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997年全國高校取消招生雙軌制實行全面收費及1999年國家進一步擴大高校的招生人數以來,學生欠交學費問題隨之日益突出,已成為困擾高校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基于此,試圖通過基于廣東現狀對大學生欠費問題的分析,尋求有效途徑減少欠費,以實現學校和學生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廣東高校;財務狀況;大學生;欠費問題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249-02
自新中國建立至今,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國家負擔全部教育費用到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分擔教育費用的重大轉變,與之相適應,大學教育也從免費走向了收費。高校收費從1997年起進入快速增長時期。1999年,國家進一步擴大高校的招生,同時規定學費在培養成本中的比例可適當增加。在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大量增加辦學經費的情況下,為了緩解擴招的經濟壓力,各高校紛紛提高學費的收費標準,學費標準持續上漲。學生欠費問題隨之日益突出,已成為困擾高校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學生欠費影響著教學設施的完善和更新、校園環境的改善以及師資隊伍的穩定和建設等,因此,迫切需要對學生欠費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本文所指“欠費”,特指學費,不包含住宿費和教材費等。
本文所稱“高校大學生”,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在讀學生,不含專科生和成教生。
一、欠費現狀
(一)廣東某地區部分高校的學生欠費現狀
廣東某地區高校學費欠繳情況近年來日益嚴重。據統計,2005—2008年(含2008、2007、2006、2005四個年級學生),欠費上千萬元的廣東高校不在少數。具體情況見表1。
(二)全國部分高校欠費的現狀
從1997年全國高校取消招生雙軌制,實行全面收費以來,欠費問題開始出現,但此時欠費人數不多,欠費金額也不大,未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1999年國家進一步擴大高校的招生以來,學費標準呈上漲趨勢,高校里學生欠費的人數不斷增加,欠費金額不斷增大。盡管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高校采取了各種積極措施,但欠費仍困擾著高校的發展。
首先,學生欠費金額較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底,湖北省欠費累計達3億多元;陜西欠費累計達2億多元;貴州某大學除去學生通過國家助學貸款抵交的學費,學生拖欠的學費達3 000多萬元;海南某大學每年應收學費5 000萬元左右,其中1/4即2 000萬元要用于教學,目前1 800多萬元的拖欠學費已經嚴重影響了該校的正常教學活動;蘭州某大學到2008年12月底,仍有6 250名學生欠費3 548萬元,這大約占到該校全年辦學經費的10%。
其次,欠費人數越來越多,欠費率逐年增高,部分院校學生欠費率甚至達30%以上。例如,湖北某某學院在2008年9月開學兩周后,有67.4%的老生欠繳學費,欠費額達1 100萬元;到同年l0月9日止,未交學費學生還有1 600人,占老生總數的34.8%,欠費512萬元。同年11月7日,學院暫停了近百名學生的學籍,占欠費學生總數的19.7%。2008年10月,河北某大學全校3萬多名學生中有5 000多人欠繳學費,欠費率為16.6%以上,欠費額共計5 000多萬元,差不多每6名學生中就有1人不繳學費,甚至有學生上大學4年都沒有繳學費,該校一年的預算是3.2億元,而學生欠費數額竟然占到預算的近1/6,欠費金額及欠費人數都達到相當高的比例。
二、欠費的現實影響
(一)欠費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由單一財政撥款向財政撥款、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及社會捐贈等多渠道過渡,經費投入多元化的格局逐漸形成。近年來,在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有限、高校學費標準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高校的收入結構逐漸發生變化,財政性經費占普通高等學校經費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學雜費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有些學校的收入結構從以財政撥款為主轉為以自籌資金為主。
以廣東某學院為例,該校的收入結構自擴招以來不斷發生變化。與1996年(擴招前)相比,1997年(擴招第一年)和2008年(最近年份)的財政收入占總經費收入的比例持續下降,分別下降了9%和16%,自籌收入(主要是學費收入,其占自籌收入的89%)占總經費收入的比例持續上升,具體情況見表2。
由上表可見,學費已成為學校的重要收入來源,及時足額地收取學費成為促進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因學生欠費引發的財務緊張問題已經對學校造成不良影響。
學生拖欠學費,首先是影響學校的發展。學校的發展一直受到自上而下的影響(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財政對不同辦學層次的學校撥款額度不同等),現在由于學生欠交學費,學校的發展受到了自下而上的影響。學生的學費上交到省財政廳后,再將其返撥至學校作為辦學經費,學生拖欠學費,就會影響學校辦學經費的及時到位。
(二)欠費影響大部分學生切實利益
小部分學生的巨額欠款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勢必損害大多數按時交費學生的正常受教育權利。一方面,他們無形中侵犯了已繳費學生合法的受教育權,使他們的權益被不合理地“資源共享”了;另一方面,巨額欠款束縛了學校更好地為繳費生提供優良的教育服務。此外,還特別危害了真正困難學生的利益,小部分學生缺乏誠信,拖欠學費,使銀行助學貸款的信貸工作難以得到更進一步的推廣與發展,必將堵塞貧困生上大學的“綠色通道”,使那些確實困難的學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資助。
三、欠費的原因分析
擴招使相當一部分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一方面學費標準上漲,另一方面貧困生的比例增大,兩方面的因素,使得高校學生欠費問題逐漸嚴重。高校大學生欠費的原因很復雜。對于在校學生而言,首先是家庭經濟狀況決定了支付學費的能力,是影響學生繳交學費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國家政策原因,如因國家投入不足和辦學成本核算范圍界定不清晰等因素導致的高校收費標準過高等;再次是國家貧困生資助體系不完善導致的欠費,如助學貸款渠道不夠暢通、獎學金的獎勵面少、勤工助學的崗位不夠多等;還有學費管理不規范的因素,如對欠費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及執行制度力度不夠等;最后是誠信意識淡薄導致的欠費,如繳費認知不深、信用缺失、甚至個別學生惡意欠費等。總而言之,大學生欠費問題的大量存在,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學校管理和學生自身的因素。
四、欠費的現實訴求
破解高校大學生欠費問題無論對高校還是學生而言都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對高校而言,既要保證應收的學費能收上來,又要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對大學生而言,既應自覺履行繳費上學的義務,也要為自己拖欠學費的行為承擔壓力和責問,甚至付出高昂的代價。如果解決欠費問題,像一些高校那樣要么禁止其參加考試,要么不予評優、要么扣發證書等簡單處理,不但不符合教育管理有關規定,也違背了學校辦學的宗旨,脫離了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因此,需要在逐一分析欠費原因的基礎上,辨癥施治,在特定形勢下轉變思維,打破固有傳統方式,以一種新的理念,從制度上、體制上尋求應對的辦法,對大學生欠費問題進行綜合有效的治理,才能為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財政保障,實現學校和學生的健康持續發展。
如何通過科學的調查研究,從社會發展、學校管理、學生自律等諸方面尋找大學生欠費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進而有的放矢,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大學生學費管理機制,成為高校發展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雙武.湖北大學生欠費三億少數人竟貸款高消費[EB/OL].新華網轉《中國青年報》.2008-02-01.
[2] 趙葉蘋.大學生欠學費:惡意還是無奈?[EB/OL].新華網.2007-12-01.
[3] 鄧光霽.關于我國高校學費拖欠問題的分析及建議 [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5):111-113.
[4] 晨曦.也談大學生欠費[EB/OL].惠州學院新聞網,200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