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權激勵是基于委托代理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有效的長期激勵方式。目前,許多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激勵時總遇到一些障礙,研究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將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提升公司業績。通過數據對陜西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給出對策建議,以期提高公司經營管理的效率,為股權激勵制度在我國的廣泛應用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陜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委托代理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134-02
引言
改善對經營者的激勵,提高公司的經營績效,一直是當今管理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隨著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完善,股權激勵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開始被普遍的應用。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排名前500家的工業企業中,有近九成企業對經營者實施了股權激勵制度。我國自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以來,修訂后的《公司法》、《證券法》在公司資本制度、回購公司股票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期內轉讓股票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將逐步增強證券市場的有效性,為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構筑良好的市場基礎。隨之,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對立的局面改變,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然而,現代企業中財務資本提供者(股東)與人力資本提供者(企業家)職能的分離導致了委托-代理關系的普遍存在。現階段,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還面臨著許多疑難問題,這些問題在陜西省這一內陸省份特別明顯。而在我國,高管層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陜西省上市公司針對高管層的股權激勵實施情況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陜西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的現狀
股權激勵在A股市場的實踐經歷了特殊時代背景下的非凡發展歷程,是上市公司實踐與制度建設創新的共同產物。由于陜西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業績差的情況,因此針對高管層實施股權激勵的較少。從陜西省上市公司實際的運營情況來看,實現凈利潤1 000萬元以上的有6家,占26.9%。其中,秦川發展1 286.05萬元、陜解放A2 353.36萬元、*ST長嶺1 081.64萬元、*ST數碼45 488.59萬元(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大多數企業凈利潤水平在1 000萬元以下。盈利規模較小、盈利水平較低的有12家,占45.2%;凈利潤出現虧損的6家,占26.9%。2010上半年,上市公司股東權益合計比上年同期下降2.89%。股東權益增長的16家,占69.6%,其平均每股凈資產2.2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57%。可見,同股東利益緊密相連的公司盈利水平、增值能力較差。上半年應收賬款比上年同期增長14.13%,反映公司資產質量不高,上市公司存在潛在的資產經營風險。截至上半年末,上市公司向關聯方提供資金總額比去年末減少2.4億元,控股股東占用資金減少7.4億元,下降44.8%。
經調查,陜西省上市公司有31家,針對經管層實施股權激勵的較少。由于股市的不斷變動,政策法規的變化、公司戰略變化等引起的調整,加之陜西省普遍存在的經營業績差的實際情況,不但實施股權激勵的很少,而且個別上市公司因各種因素停止股權激勵計劃,如西飛國際(2008年1月根據國資委的評審意見,停止股權激勵計劃)。真正嚴格意義上的股權激勵在陜西省上市公司來看太少。本文研究的股權激勵時,采取以管理層持股比例的多少作為股權激勵實施的水平的代表,即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和經營者持股比例越多,表示股權激勵實施的水平的越高。原因有二:其一,從陜西省上市公司實際的經營狀況和公司的具體供應方略來看,真正嚴格意義上的股權激勵實施的企業很少,無法作為被解釋變量來進行研究,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替代變量來進行相關性說明。同時,由于我國國有股一股獨大的背景、委托代理問題的普遍存在,以及陜西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差等原因,實施股權激勵是必然趨勢。其二,根據前人對股權激勵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情況來看,多數國內學者都曾用高管層持股比例水平來作為股權激勵實施水平進行相關問題的研究(如陳清泰、吳敬璉在《股票期權實證研究》,2001),并得出了一些有效性的結論。實質上,上市公司真正實施股權激勵的時間短,加之陜西省股權激勵的相關數據過少,因而在此基礎上,以高管層持股比例作為股權激勵實施水平的標志。經相關數據資料顯示,陜西省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有13家,包括陜解放A、陜西金葉、西安旅游、西安飲食、西安民生、西飛國際等。可以看出,陜西省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較低,即股權激勵實施的水平較低;再從行業分布來看,提出并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數量占全部公司數量的比例最大的是其他制造業,其比例為8.33%,最小的為服務、建筑、金融保險、批發零售業,其比例為3.94%、2.57%、3.18%、2.54%。
二、陜西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陜西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較少,原因可能有:第一,從股權結構來看,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的關系復雜。陜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并不是同一人,在實際控制人與控股股東之間往往還有許多中間控制人。如寶鈦股份,其控股股東是寶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它的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資委,另外還有中國鋁業公司、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兩個中間控制人。過長的控股鏈,形成了很多間接控股股東,加重了上市公司的負擔,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發展。多層控股關系也導致了大量的關聯交易,造成公司經營效益較差。第二,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低,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差。陜西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較低。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有l家,持股比例40%—50%的有6家,持股比例30%—40%的有4家,持股比例20%—30%的有9家,持股比例10%—20%的有6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在30%以下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7.69%。第三,從各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來看,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最多的是制造業,占股權激勵上市公司總數的65.38%;其次是經營業,占總數的9.63%。具體來看,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集中在制造業,主要是因為制造業在上市公司中本身比重比較大的緣故。第四,技術方面有障礙,多數上市公司感到股權激勵實施的障礙在于公司體制、股票來源、內部責權體系不明顯、股權激勵方案涉及難、行權價格難以確定,如行權價、授予數量的確定問題等。第五,上市公司更應該注重獨立董事的監督功能,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據調查,多數公司沒有獨立董事,究其原因主要與當前所在公司的規模、性質以及公司現處的市場現狀有關。規模比較大、經營狀況穩定且正在茁壯成長的公司傾向于設立獨立董事。據調查,陜西省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的較少,而實際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匯報和業績監督仍然主要由擁有絕對控股權的個人(或老板個人)來承擔,獨立董事并沒有發揮真正作用。
通過對諸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的分析,我們發現:所有制背景下的控制人主導力是影響股權激勵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當前私營企業的股權激勵對企業發展前景更具有實質性推動意義;行業屬性上,非壟斷/非周期性的細分專業領域存在較大激勵潛能,是重點關注的領域;股價表現上,股權激勵對于股價會產生較為積極的正面影響,但應根據股權激勵的推進進程進行靈活把握;形式上,以新興產業公司為主體的股權激勵上市公司及其監管層都相對較為傾向于使用期權模式。
三、對策建議
無論股權激勵推行得好與壞,從方案設計到方案實施,都要避免股權激勵成為經營者作為追求短期私利的手段。股權激勵目的是激勵經營者關注公司利益,提升公司績效。股權激勵的效果受到資本市場、經理市場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和其他情況的影響,只有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股權激勵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得股東的利益得以最大化實現。鑒于陜西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實施情況,對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提出一些建議。
第一,實施股權激勵要同時考慮到企業的成長性、市場的競爭程度、企業規模、生命周期等因素。要認識到股權激勵對不同行業的企業起到的激勵效果是不同的,不同行業的股權激勵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都不同,不能刻意效仿或強行實施。在具體實施中,應制定切合實際的企業股權激勵方案,以使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達到激勵效應最大化。
第二,可以考慮擴大目前經營者持股的比例(而非員工持股),加強對公司高管、經營者、核心技術人員進行股權激勵,使股權激勵成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鼓勵經營者通過多種方式獲得股權,在公司內部建立起長期的激勵機制。股權激勵對象是企業的高管人員,因為其經營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擴大經營者的持股比例,可以使經營者對公司的經營責任感提高,有利于激勵經營者更好地為公司的發展服務。與此同時,公司還必須針對企業的自身情況,制定公司本身的持股比例范圍,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長期激勵的效果。
第三,企業須對股權激勵實施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和約束,研究和制訂一些技術指標的應用和操作方法,從制度上保證股權激勵在企業中的廣泛實施,避免上市公司因增發新股需要周期較長的層層審批,而使股票期權等股權激勵的方式成為不可能。
第四,要利用好企業風險對股權激勵的影響。企業總體上是厭惡風險的,但一定程度的風險可以刺激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因此,要合理把握這個“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要制定出適合自己企業的股權激勵方案。
參考文獻:
[1] 俞鴻琳.國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權激勵效應的實證檢驗[J].經濟科學,2006,(1).
[2] 羅愛芳.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分析[J].科技廣場,2009,(10).
[3] 舒紅.股權激勵績效與股權結構關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09,(4).
[4] 牛芳明.股權分置改革對上市公司經營者激勵的影響研究[J].中國商界,2009,(8).
[5] 衡曉英.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分析[J].當代經濟,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