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加入國際化經營的行列。但是當前我國民營企業由于普遍缺少海外經營的經驗,再加上自身存在的不足,將面臨較多的風險因素。分析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面臨的主要風險,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風險識別;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010-02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民營企業隊伍不斷壯大,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其中一些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市場以謀求更大發展。但民營企業在從事國際化經營時,面對的是比國內市場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風險的不確定性更大。雖然我國民營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成為其國際化經營的障礙,例如,民營企業經營機制與模式不夠先進,家族式經營色彩較濃烈,不能完全適應跨國經營的國際慣例,企業難以對國際市場變化做出及時反應,缺乏主動性和靈活性;在產業結構上偏重初級產品的產業,加工項目較多,高科技項目較少,且忽視生產資料投資,偏重消費品投資;民營企業海外融資與投資能力較低,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于跨國投資和經營,等等。正是因為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使其在國際市場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面臨著比其他類型企業更多、更復雜、破壞力也更強的國際風險。因此,在民營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有必要明確風險意識,充分認識其中的各種風險因素并采取相應防范措施,以降低風險損失。
一、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風險分析
(一)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通常是指因東道國政治事件或政府政策不續性而導致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影響企業贏利及經營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民營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所面臨的政治風險主要來自于民營企業與東道國在目標上存在沖突,以及東道國政府有關法規與企業經營上的沖突,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非歧視性干預,即東道國政府為了實現其經濟發展目標而采取干預措施控制中方企業。如,設置有利于東道國稅收的轉移定價規則;規定企業的最高管理職位和董事會的成員必須由本國人擔任等。二是歧視性干預,即東道國出于保護民族工業的目的給予本國企業某些特權和優惠政策。比如,制定針對外國企業的特別污染法、特別勞工法等法律。三是歧視性懲罰,即東道國采取強烈的干預措施使中方企業在該國的分支機構處于無法盈利的狀態。比如,限制外國企業利潤匯出、資本抽回;征收高額稅收或其他費用等。四是財產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一般是由東道國發生內戰、邊境戰爭、騷亂,以及與政治因素有關的恐怖事件所造成。這類事件帶有突發性,并且一旦發生很難控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一般也難以得到補償。
(二)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財務風險
所謂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財務系統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的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財務風險與一般的國內的財務風險并沒有本質區別,不同之處在于企業的財務活動跨越了國界之后,財務管理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諸如各國的法律制度、政治環境、經濟制度、文化背景等不同。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遭受財務風險比較多見,比如,民營企業在投資過程中或投資完成后,投資者發生經濟損失和不能收回投資,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的可能性,即所謂的投資風險。通常,投資環境、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投資項目的管理經驗、規模、項目周期等因素都會對投資風險產生重大的影響。投資風險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相當大,其產生影響的持續時間長。再如,民營企業在負債經營中,由于投資收益不確定、利率變動、資本結構不合理等因素產生的因不能還本付息而陷入困境、甚至破產的可能性,即所謂的籌資風險。籌資風險的發生將會對企業的償債能力造成很大的沖擊。另外,民營企業在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以及存貨管理等方面也面臨不確定性,即所謂的營運風險。
(三)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匯率風險
當民營企業走向國際舞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因匯率波動而給經營管理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一是匯率變動使民營企業無法事先確定進出口貨款或外幣貸款清算時的本幣數額,從而對企業的財務預算帶來困難并將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二是匯率波動可能會使民營企業的海外資產遭受價值損失。三是匯率波動會影響企業的產銷量、價格、成本,引起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營運現金流發生增減。四是匯率變動可能會引起民營企業進口原料或零部件的價格發生變動,從而增加民營企業的生產成本。五是隨匯率變動以外幣計值的產品價格變化,會影響企業產品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并對企業保持市場份額、維持原有的市場地位以及開拓新市場具有重要影響。
(四)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信用風險
國際化經營中的信用風險主要是指與企業交易的客戶不能履約或存心詐騙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由于國際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國際市場上各類企業魚目混珠,如果民營企業急于求成,沒有詳細考察交易客戶的資信情況而盲目進行交易,則很容易遭遇信用風險。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資信不佳的客戶在合同到期時卻不能及時履約,從而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再比如有些客戶在簽約之初就存心詐騙,他們利用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不完全性,以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企業的毛躁心理、欠缺對客戶資信的詳細調查,要么在合同中做手腳,要么在合同簽訂后騙走貨物,造成企業直接重大經濟損失。
(五)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文化風險
文化風險是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由于文化環境因素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使企業經營活動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目標相背離,甚至導致企業經營活動失敗的可能性。文化風險的根源是文化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在語言、宗教、價值觀念、教育以及社會風俗習慣等眾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文化風險也成為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成功拓展的潛在障礙,表現在多個方面。
其一,國際化經營的海外企業管理人員可能會由于具有較為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偏見地對待異國文化而產生風險。其二,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方人員由于不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差異,對企業經營的一些基本問題上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如果不了解本國與東道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往往會帶來管理上的風險。其三,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不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偏好乃至消費行為都有很大的不同,從而決定市場需求差異。民營企業如果忽視文化差異對市場需求的影響,僅從自身文化出發來從事國際化經營活動的民營企業將難以生存和發展。其四,由于不同國家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對同一信息的理解也就會產生差異,甚至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在文化、信仰、價值觀處于矛盾和沖突的時候,信息溝通就會遇到重重困難甚至導致溝通的誤解,這些誤解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得到解決,就會嚴重影響管理決策的制定和執行的效果。
二、對策與建議
由于風險來源及影響的多樣性、復雜性,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遇到較大障礙。因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增強民營企業防范國際風險的能力,有效提升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績效。
(一)增強風險意識,制定風險防范戰略
由于沒有專為民營企業服務的跨國經營全國性服務機構,風險宏觀管理缺位。民營企業從事國際化經營常常處于單打獨斗的孤軍奮戰局面,加之缺乏對風險管理評價和有效的協調管理,導致許多民營企業對跨國投資環境及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而屢屢碰壁。因此,民營企業應增強國際化經營的風險意識,制定并實施風險防范整體戰略,在對各種風險的認識和分析的基礎上,準確評估影響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各種內部和外部不確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防范和控制風險帶來的損失。
(二)加強風險研究,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為有效抵御國際化經營的風險,民營企業在從事國際化經營之前必須加強對風險的研究,提高自身對國際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所謂風險識別,是確定何種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并明確描述這些風險及其特性。目前,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在國際風險管理中非常缺乏對影響和制約企業經營的國際風險因素進行識別的前瞻性,缺乏全面、系統識別國際化經營風險的方法體系,從而導致企業跨國經營風險難以規避甚至造成大量損失。因此,民營企業必須將國際化經營實施風險防控的重點放在企業“走出去”之前,放在事前的風險識別、判斷和預控上。
(三)建立并完善國際化經營風險預警機制
要進行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首先必須建立一套能評價民營企業經營狀況的“企業經營預警指標體系”及相應的風險額度。其次,預測并計算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將指標值與預先設定的額度進行對照以評定風險。如果風險在正常額度內,說明經營正常,可繼續執行已經制訂的計劃;如果風險超過正常額度,則啟動預警管理,即編制檢測報告,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并啟動管理與控制措施。最后,根據實際情況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及其權重進行必要的調整,使預警系統更全面、更客觀。在實際中,為保證國際化經營風險預警機制能有效運行,必須根據民營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具體情況,結合國際化經營具體風險的特征,建立預警指標體系。
(四)加大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政策、立法和金融支持力度
近年來,我國政府為促進企業跨國經營發展,已出臺多項相關的扶持和保護措施,一定程度上為企業防范國際市場風險創造了有利條件,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對民營企業在政策、立法和金融方面還要加大支持力度。首先,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鼓勵政策。對境外加工貿易項目、海外投資項目等涉及跨國經營事項,應進一步完善鼓勵政策及風險審查。其次,完善有關海外投資法律法規體系,為企業跨國經營創造有利的法律法規支持環境。最后,加強金融服務政策。如對從事海外資源開發或投資較多的民營企業,提供外匯或人民幣優惠貸款;政府通過適當降低資本市場的準入條件,規范資本市場運作等措施,為我國民營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的籌資提供便利,降低籌資風險。
參考文獻:
[1] 許暉,余娟.企業國際化經營中關鍵風險的識別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4):92-97.
[2] 唐愛莉.我國企業跨國經營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策略[J].中國市場,2007,(26):30-31.
[3] 黃永興.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政治風險及其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16-19.
[4] 許峰.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風險識別與防范[J].中國外資,2008,(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