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學實踐性教學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視。目前,雖然國家對法學實踐教學環節內容有所規定,但過于概括,導致目前各高校的法學實踐課程體系包括的內容不一,缺乏基本的相關規范。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實現法學實踐人才培養的載體,研究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法學實踐;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4.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275-02
課程體系是指按照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要求和學生心理,根據專業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而設計的各門課程的系統。多年來,我國高校在法學實踐教學理論上缺乏論證,在課程體系上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目前,實踐課程內容應當包括哪些內容、如何規范、如何具體運作尚無統一認識。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研究欠缺
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和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沿襲大陸法系,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教學的理論研究很薄弱。目前,對法律專業人才需要具備哪些實踐基本能力,開展哪些實踐形式才能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這些環節能否符合實踐教學的本質,這些實踐環節如何開展,以什么標準評價這些實踐環節,這些能力和環節通過怎樣的課程體系去實現,都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
(二)沒有將實踐教學視為一門課程
作為一門課程,應當有教學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具體課程設置、課程教學方法和課程評價標準等指標體系。作為一門課程,必須嚴格按照課程理論關于學時、學分、教材、評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而開展,應前后有序,不得隨意改變。但目前我國法學實踐教學課程還沒有形成包括以上內容的規范化的課程體系。
具體的實踐性教學應當包括如下內容:(1)確定實踐性教學的基本內容。即在教學大綱中明確實踐性教學的基本內容、目的和要達到的教學效果。(2)制定實踐性教學的實施方案和具體的工作方案。即編寫和準備教案,明確實踐性教學的環節、措施和具體方法;(3)規范實踐性教學過程。對于教師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活動程序進行規范,確定教學的具體方法和手段。(4)制定對教學內容的考核要點、考核方法、考核標準等。
(三)法學實踐課程體系的內容缺少統一標準
我國對于法學理論教學課程體系的內容已經有規范化的管理,教育部頒布修訂后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規定了16門核心課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整個課程結構體系設置,但基本上確立了全國高等法學院校法學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統一了法學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
我國對于法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內容缺乏規范化的管理,造成各高校對其理解不一,實際操作中呈現百花齊放。目前各高校的實踐性課程教學各有其特點:清華大學與北京市海淀區消費者協會通力合作開設法律診所的課程,讓學生親自“坐診”受理各類消費者的投訴,學生在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并獲得實踐知識的同時也幫助消費者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武漢大學以律師事務所為基地,配備年富力強且多年從事律師職業的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法律診所課程。浙江大學注重提高司法實習的實效,設置了短學期司法實踐課程。南京大學著力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寫作能力、思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并結合法學教育特點和要求,不斷豐富讀、寫、議的內容體系。綜上,目前關于法學實踐教學課程體是各行其是,系缺乏國家基本規范。
(四)沒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區分開來
實踐性教學活動并不等同于專業實習,還包括更廣泛的內容和方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已有規定:“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也有學者提出,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應當具有如下具體環節:(1)公眾法律意識調查;(2)旁聽審判;(3)社會調查;(4)專業見習;(5)疑難案件辯論;(6)模擬審判;(7)法律義務咨詢;(8)專業實習。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內容,我們可以把它分為課堂內進行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和課堂外進行的實踐性教學活動。
目前,各校已經開展的課堂外的實踐活動較為多樣,有模擬審判、專業實習、旁聽審判、社會調查、法律咨詢等形式。此外,診所式教學、以師帶徒等也是培養學生的良好方法,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課堂內的實踐教學如何設置和講授缺乏統一認識和規范。很多教師通常運用案例分析等方式來體現課堂內的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的本質認識不足。案例分析的運用體現為,只是教師給出經過高度概括的案情,然后提出問題,由于課堂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不能給予學生充分討論和分析的時間,然后很快給出標準答案,使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法學實踐教學的實踐性應當體現出學生作為主體的親自參與性,而不是被動接受者的身份。
(五)實踐教學專業設置過于狹窄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指出,目前,法學畢業生的求職大多還把眼光盯在律師事務所、政法和國家機關上,但實質上社會工作、企事業單位等等,都應該是法學專業的就業市場,而現在很多市場還呈現一種封閉狀態。
很多法學專業教育教學工作者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法學專業的學生將來只能從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中擇業。但是,學生中相當數量的人不能通過統一司法考試,因為司法考試歷年的通過率很低。事實上,法學專業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領域不限于此,還有其他法律服務工作和非訴訟事務領域。法學實踐課程的設置既要適應法治進步需要為立法、行政、司法及法律監督部門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法律人才,也要培養為公司企業和公民等提供權益保護的律師和法律工作者,還要培養全球化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及跨國權益保護所需的涉外法律人才。由此可見,在法學實踐教學內容上,既要重視訴訟實務訓練,也不能忽視非訴訟實務和其他技能的培養。
二、法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旨在提高和加深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一般包括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層次。從課程建設角度應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職業倫理課程
由于法律工作責任重大。所以,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法律工作者的職業倫理教育,同時,法本身所蘊含的公正、誠信等價值內涵等都決定了法學教育過程中也應加強對法律專業學生的道德品性和職業操守的教育。法學教育要培養學生具有忠于祖國、忠于法律、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的品德;要使他們具有法律信仰,把握法的精神。職業倫理課程屬于包括軍事訓練、國防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在內的基礎實踐。職業倫理課程的設置應當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服務人員職業倫理道德課程等。
(二)專業實踐課程
專業實踐主要包括學年論文、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和做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對于法學理論課程體系問題,不少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許多專家認為,應當適當減少必修課門數。例如,有學者認為應在規定法學本科必須修滿的法學課程總時數的前提下,重新確定一般法學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將其減少至20門左右。而有的學者則認為法學本科的必修課程應該減至11門,在必修課程之外應該建立專業課程群,專業課程群分理論法學課程群、公法課程群、民商法課程群和刑事法課程群。與此同時,他還為不同的課程群擬就了具體的課程。后者的觀點值得借鑒,同時對我們法學實踐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有所警示,即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應當相呼應。
國家對于法學實踐課程雖然進行了一定指導,但在目前我國高校教育尚未充分發展到足以獨立的情形下,指導性意見過于概括和籠統。國家應當參照規定法學理論核心課程一樣規范法學實踐課程基本的課程內容,除此之外,各高校在必須完成實踐基礎課程之外可以根據各校的特點及市場需求建立實踐教學課程。這樣,在實踐課程上國家既實現了宏觀管理,又尊重了各高校的辦學自主性。
(三)綜合實踐課
綜合實踐主要是法律職業技能訓練,具體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等。法律是一個獨立的學科,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它須不斷從其他學科中汲取知識來充實。法律人才不僅要精通法律知識,還要通曉相關學科的知識,因為法學本身的發展必須從其他學科中汲取營養,法律的運作也離不開相關知識與環境。可以設置法律文書寫作、辯論技巧訓練、談判技巧、和解技巧、溝通交流技能等實踐課程。
我國首部就業藍皮書—《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大類畢業生就業率排名倒數第二,其中,法學一個專業失業人數在全部本科專業小類中排名第一。就業不理想的原因比較復雜,實踐性教育滯后是原因之一,因此,改變法學實踐教學理念,加強法學實踐課程建設,使法學專業學生更適應社會的需求,提高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率,有其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霍憲丹.法學教育的歷史使命與重新定位[J].政法論壇,2004,22(4):30.
[2] 蘇力.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法學,2006,(2):14.
[3] 房文翠.法學教育價值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 賀衛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42.
[5] 邵俊武.對我國法學本科教育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版,2003,(1).
[6] 蔣慧.一般院校法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設置初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