選項課,而籃球選項課是最受大學生們歡迎的課程之一。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考核形式不斷探索與改革的今天,籃球選項課如何完善與改進,在教學內容上滿足大學生們的知識渴求,在教學形式上能為學生所接受,在教學方法上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使他們專項技能在較短時間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終生受益,是籃球選項課面臨的新課題。
一、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明確籃球選項課的目的與任務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出,教育模式正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并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高校體育教育也必須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放在首位。體育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在高校籃球選項課教學中,使學生對籃球有基本認識和積極態度,懂得健身的意義,樹立終身健身的觀念,要掌握健身的知識和方法,能運用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和健身方法進行經常鍛煉,還要具有獨立進行健身的能力和習慣。同時,開展健康教育,使之與籃球運動中的道德品質教育結合起來,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意志品質的教育,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修養、自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開發人體潛能,使學生行動自律、心態自控、情感自悅。籃球選項課要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改進、鞏固和提高原有的技戰術水平,使學生掌握更多健康理論知識,養成鍛煉的習慣,為今后進行有效的健身打下基礎。
二、優選教學內容
(一)精簡教學內容
當今體育教學內容將從“以競技運動技術”為中心,向以學習體育方法、建立良好體育動機、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積累體育經驗為中心轉移。教學內容的深度強調可持續性,突出健身性、娛樂性、實用性,以利于培養體育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覺地參加體育學習,養成鍛煉習慣的體育教學發展趨勢。在普通高校籃球技術課程教學中,必須對龐雜煩瑣的籃球技術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多年的教學實踐也使我們認識到,專項技術教學應突出核心內容,學生在籃球的核心技術中傳、投、運、突等方面能力的增強,可以直接反映出其專項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必須簡化專項技術的教學內容,有效地利用有限教學時間,解決學生專項技術的主要問題,促使其專項技術水平迅速、有效地提高。例如,在傳接球的教學中,重點學習雙手胸前傳球和單手肩上傳球技術;在投籃的教學中,重點學習單手頭上投籃和行進間單手低手上籃;在運球教學中,主要學習高、低運球,運球急停、疾起以及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在突破的教學中,重點學習順步持球突破。緊緊圍繞這一核心,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練習時要以小組教學為單位,結成學習集體,在小組間的比賽中學習基礎配合和傳切、側掩護、擠過、交換等技術。而傳、投、運、突核心技術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多接觸球,提高球感來實現的。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球感的提高可以通過一系列游戲進行熟悉球性的練習來實現。在教學中,這些練習既可安排在準備活動中,也可以安排在練習強度較大的時間間歇里,經常反復練習,就可使學生對球的控制能力增強。
根據教學對象特點加以篩選的教學內容,有輕有重,輕重結合。在統一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為各層次的學生今后在籃球運動、身體鍛煉方面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對傳、投、運、突技術教學進行優化組合
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相互的聯系,找尋這種聯系,并加以合理的組合,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實效性。籃球組合技術訓練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個技術動作組合起來而進行的訓練,在組合技術訓練中要注意兩點:第一,組合技術訓練應與基本技術訓練相結合,在掌握一定數量基本技術的基礎上,交叉安排組合技術與基本技術的內容進行訓練,使之學與用緊密結合,增加學習者的信心與興趣,提高練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第二,組合技術訓練要強調動作的合理性,動作結構要合理,動作與動作之間銜接要合理,使之在完成動作組合時,連貫、協調。如突破,通常與傳接球,投籃結合起來,即傳接球,順步持球突破投籃,或投籃假動作,順步持球突破投籃,借助啟發誘導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既節約時間,又使學生運用技術的能力提高。
(三)加強籃球理論知識的學習
體育教學是有系統有步驟有計劃的文化教育活動,也就是說,在體育教學中,除了運動技術技能的傳授外,還必須進行多樣化的體育文化,理論知識的傳授。大學體育應向生活體育、愉快體育、文化性體育的方向發展,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有用的體育技能,還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體育知識和常識,了解運動生理,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治療,還可以適時地結NBA、CBA、CUBA,甚至本校的籃球賽,與學生探討攻防特點、戰術運用、裁判判罰等,以此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向更高層次的綜合素質發展。
三、改革教學方法
(一)改革籃球技術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籃球技術教學中,其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練好基本功,掌握技術動作。在教學內容方面偏重于單個技術的教學,忽視攻防技術練習。在教學順序方面,準備部分以一般性身體活動為主兼有少量的單個技術練習,基本部分則從學習或練習單個技術動作開始,進入由原地練習到移動練習,再到技術組合練習。在教學重點方面,過于注重技術細節的改進。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只注重實踐,幾乎完全忽略理論知識的傳授。依據上述有關重新構建籃球技術教學原則的論述不難看出,傳統的教學方法涉及技術組合的教學時數很少,對抗中運用技術、智能訓練、競爭與合作、創新能力培養等關系到現代籃球運動基本特征以及現代社會對人基本需求的重要方面幾乎不予涉及,因此,改革籃球技術的傳統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其基本思路是:
1.在教學內容方面,突出技術組合練習。簡單組合練習、較復雜組合練習和復雜組合練習分別占總課時20%、40%和40%
2.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時數分別占總課時20%和80%
3.在教學順序方面,準備部分大量采用以發展、提高與鞏固基本功為主要目的的熟悉球性練習,基本部分則在控制適度內部與外部負荷的原則下,大量采用攻防技術組合的對抗性練習。
4.教學重點則應放在運用技術及其意識、智能訓練競爭與合作、創新能力等培養上面。
5.在教學形式方面,應采用依據學生基礎水平和心理相容性等基礎條件,按均衡自愿的原則進行分組,并在競爭與合作的動態過程中實行重新分組。
6.在教學方式方面,在廣泛運用游戲法、比賽法的前提下,通過大量問題情境的創設,在比賽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開展個性化教學
鑒于籃球選項課的教學對象身體素質、運動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需要在確定一個統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具體確定練習量、練習方式、練習內容。對于技術、技能較高的學生提出較高要求,鼓勵他們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擴展新的學習內容;而對于技術、技能較差的學生,則應強調打好基礎,幫助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如學習行進間運球時,可以提出幾個不同層次的目標,所有學生都要達到第一層次的目標,行進間直線、曲線運球能將球控制在自己的范圍內;第二層次的目標為、行進間簡單技術組合運球急停疾起胯下運球的練習;第三層次的目標,在二人對抗中進行較復雜的技術組合轉身變向運球練習;第四層次的目標,復雜的技術組合運傳投的練習。后二層次的目標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行選擇,這樣,就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各得其所,學有所得。
(三)創造健身性和娛樂性較強的教學氛圍
籃球是一項集體游戲運動項目,其基本因素包含球、球場、對手、同伴、團隊、競爭、規則等。在教學中,要圍繞籃球運動的基本因素安排各種具有健身、娛樂性質的教學活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方面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突出健身,適當增加籃球游戲,如各種運球接力,投籃游戲,通過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和競爭性,以此促進籃球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建立完善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對教學方法,手段,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評價方式。考核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對教學的指導有著重要的作用。對考核內容的設計與篩選應以本課程基本任務和要求為依據。從優化角度出發,力求做到成績的考核與評定能較全面,客觀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考核形式采取以學習過程評價為主,主要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習進步快慢進行評價。通過過程評價更有利于實現籃球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助于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評能力,自鍛能力,參與意識以及促進學生鍛煉習慣的形成。過程性評價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朝著接受籃球教育的正確方向去努力,通過過程評價控制教學過程,從而達到督促和鼓勵學生學習籃球文化,改進籃球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籃球教育目標。
總之,要摒棄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優選教學內容,改革籃球技術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過程,還學校籃球健身性與游戲性的教學特征,滿足學生心理與生理同步發展的基本需求,充分發揮籃球運動最基本的教育功能,建立與完善以籃球健身、娛樂為主線的教學環境,創設突出健身性與娛樂性特征的教學模式。運用過程性評價的考核形式,充分調動教學主體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豐富籃球文化內涵,提高技能,強調意識、作風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促進籃球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學生自評能力和自鍛能力的提高以及鍛煉習慣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黃柯.論當代體育教學學科的時代特征及目標指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
[3] 王斌.論高校體育考評制度的改革走向[J].體育科研,2001,(2).
[4] 汪曉萍.大學體育籃球課的教改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5).
[5] 孫民治.高等學校教材——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