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阿吉爾貝爾作為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及法國重農學派先驅,其主要經濟思想有:農業生產是財富的源泉,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性地位;以農業為基礎的國民經濟各部門只有保持相互間的平衡協調發展才能使國民財富持續增加;稅收及產品(特別是農產品)定價在農業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布阿吉爾貝爾主要經濟思想的政策含義論述我國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及具體如何夯實其基礎地位,有助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關鍵詞:布阿吉爾貝爾;農業;基礎地位;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049-02
一、布阿吉爾貝爾經濟思想簡介
作為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創始人,布阿吉爾貝爾的經濟思想于300多年前的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初葉已形成,但從其經濟思想清晰明確的政策含義來看,布阿吉爾貝爾的主要經濟思想對我們今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不乏現實意義。
布阿吉爾貝爾出生于法國的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先后擔任路易十四的理財官及盧昂地方議會的法官,以上學習和從政經歷使得布阿吉爾貝爾對這一時期法國國情有著十分明確、深刻的了解認識,進而成為了當時開始重新探索振興法國經濟道路的眾多思想家中的重要代表,留下了《谷物論》、《論財富和租稅的性質》、《法國的辯護書》、《法國詳情及補篇》等重要著作。
正如馬克思所言:“古典政治經濟學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開始……”“雖然身為路易十四的法官,卻熱情又勇敢地替被壓迫階級聲辯?!辈及⒓獱栘悹栆宰约旱慕洕枷腴_創了法國經濟史繼重商主義之后的新篇章。法國的古典經濟學以重農著稱,而布阿吉爾貝爾也是重農學派的先驅,稱其為“農業的辯護者”,名副其實。
布阿吉爾貝爾所處時代的法國,重商主義政策已實行了半個多世紀,工商業也確實從中獲益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此時重商主義的政策效用已達頂峰,它以犧牲法國農業為代價而換取的繁榮發展也已走到了盡頭——大量工地荒蕪,農業日益凋敝,同時導致市場狹小,影響工商業發展以至于“經濟衰敗和經濟危機不斷趨于嚴重,社會階級矛盾與斗爭不斷趨于尖銳?!本褪窃谏鲜霰尘跋?,布阿吉爾貝爾形成并在著作中闡述了自己的主要經濟思想:
(1)“只有衣食等物品,才應當稱為財富”而“一切財富的來源,就是土地的耕種。 ”即農業生產是財富的源泉,在國民經濟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地位。
(2)沒有一種行業的失調能夠不同時將它的不幸立刻地或逐漸地反應到其他一切行業上去,它們形成了一條財富的鏈條,……一旦從中脫掉一個環節,它們就會失去價值,至少失去最大部分的價值。 而農業則是各行各業所由產生的基礎。即社會財富的增長有賴于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平衡協調發展,而農業則處于這條要求各環高度協調的財富鏈中最為基礎的一環。
(3)在闡述稅收,特別是谷物稅及“谷物價格調整”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時,布阿吉爾貝爾特別指出,“至于出口稅,則絲毫不應輕饒,而應全部取消…… ”,因為出口稅與國內通行稅導致各地產品輸出量急劇下降而又進一步致使各地發生嚴重的消費不足,阻礙國民收入的增加;他還認為“必須維持曾經一度議定的谷物價格,而不是隨心所欲地破壞它 ”。因為人為地壓低農產品價格是導致谷價低賤以致“傷農”的最重要原因。特別地,布阿吉爾貝爾提出“當谷物價格略有提高的恐懼露頭就努力去從國外各方面購進”,“為了克服造成這么多困厄的谷價低賤混亂就必須出賣小麥給外國”。可見,他已經看到允許農產品可以自由貿易也能起到穩定谷物價格的重要作用。
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和現實國情,作為一個自古以利農立國,具有上萬年的農業發展史的大國,正面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期,而處于國民經濟中基礎地位的農業還是一個弱質產業,仍處于走向現代化的初級發展階段?;诖?,研究布阿吉爾貝爾如前所述主要經濟思想對探討我國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發展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其相關的政策建議對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關于農業是“各行業所由產生基礎”的現實借鑒
布阿吉爾貝爾在其《谷物論》中指出,農業是“各行各業所由產生的基礎”,耕種者所從事農業生產的繁榮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級的財富創造的必要基礎”。誠然,“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我國也早已達成了理論上的共識,但面對我國農業發展至今仍然落后,三農問題尚且突出的現實,要切實做到真正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來抓還應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切忌農業政策以工業為中心而變化,保證相關發展政策持續性和有效性,免于再度陷入“農業落后已影響工商業發展,于是轉而采取改善措施,工商業、國民經濟形勢一旦好轉又再度忽視農業”的惡性循環;第二,在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以及進行第三步戰略部署等全局性戰略計劃安排中,有意識地將重心向農業適度傾斜,抓住本世紀頭20年機遇,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第三,要通過“科技到戶”等具體措施逐步改變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低,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的現狀;通過“保障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在農村建立終身學習體系”、“鼓勵優秀應屆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教書育人”等具體政策措施不斷提高農村的勞動力素質。正所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提高科技水平“關鍵在人才”,要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力,進而扎實樹立、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關鍵所在。
三、關于“按比例協調發展”的相關借鑒
在確保國民經濟各部門間平衡協調發展這一方面我國也尚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就農業而言,這一點可分為“內部協調”和“外部協調”來看。
“內部協調”問題涉及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結構問題。我國目前的農產品市場仍存在“低質產品生產過剩,優質產品供不應求”的現象。對此,筆者認為,各地區應當針對本地情況,對農業內部各部門間的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實現優化升級。就種植業而言,可爭取在不影響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減少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高效經濟作物種植規模,在不斷適應國內國際產品需求變化中推動農業發展。
“外部協調”問題即要求產業結構布局的合理優化。我們知道,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及貢獻應當是不斷下降,但重要性是不會也不能改變的。在以后的發展中應當堅持利用工業技術,加大資金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規?;洜I,在下調農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與二三產業更加協調的同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保證“以農立國,以農興國”。
四、稅收、貿易及農產品定價政策借鑒
第一,對于當代中國而言,稅費改革同樣是早已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的一件大事。其中,“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于1958年6月3日通過的農業稅條列”只是我國政府利用“免除稅費負擔”政策促進農業發展走出的關鍵性的第一步。農業稅的取消不僅減輕了廣大從事耕種業農民的負擔:據統計,“取消農業稅以后,與農村稅費改革前相比共減輕農民負擔1 265億元,僅取消農業稅、農業特產稅一項,按2003年計算每年即可減輕農民負擔423.8億元。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我國農業已進入“后農業稅時代”,農民擺脫了因身份而終身承擔的一項稅賦,利于“城鄉稅費統一,公平稅負”的實現,同時也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利于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業發展。
第二,繼取消農業稅政策實施之后,我國還可利用對于農產品出口稅的調整來促進農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同時還應注意充分利用目前作為WTO成員的相關優勢政策實現本國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和國際化,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加快提高農業生產力。
第三,農產品基本屬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較小,加之政府出于政策性目的可能人為地壓低農產品價格,而這正是“強迫經營者常將自己的收益同無數人分享 ”,以致產生“谷賤傷農”的可悲局面。
第四,在我國,農產品價格同樣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布阿吉爾貝爾已經認識到,商品交換須按“自然規律”,“按一定比例價格交換”,否則就會導致“饑饉”,同時極大地挫傷生產者積極性,農業的基礎地位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我國工農業剪刀差的長期存在,違背了工農產品按“自然規律”交換原則。雖然近幾年這一差額已大大減小,但要將其徹底消除,同時綜合考慮諸多其他相關因素,進而從根本上解決“谷賤傷農”問題尚需時日。而在此期間,政府應當實施主動干預,保證農業收入至少足夠補償農產品生產費用一勞動報酬支出并能使農民收入在正常年景下,逐年有所提高。同時還可借鑒利用布阿吉爾貝爾就“通過谷物自由對外貿易以平衡國內谷物價格”的政策建議,對農產品價格進行適時調整。只有這樣保證農產品得以“重新定價”,切實保障農民利益,才能“使農民竭盡所能地耕種”,最終利國利民。
參考文獻:
[1] 布阿吉爾 貝爾.谷物論.論財富、貨幣和賦稅的性質[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 布阿吉爾 貝爾.法國的辯護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 布阿吉爾 貝爾.法國詳情及補篇[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 楊黛.論布阿吉爾貝爾的經濟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3).
[5] 鄒柏松.布阿吉爾貝爾調整谷價發展農業的思想[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1).
[6] 高海水.世界農業發展趨勢與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戰略選擇[J].經濟經緯,2008,(2).
[7] 魯靜芳,左停,茍天來.中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挑戰與展望[J].世界農業,2008,(6).
[8] 姚開建.經濟學說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9] 趙羽翔.經濟學說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0] 陳芳.財政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11] 張秀生.區域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12] 張人價.重農學派的經濟理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