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得教學方法。其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在高職《統計學原理》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做到使學生了解統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統計工作過程,初步掌握統計設計、調查、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分析能力,也為探索統計學課程新型的、更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方式提供一些實踐經驗。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統計;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233-02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得實施及最終得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學方法。
《統計學原理》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因其較為抽象,與數學知識聯系較大,學生普遍感到難以理解,學習效果不理想。但這門課程的社會應用性日益廣泛,其重要性也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統計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高職《統計學原理》教學中,如何選用適宜的教學方式方法,以達到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統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統計工作過程.初步掌握統計設計、調查、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定量分析的能力,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是職業院校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筆者在講授這門課程時,一改往日的傳統教學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將其中一部分內容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學,以探索該課程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及方法。以下是進行“項目教學法”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項目教學法”在《統計學》中的具體應用
1. 教師依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項目
《統計學原理》是一門方法論學科,統計教育的重點不在于理論與方法的講解,而在于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其目標應向應用能力方向發展,而不應僅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方法的講解,更應注重學生數據資料收集能力、高效處理問題能力、準確地預測決策分析能力的培養。應用項目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工作方式,由學生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訂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
在教學項目設置上,筆者除了在第一章介紹統計基本理論外,在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及綜合統計指標計算及分析過程中,不是按照傳統教學方式,而是采用設置教學“項目”教學方式。如統計調查中布置統計調查任務(項目1)、然后將調查到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項目2)、然后進行統計分析(項目3、項目4……),將統計原理知識與實際工作過程相結合,既有“子”項目,又有總項目,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對統計學知識體系的整體理解及掌握.
2. 具體實施過程
(1) 教師按照教學內容及教學計劃確定“教學項目”,打破原來的章節體系,而根據教學內容及培養目標來確定“教學項目”。這里,教學項目的設計是根據統計實際工作過程及步驟來設置的,教學項目的多少是依據統計工作要求及知識內容多少而設計的,如統計調查工作環節設置一個“教學項目”,而統計指標分析內容設置項目較多。
(2)對學生實行分組教學,在學生自愿組合的基礎上組成小組,各組成員有明確分工,內部設置互相監督機制,力求讓小組成員每名同學都能參與“項目”。在學生完成過程項目過程中,老師要協調監督。
(3)由老師來布置教學項目,各個小組編制項目完成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完善。如進行統計項目調查中,老師布置教學項目任務,具體調查方式及方法由每組成員自己來制定,并確定統計調查方案。這個過程由老師進行適當地指導與監督,以防止學生確定的統計調查目標太小或過大,達不到教學要求。
(4) 確定好項目完成時間,以確保教學任務完成,老師在實施過程中要時時予以監督。
(5) 最后,課程完成后,要求各個小組對收集整理后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撰寫統計報告,要求統計報告中用統計圖表來顯示。
(6)在進行學生考核過程中,改變以往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評價,根據學生在課堂及教學項目完成的情況,以老師評定及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定,注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及學習狀態來給成績。
二、應用項目教學法的優點
通過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體會到在高職《統計學原理》的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有以下優點。
1. 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技能的培養。在《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可以克服傳統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授輕參與的缺陷,按教學大綱要求,以統計實際工作過程為教學“主線”,以教學項目設置及完成為目標。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統計知識,體會到統計工作在今后工作及生活中重要性,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團結協作能力,為學生今后工作打下良好職業基礎。
2.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項目實踐過程中,使學生對統計學知識從感性到理性兩個方面形成有機的結合。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每個教學項目時,學生有很強的參與感,會將自己想法融入項目完成過程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就會興趣盎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這一代學生中,大多數同學是獨生子女,學生個性較強,平時很少有機會走向社會,也很難與社會融合,以致與不少大學生剛入社會很難適應,達不到企業用人標準要求。在本門課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同學到社會中進行統計調研,使學生學會與社會上不同類型人打交道,提高學生融入社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及團結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及職業能力。
(三)應用項目教學法應把握的重點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對達到高職《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目的非常有益。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幾個重點。
1.充分做好應用前的準備
在授課前的教學計劃中.要對應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內容在規定學時內進行總體規劃.既從學習時間上對其開展和實施提供保障,又具體規定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目標、任務,并按實踐項目分層次地規定出教學內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辦法等。由于《統計學原理》課程特點,項目教學法的實際應用與理論講授應同時展開,交叉進行。按統計工作開展程序,做到教學過程中,理論先行、實踐驗證、重點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即首先讓學生掌握本步驟工作的指導知識要點,再在實踐活動中加以運用,使之具體操作有依據,工作質量有標準,減少實踐活動中的盲目性,真正達到在理論知識教學中注重實踐性,而實踐性教學中則融會理論知識的運用,將理論講授與知識運用有機結合起來的目的.使項目教學貫穿整個課程教學過程。
2.項目教學法應用中注重突出學生主體性和教師引導性
在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雖在理論講授時仍以教師為主,但要注重突出學生主體性和教師引導性,在實踐性教學中卻應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包括調查小組的組建,調查對象、調查方法的選定,調查、整理、分析工作的開展,以及調查分析報告的撰寫,都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以求學生真正地投入實踐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活躍理論講授時的課堂氣氛,促進師生間的雙向交流,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對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難,老師要及時給予幫助講解。
3. 項目教學法選題應注重實際可行
統計學原理課程應用項目教學法時,關鍵點是調查選題。在題目的選定上,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題目的選定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調查題目最好是與大學生相關及感興趣的話題,確保調查內容健康向上。具體題目一般由學生提出,教師進行分析篩選后,引導學生選定。這樣,在設定題目時,教師即對調查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調查所能取得的數據以及調查分析所產生的后果有一定的預見性,便于在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發揮好引導作用。
4. 項目教學過程中應多組織學生討論
在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各調查小組的實作進度,適時組織全班或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對具體工作暢所欲言,發表自己觀點看法,共同解決實踐活動中的問題和分歧。在討論中,教師應充分去發現、肯定學生的正確觀點,對不正確的,不能簡單否定,應給予詳細的分析解釋。對于較突出的問題和分歧,可以組織全班進行專題討論、辯論,讓學生自己去說服自己,營造一個輕松、團結、友善的學習氛圍,以保證項目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
5. 改革課程考試辦法
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注重考核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情況,主要通過試卷考試來完成。在加入項目教學內容后,考核辦法也應隨之改變,不僅看重理論考試成績,更應看重實踐考評成績。實踐考評成績中,也不應只注重統計調查分析報告的優劣,還應加上項目活動中的積極因素。這樣,學生參加項目教學活動,前有引力,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后有壓力,教師對參加實踐教學活動的考評,自然會有動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應用項目教學法是高職教育中《統計學原理》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但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還需要我們去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李維安.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5,(3).
[3] 劉志軍.發展性課程評價方法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6,(2).
[4] 萬力.對項目教學法在統計教學中實施的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