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探討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時,首先檢驗教育投資和增長之間的協整關系,然后建立向量誤差修正(VECM)模型,在所建立的VECM模型內利用Granger-causality因果關系方法來檢驗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計量結果顯示:在長期內,兩者存在雙向因果關系,但是短期內只存在單項因果關系。為了充分發揮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的相互促進作用,政府應該充分發揮經濟增長對教育投資的拉動作用,對教育投資的結構和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問題給予更高程度的關注。
關鍵詞: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VECM;教育投資;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115-02
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國內學者對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很多,但是同時對兩者分別進行長短期因果關系檢驗的研究比較少。本文以EViews為分析工具,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990—2009年度的統計數據為基礎,運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等一系列統計方法和模型對我國的實際數據進行定量研究,揭示中國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依存關系,并根據VEC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對兩者進行長短期的因果關系檢驗。最后,本文提出優化教育投資結構和提高教育投資效率的策略。
一、研究思路
本文通過建立教育投資和GDP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接著采用格蘭杰(Granger-causality)因果關系法來檢驗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同時,通過在向量誤差修正(VECM)中使用這種檢驗方法,從而可以得到長期和短期兩方面的檢驗結果。在進行格蘭杰檢驗之前,本文探討了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二、變量及數據的選取
在我國,教育投入的形式多樣,而政府是我國教育投資的主體。所以,文本采用財政性教育經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水平。本文采用GDP來客觀反映我國的經濟增長情況,鑒于數據的可得性和連續性,本文采用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值。本文所涉及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年鑒。
三、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1990—2009年之間GDP和財政性教育經費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兩者之間的長短期因果關系。
(一)協整檢驗
本文對GDP和財政性教育經費取對數,用變量LNG表示GDP的對數,LNE表示教育經費的對數。1990—2009年,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保持穩步增長的趨勢,兩者有著相似的運行軌跡。接下來,本文對1990—2009年之間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變量進行協整分析。
第一,根據協整理論,在建立協整模型前必須進行序列的單位根檢驗。根據LNG和LNE的一階差分和二階差分的曲線圖,大致上可以判斷兩者都是二階平穩的序列。
第二,用Johansen方法對LNG和LNE兩個變量進行協整檢驗。從如下表中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Johansen協整檢驗的跡檢驗和最大特征值檢驗都表明GDP和教育投資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從而在統計上驗證了GDP和教育投資之間確實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估計的標準化后的協整關系為:
LNG=LNE*(-0.84811)
依據標準化后的協整關系系數,本文進行指數轉換,可以得到GDP與ED之間存在1/0.1586的關系,則說明從上期來看,經濟每增長1%,則教育投資增長0.1586%。
(二)VECM
根據以上對兩個變量的協整關系檢驗,我們發現,財政性教育經費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因此,我們可以構建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對兩者進行短期和長期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先確定VAR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本文似然比檢驗(LR)、AIC、SC、HQ準則等多種確定向量自回歸(VAR)滯后階數。根據準則,我們確定在VAR中滯后階數p的值為2,從而VECM中的滯后階數為1階。于是,我們根據EVIEWS軟件的操作,可以得到的VECM的表達式為:
D(LNE)t=-0.07447D(LNE)t-1+0.644382D(LNG)t-1+0.076436+0.005959 ECMt-1 式(1)
D(LNE)t=-0.304372D(LNE)t-1+0.920163D(LNE)t-1+0.060813-0.238205 ECMt-1 式(2)
ECMt-1=LNGt-1-0.537990LNEt-1-7.140491 式(3)
(三)Granger-causality檢驗
進一步探討教育投資增長率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因果關系。我們給出教育投資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長短期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本文將針對誤差修正項ECM的系數的檢驗作為長期格蘭杰檢驗,針對滯后內生變量的系數的檢驗作為短期格蘭杰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 Granger 因果關系是雙向的;而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短期 Granger 因果關系是單方向的。從短期來看,經濟增長是教育投資發生變化的原因,教育投資增長率不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格蘭杰原因,教育投資的增加對經濟增長沒有顯著影響。
四、結論和對策
我們在VECM模型的基礎上檢驗了中國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短期因果關系。根據以上的檢驗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從長期來看,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間存在雙向的長期因果關系。根據前面得到的協整關系,當教育投資每增加1%時,經濟將會增長6.30517024%。由于教育投資的增加,教育通過知識演變出知識經濟,促進技術的進步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當經濟每增長1%時,教育投資將增加0.1586%,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育的投入會不斷增加。
第二,從短期看,經濟增長對教育投資的增加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明顯。結合我國的實情,其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教育投資總量始終偏低。在我國,教育投資總量雖然逐年遞增,但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較低,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仍很突出,集中表現在我國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顯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我國教育投資的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人們對教育投資問題的關注焦點是教育投資的總量,忽視了教育投資的結構和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教育投資的結構不合理,則不僅不能發揮教育資源的應有作用,反而可能會降低整個經濟大系統的運行效率。
第三,從VECM模型中可以看出,誤差修正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為-0.238205,說明模型誤差修正系數具有反向修正機制,可知經濟增長變動受到協整方程的約束,對長期均衡關系的偏離會在下一期得到修正。誤差修正項系數的大小反映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這種關系說明,經濟增長自身有著自動向均衡水平調整的趨勢,而且兩者之間的這種長期均衡機制進行自動調節的力度比較大;誤差修正項對教育投資的影響系數為 0.005959,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偏離對投資的影響是正向的,說明總投資正向依賴于經濟增長的變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我國政府在注意增加教育投資的同時,應增強教育投資的立法力度,不斷優化教育投資結構。政府應該充分發揮我國教育投資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對教育投資的結構和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問題給予更高程度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于忠江,王元福.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以河南省為例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571).
[2] 翁莉娟.我國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與誤差修正模型[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8,38(10).
[3] 張秋菊,朱鐘棣.跨國外包的承接與我國技術進步關系的實證分析——基于VECM的長、短期因果關系檢驗[J].世界經濟研究,2008,(6).
[4] 陳榮達.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檢驗框定依賴實證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9(2).
[5] 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N].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6] 沈百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教育投入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