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世界整體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對冬季旅游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分析吉林市冰雪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通過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吉林市發展冬季冰雪旅游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而促進吉林市冬季冰雪旅游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吉林市;冰雪旅游;市場營銷;SWOT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083-02
一、引言
“冬季游”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目前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旅游觀念,同時,又是在整個旅游業中發展最快的一部分。冰雪旅游是以冬季自然景觀為載體,在冬季旅游發展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通過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動,可以使人們更加熱愛大自然,體味生態,進而增強生態意識。隨著我國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高質量生活的不斷追求,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對冬季旅游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吉林市在發展冬季冰雪旅游項目時,必須依據冬季旅游市場的需求,確立遵循市場需求的冬季旅游市場的營銷策略,為開發富饒的吉林市冬季旅游資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二、吉林市冬季冰雪旅游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法是總和分析SWOT各要素,為企業的項目開發、市場營銷策略等重大投資策略進行分析論證的一種方法。目前,國際旅游業已經將SWOT分析法應用于編制旅游發展戰略、發展規劃以及營銷策略的策劃與決策判斷。本文采用該方法對吉林市發展冬季冰雪旅游的現狀進行系統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地理、氣候優勢
吉林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炎熱而短促,秋季降溫迅速,春季升溫較快。年平均氣溫4.3℃左右;冬季平均氣溫-14.2℃;一月份月平均-19.5℃;九月氣溫最高,月均25℃。無霜期135天左右。吉林市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長、雪質松軟。年平均降雪量42~46毫米,山區在100~160毫米以上。平均積雪天數110天左右。每年封凍日期在12月中旬前后;解凍日期為每年4月下旬。2005—2009年冬季,由于生態環境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降雪量大于往年。
2.文化優勢
吉林市是我國北方冰雪藝術的發祥地之一。2009年末,由吉林省旅游局和吉林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在吉林烏喇隆重拉開帷幕。本屆霧凇節以“觀賞霧凇奇景、體驗滑雪激情、感受溫泉文化”為主題,通過舉辦冰雪烏喇歡樂節、溫泉文化旅游節、網絡霧凇冰雪節、第十二屆北山新春廟會、北大湖俄羅斯滑雪節、購物嘉年華、美食嘉年華等4個種類43項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經貿活動,進一步推介吉林市冰雪旅游資源,向國內外游人展示吉林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及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的城市品位、城市形象和旅游資源。
3.冬季旅游市場優勢
吉林市周邊區域為我國人口密集區,經濟高速發展,旅游市場消費潛力和市場規模很大。另外,以“冬季游”為主題的旅游產品非常符合現階段我國旅游發展趨勢,其市場已經輻射到京、津、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等地區,潛在的市場空間巨大。
(二)劣勢分析
1. 管理體制不順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吉林市涉及冰雪旅游行業管理的經營單位150多家,分屬20多個部門和單位管理,阻礙了冰雪生產、積蓄、旅游和做大做強的內部聯系,各自為戰,行業之間配合不協調,權限不清,部門關系不順,出現了“有利一起上、無利無人管”的局面,造成盲目開發、重復建設、經濟效益下滑的局面。以吉林市主要的滑雪場為例,截止到目前,吉林市共有滑雪場8個,雪道總長度約10公里,但是達到和接近高級滑雪場只有1家,大多數是簡單家庭式的管理和經營,惡性競爭,難以滿足多層次和高層次的旅游顧客需求。
2.缺少獨具特色的冰雪旅游精品
經過近十年建設發展,只有“霧凇冰雪節”在逐漸增強,而北大湖滑雪場由于缺少資金投入,滑雪消費者越來越少。其他各項都難成全國知名冰雪品牌。具有吉林市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紀念品也幾乎是空白。原來強的方面沒能做強,原來薄弱的環節繼續變弱。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場已經在很多方面遜色于相鄰城市哈爾濱亞布力滑雪場。其他部分小型雪場的導游功能和服務功能低,缺乏規范,雪道介紹牌和各種引導標識不健全,停車場、飯店等硬件設施陳舊落后,安全防護設施欠缺,導致了全市滑雪旅游整體水平不高。缺乏精品的冰雪旅游使得吉林市冰雪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3.缺乏風格化的管理市場導向
吉林市冰雪旅游應該以冰雪為主體,但部分經營者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只注重資金上的投入。經營特色和風格以及服務質量都缺乏長期性和獨特性,使得大部分滑雪場設計平平,難以吸引國內外高端消費者。滑雪運動氛圍的營造不強,降低了吉林市滑雪場的旅游吸引力。
4.產業鏈延伸不夠,滑雪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和營銷相對滯后
吉林市冰雪運動用具幾乎依賴外地進口,滑雪用品市場被南方一些廠家和外國市場所壟斷,滑雪板則更是100%進口,滑雪服100%進口外地產品,缺乏滑雪旅游產品的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心,沒有充分發揮出吉林市裝備制造業的優勢,使得旅游產品的開發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進一步導致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用于購買滑雪索道、雪具租賃、滑雪設備的零售和專門滑雪服裝及旅行的成本同國際水平相比都是比較高的。
5.宣傳手段過于簡單,缺乏整體性的包裝和整合
隨著區域性旅游的發展和其他旅游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單個景區在整個旅游中的操作空間越來越狹小,品牌的影響力開始減弱,而區域性品牌則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目前,大多數吉林市雪場、冰場制定的營銷策略只集中在推銷一次性的短期旅游上,很少關注開發冰雪愛好者的消費群體。
(三)機遇分析
冬季冰雪旅游目前已進入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冰雪產業已經做大
2002年以前,舉辦冰雪節的城市只有吉林、長春、哈爾濱三個城市,到現在已發展到將近30個城市。每到冬季來臨,北方大多數地區都在“談冰論雪”上大做文章,冬季冰雪市場整體氣候已經形成。
2.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良好的發展,特別是我國中等收入階層的發展壯大,潛在的冬季冰雪消費群體日益增加,每年的冰雪旅游者正在成倍增加,按這樣的增長速度,專家預測未來幾年里我國參加冬季旅游的人數將達到總人口的1%,即1 300萬。以去年為例,從11月份吉林省各大旅行社就開始接待外地旅游團隊,12月下旬省內主要冰雪景區的游客數量明顯上升。吉林市霧凇旅行社11—12月份的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增長2倍多。特別是進入1月份以來,北京、上海、廣東等重點旅游客源地飛往吉林市的航班數量持續攀升,吉林龍嘉機場旅客接待量比去年增長22%。從元旦開始到春節黃金周結束,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吉林省冬季旅游一直保持火爆態勢,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一床難求”的火爆場面。
3.入境旅游市場的大幅度增長進一步加大了吉林市冰雪旅游的國際影響力
2009年冬季,吉林市入境旅游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入境旅游在全國普遍“退熱”的形勢下,吉林市異軍突起,入境旅游人數顯著增長。日本和韓國消費市場進一步鞏固,港臺和東南亞市場出現明顯增長,歐美等遠程市場開始好轉。目前,到吉林省賞冰滑雪的國外游客的國家已經增至60多個,入境游的人數和收入都以超過20%的速度增漲。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吉林市皇家花園大飯店入境團隊預訂增長23%,北大湖滑雪場、龍潭山滑雪場等其他冰雪項目景區隨處可見各種膚色、說著各種語言的外國人。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區已經成為俄、韓、美、日等外國滑雪發燒友的滑雪樂園。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到吉林市感受滑雪的魅力。
4.冰雪旅游產品覆蓋率的提高進一步拓展了國內旅游市場
2009年吉林市冰雪旅游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市場覆蓋率進一步加大。首先,以上海、江蘇、廣東等為傳統客源地市場的客源穩步上升,湖北、湖南、貴州等新興客源地市場的游客數量也明顯增加。旅行社組織旅游包機、專列的積極性空前爆發。來自新加坡、泰國、香港、廣東等地的游客紛紛乘坐包機、專列到吉林市賞冰滑雪。據不完全統計,春節黃金周前后,吉林國旅、吉林市康輝旅行社等旅行社組織旅游包機22架次、專列12列,同比增長65%。另外,京滬粵客源可乘專機專列賞冰雪。為了方便廣大游客出游,感受冬季吉林的精彩,今年冬季,吉林省預計開通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主要城市的旅游包機31架、旅游專列6列,為吉林省與重要客源地之間搭建起便捷通暢的陸路、空中走廊,將極大地提高吉林市旅游的可進入性,在境內外市場樹立了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同時,吉林省旅游局制定出臺旅游專列、包機獎勵和優惠政策,引導鼓勵支持各地旅行社組織旅游專列和包機為當地輸送旅游客源。
(四)威脅因素分析
1.周邊城市的競爭威脅
隨著冬季旅游的不斷升溫,各地區都加強了對冬季旅游業的宣傳投入,與吉林市冬季旅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其中,長春、哈爾濱等城市的冬季旅游發展尤為突出,吸引了大量游客。
2.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與旅游形式的不斷創新
旅游消費者對冬季旅游的需求彈性變化很大,隨著旅游形式的不斷創新,消費者的需求將更加廣泛,所以,必須加強對吉林市的冬季旅游的深層次開發才能獲得更多的客源。
3.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增加
目前,國內形成冬季旅游的三種格局,即北方冬季游,南方冬季游,四川冬季游。吉林市冬季旅游的發展較早,在資源和氣候上有明顯優勢,但隨著其他各省市對發展冬季旅游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差距正在被逐漸縮小。
參考文獻:
[1] 王誠民.體育冰雪旅游資源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7,(8):25,28.
[2] 王子陽.吉林省冰雪旅游特色鮮明主題突出[N].吉林日報,2007-01-10(4).
[3] 韓杰,張中飛.吉林市冬季冰雪旅游資源開發初探[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
[4] 張娜.吉林省旅游資源評價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5] 張俐俐.旅游市場營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