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發展戰略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相對以前的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等概念,有必要對低碳經濟的特點尤其是低碳經濟與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區別和聯系加以分析。
關鍵詞: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022-02
一、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以“三低”(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為了創建清潔能源結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經濟體系只有很少或沒有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到大氣層中,才能使經濟體系的“碳足跡 ”接近或等于零。這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開發以及追求綠色國內生產總值 (GDP) ,要求人們創新核心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轉變產業結構和制度模式,從根本上轉變人類生存發展的觀念。
實際上,低碳經濟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其2003年發表的《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中被正式提出來的。該文件提出了要在英國實現低碳經濟的目標,其具體要求是在2050年使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的基礎上減少60%。“巴厘島路線圖”的達成則進一步表明了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行動在不斷深入,低碳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際上的關注和認可,低碳經濟這個理念迅速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低碳經濟是對碳經濟的超越,提出低碳經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氣候變化和環境損害。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2007年報告》( IPCC) ,人類活動特別是使用化石燃料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出于能源安全的考慮。第三,現有的碳經濟對能源的巨大需求。第四,碳經濟限制了市場、政策、體制功能的發揮。第五,新能源的使用成為大趨勢 。
二、生態經濟
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被認為是生態經濟學和循環經濟理念的最早倡導者。其分別在1965年和1966年先后發表了《地球像一艘宇宙飛船》和《未來宇宙飛船地球經濟學》兩篇文章,首次從經濟發展的視角系統闡述了地球容量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奠定了生態經濟學和循環經濟學的思想基礎。20世紀60年代末,鮑爾丁在他的論文《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中首次使用了“生態經濟學”這一術語,他在該書中倡導用市場經濟體制控制人口增長、環境污染和協調消費品的分配、資源的開發利用。此后,生態經濟學在西方逐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研究領域,1982年召開的第一次生態學和經濟學的跨學科國際學術會議標志著生態經濟學的誕生。
三、循環經濟
受鮑爾丁的啟發,1990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大衛·皮爾斯和克里·特納在《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一書中首先提出“循環經濟”的術語。1994年9月德國政府頒布《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該法于1996年10月開始實施,這是發達國家第一次就發展循環經濟立法。與此同時,日本也開始了循環經濟社會實踐活動。德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發展循環經濟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備的兩個國家。20世紀90年代末,循環經濟的概念和理論開始進入我國并被廣泛使用。國內最早的循環經濟定義為: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即3R)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范式,其實質是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少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發展效益。
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日益重視循環經濟,《循環經濟促進法》已頒布實施;國家先后在全國推動了大批包括區域、行業、園區、企業等不同層面的循環經濟試點。
四、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首先是由英國環境經濟學家大衛·皮爾斯在其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的藍圖》中被提出來的,他主張從社會及其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一般認為,綠色經濟是指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通過正確地處理人與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高效地、文明地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使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生活質量持續提高的一種生產方式或經濟發展形態,包括綠色產品、綠色技術、綠色GDP、綠色核算、綠色信貸、綠色金融、綠色投資、綠色資本、綠色網絡等。綠色經濟的發展既是對21世紀現代經濟發展的全方位的深層次改革,又是對工業革命以來幾個世紀的“先污染,后治理”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2008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啟動了全球綠色新政及綠色經濟計劃,旨在使全球領導者以及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者認識到經濟的綠色化不是增長的負擔,而是增長的引擎。在全球能源、糧食和金融等多重危機的背景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了發展綠色經濟的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并已經成為全球環境與發展領域新的趨勢和潮流。
五、相關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上述幾種類似的經濟形態(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充斥在媒體和大眾的視野,造成了一定的混淆。其實,它們都是20世紀后半期產生的新的經濟思想,是對人類和自然關系的重新認識和總結的結果,也是人類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中陷入資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生存危機后深刻反省自身發展模式與改進的產物。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本質上就是生態經濟,是經濟活動的生態化過程。綠色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而循環經濟則是支撐低碳經濟、通向綠色經濟、實現經濟活動生態化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方式。從根本上講,他們都是旨在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問題而提出的一脈相承的經濟發展模式。
對我們來說,辨析這些概念的關鍵并不僅僅在于響應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或者低碳經濟,重要的是認清楚這些經濟模式的目標,并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觀念的轉變來建設我國的生態文明。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低碳經濟——中國用行動告訴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
[2] 袁麗靜.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6):157-160.
[3] 趙驚濤.低碳經濟與企業環境責任[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1):132-138.
Analysis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nd the other similar concept
ZHOU Dong
(County party school ,Yucheng CPC committee,Yucheng 476300,China)
Abstract: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is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pose a serious challenge in the background,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economic cycle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green, it is necessary to low carbon economic peculiarities especially low carbon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green and analysed.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ecological economy;cycle economy;green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