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全世界列為繼吸毒販毒和環(huán)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會公害。從全國檢察機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數(shù)量和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斷增多已成為令人擔憂的重大社會問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同時也是祖國的希望,因而很有必要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進行調查,探究其違法犯罪的原因,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刑事逮捕措施,以求幫助未成年犯罪人員矯正犯罪,重新改造自我。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逮捕
中圖分類號:D66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294-02
一、未成年人逮捕措施實行的國際和國內(nèi)趨勢
對未成年人犯罪逐年上升的原因,全國人大、政府職能部門、司法機關已引起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工作規(guī)則等。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擔負著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查批捕、起訴,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工作等職責。如何充分發(fā)揮檢察職能,正確適用刑事政策,適時改進執(zhí)法工作,建立和優(yōu)化未成年人犯罪捕訴工作機制,有效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發(fā)展勢頭,成為各級檢察機關亟待尋求和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檢察改革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和未成年人發(fā)展的重要性,決定了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為未成年人司法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未成年人犯罪逮捕工作,也應體現(xiàn)出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應將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長作為批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決定是否逮捕時,應遵循以下兩大趨勢。
(一)切實轉變執(zhí)法理念,順應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制度的國際趨勢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對未成年人犯罪均采用輕刑化、非監(jiān)禁化和非刑罰化處理,體現(xiàn)了刑罰的個性化、人性化理念。相關的國際公約在規(guī)定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時都將保護其最大利益作為宗旨:一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幸福和福利,使其在成長和受教育的過程中盡可能不受犯罪和不法行為的影響。二是盡量減少司法制度進行干預的必要。所遵循的原則有無罪推定原則和全面調查原則,即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時,應就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格、生活環(huán)境、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必要時還可以做醫(yī)學、精神病學以及心理學方面的鑒定,并根據(jù)調查的結果選擇最恰當?shù)奶幚矸椒?。三是分案處理原則。四是強制措施謙抑原則,即對成年人犯罪采取強制措施時,應當遵循適度(比例)原則,將拘留、逮捕或監(jiān)禁作為最后的手段,期限應為最短的適當時間。五是迅速簡化原則,即對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偵查、起訴、審判應當迅速、及時進行,并簡化訴訟程序。六是不得已提交審判原則,即在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時盡可能不將其交付審判。
(二)正確適用逮捕措施,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新時期,針對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以及對犯罪這一復雜社會問題的認識,重新審視社會穩(wěn)定與犯罪增長關系后,黨和國家理性而又科學地提出“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皩拠老酀钡男淌抡叩闹饕獌?nèi)容是:“堅持區(qū)別對待,對嚴重刑事犯罪堅決嚴厲打擊,依法快捕快訴,做到該嚴則嚴,對主觀惡性較小、犯罪情節(jié)輕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過失犯,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慎重逮捕和起訴,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訴可不訴的不訴,做到當寬則寬?!?/p>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適用逮捕措施的建議
“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是根據(jù)刑法自身規(guī)律得出的科學結論。盡管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犯罪,可以作出刑罰或輕或重的選擇,但我們的刑事政策只有做到寬嚴相濟才能獲得最好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所以,在審查批準逮捕實踐中,檢察工作人員應擅于總結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措施,并結合未成年人犯罪本身的特點,探索利于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貫徹實施的新舉措。為逮捕工作的發(fā)展,為更有效地實現(xiàn)矯正未成年人罪犯,為促進和諧社會的實現(xiàn)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設立未成年人犯罪審查小組,實行分案處理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特殊性,他們實施犯罪或由于自身曾是受害者,或由于心智不成熟,或由于沖動一時性起等,而其主觀上對社會危害和與社會對抗的主動性并不是很強。因此,對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實行犯罪審查組辦案,審查組由具有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經(jīng)驗的女檢察官組成。在案件處理上,堅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原則,并將重點放在如何使犯罪人早日回歸社會上。
(二)明確對未成年人適用逮捕的原則
一是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適用刑事強制措施時以不捕為原則,以逮捕為例外。減少對未成年人的審前羈押。二是對未成年人犯罪放寬不捕和微罪不捕的條件,擴大不捕和微罪不捕的適用范圍,增加法律條文的可操作性,通過建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羈押措施風險評估機制,作為判斷社會危險性、有無逮捕必要和情節(jié)輕微的重要依據(jù),以此降低因不捕、微罪不訴而帶來的訴訟風險和社會風險。司法實踐證明,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實行非羈押措施風險評估機制,有利于檢察機關作出正確的司法判斷,有利于未成年人今后的矯正。
(三)明確未成年人適用相對不捕的具體情況
根據(j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審查未成年人逮捕工作中應當區(qū)別不同情況,適用相對不捕措施,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實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充分發(fā)揮其打擊犯罪、保障人權、服務和諧社會等方面的作用。
1.對未成年人輕微犯罪中的初犯、偶犯慎用逮捕措施。對發(fā)生的初次輕微犯罪、主觀惡性小且只是由于某種特殊原因偶然發(fā)生的輕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其人身危險性不大,這種情況下一般不予逮捕。
2.對未成年人自首、悔罪態(tài)度好的輕微犯罪案件慎用逮捕措施。在辦理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時,要全面考查涉案未成年人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jīng)歷、犯罪誘因以及有無幫教條件等情況,對除主觀主權惡性大、社會危害嚴重的案件以外,根據(jù)案件具體情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可捕可不捕的不捕。
3.對未成年人和解的輕微刑事案件慎用逮捕措施。對因未成年人朋友、同學之間簡單的矛盾糾紛引發(fā)的輕微的刑事案件,以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為重點,對經(jīng)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并能夠履行,社會危害性不大的,可以依法不予逮捕。
(四)實行非羈押措施風險評估機制?!胺橇b押措施可行性評估”指檢察機關在審查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結合具體情況,通過社會調查等途徑綜合考查,對是否有逮捕必要進行評估的制度。評估機制依照告知權利、開展調查、分析評定、審核審批、處理意見等程序進行。評估內(nèi)容包括犯罪行為、嫌疑人個人情況、嫌疑人家庭情況、嫌疑人保障支持條件等四個方面,每項設置高、中、低三種風險值,通過量化綜合評估,最終對低風險對象作出不予批捕決定,建議公安機關采取非羈押措施繼續(xù)偵查或直接移送檢察機關審查批捕;對中風險對象慎重對待,酌情處理;對高風險對象作出批準逮捕決定。①
(五)設立未成年人犯罪談心制度。在審查批準逮捕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始終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積極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法制道德教育工作的新途徑。為幫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積極回歸社會,偵查監(jiān)督部門應該在采取強制措施逮捕決定前建立談心制度。談心組由業(yè)務素質較高且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案女檢察官組成,摸清未成年人犯罪的思想根源和影響因素,在提審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教和心理疏導,消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自卑、恐慌、自暴自棄的心理,勸導讓他們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有個明確的認識,促使他們棄惡從善,悔過自新,早日回歸正途。
Research on the juvenile criminal suspect arrested
CHEN Feng
(Changnan county people's procuratorate,Changnan 325800,China)
Abstract: Juvenile crime has been listed in the world drug trafficking in drug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third largest public hazards.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the number of juvenile crime and rate is rising year by year and a minor crime are on the increase has become a major social problem is worrying. Teenagers are the future of our motherland, is also our hop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he problem of juvenile crime investigation, the law into the causes of crime and to set up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of the criminal was arrested for helping young people had a criminal offence, to transform yourself.
Key words: juvenile ;criminal ; arre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