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一體化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近幾年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經濟發展迅速,令世人矚目。但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在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也存在著許多障礙,要消除這些障礙,加快走廊的一體化進程,關鍵在于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快實施走廊產業布局整體規劃,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的產業集群,建立有序統一的共同市場等。
關鍵詞: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041-02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帶,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建國以來一直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是改革開放之后,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緩慢,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趨下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點是人們所公認的,那就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包括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開始建設之后,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相互之間合作較少,很多的資金、精力等都消耗在走廊內的無序競爭上了,“行政區經濟”使走廊內的資源配置、產業結構、吸引外資、人才利用等問題出現不合理的現象,內部競爭使走廊經濟發展的進程受阻。因此,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實現哈大齊工業走廊經濟的一體化勢在必行。
一、限制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因素
從2005年至今,走廊內的建設初具規模,哈爾濱依托“三大動力”,不斷引進新的投資項目;大慶依托石油、天然氣資源資源,石化產業蓬勃發展;齊齊哈爾依托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開始形成。但是,目前走廊內的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特別是走廊內經濟發展中的“條塊分割”問題較為嚴重,走廊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受挫。目前限制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因素有:
1.行政區劃的限制
在我國,人們一直以行政區劃為依據,人為地將各個統一的經濟區域劃分為若干部分,各部分經濟獨立發展,經濟資源的自由流動以及跨地區的經濟合作受到限制。哈大齊工業走廊也是一樣,行政區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走廊內部的經濟合作與發展,走廊內的各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時很少考慮與相鄰的區域的資源共享以及經濟協調,經濟上如何發展往往只考慮本地方的利益,在經濟發展模式上追求“大而全”,從根本上導致了走廊內部各地方政府都以本地區GDP的增長為目標,追求本地方利益的最大化,很少考慮走廊整體經濟的協調發展。這種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走廊整體經濟的協同發展。
2.地方保護主義的限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是不能干預的。但是由于政績考核的原因,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許多政府官員還在自覺與不自覺地插手企業的經濟活動,越位、錯位的現象屢屢發生,甚至有的地方政府為了確保自己的政績,采取一些行政手段,阻止外部商品的流入,阻止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自由競爭,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地方保護主義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各個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使各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陷于停頓,區域經濟的一體化更無從談起。
3.走廊內部經濟合作機制匱乏的限制
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經濟合作機制。雖然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就走廊發展的重大事項進行了多次協商, 也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等,但是由于利益之爭,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矛盾,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之間的合作,合作機制的建立還有一定的障礙。
4.走廊內部無序競爭的限制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一個整體,但是這個整體由多個利益群體所組成,每一個利益群體都希望借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卻很少考慮到走廊的整體利益,為了自身利益的實現不僅和走廊外面的利益群體競爭,而且還和走廊內部的群體競爭,在競爭的過程中有時所采取的手段又是市場經濟不允許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走廊一體化經濟的進程。
二、實現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條件
1.利益的訴求
眾所周知,實現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能夠促進走廊經濟的整體發展,最終給走廊上的經濟主體帶來利益。正是希望通過合作能為自身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這種愿望,走廊上的各個利益主體才能聚集在一體化這面旗幟之下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經濟發展捐棄前嫌,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最終形成區域范圍內的規模經濟,增強總體經濟實力,實現走廊的最終目標
2.政府的協調
哈大齊工業走廊一體化建設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展開的,這就要求走廊的所有經濟活動都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進行。但是,市場經濟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對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能夠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市場調節有其發揮作用的優勢領域和范圍,主要是在微觀經濟領域。但在有些領域中,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是很弱的,如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一體化的進程就不能單靠市場經濟去推動,更應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政府的協調加快一體化進程。
3.制度的保障
哈大齊工業走廊一體化進程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和運行機制,這是實現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一套被走廊內各地所認可和接受的一體化制度作保障,就不可能保證走廊三個經濟主體的順利合作,哈大齊工業走廊的一體化進程也是不可能順風順水的。
三、構建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路徑選擇
1.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
經濟一體化是通過各經濟行為主體簽署協定而實現的,不是客觀的演化過程,而是主觀意識的產物。經濟一體化目標的實現是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每一個成員均會獲得一定利益,也就是利益均沾。但是,經濟一體化組織內的各經濟主體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高的成員本來應該多獲利,但結果卻是少獲利,經濟發展較差的成員結果恰恰相反。因此,在一體化進程中很多經濟條件相對好的區域對經濟一體化不太積極,經濟一體化對它們的吸引力不大。正是因為如此,哈大齊工業走廊在一體化進程中應該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走廊一體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當然,這些激勵機制是在不損害經濟發展較慢區域利益的基礎之上的。
2.加快實施走廊產業布局整體規劃
為推動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快速發展,2005年10月27日黑龍江省出臺了《哈大齊工業走廊產業布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產業規劃》),這一規劃較為詳細地闡明了哈大齊工業走廊產業發展的整體布局,它對走廊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總體思路、發展方向、產業布局、保證措施都作了詳盡的規定。根據走廊內各市資源、產業等優勢,《產業規劃》明確了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肇東、安達的具體產業發展方向,是今后哈大齊工業走廊產業發展的藍圖。但是,《產業規劃》從頒布至今已經過去了4年多的時間,由于受資金、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產業規劃》中的很多目標發展的并不理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走廊上的各經濟主體的合作,使走廊的一體化進程受挫。因此,要想推進走廊的一體化進程,加快實施走廊《產業規劃》是走廊上各行為主體的必然選擇。
3.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的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地理上相鄰、經濟上相互聯系的行為主體所組成的群體,這些行為主體包括企業、各類供應商、金融機構及其他相關機構。哈大齊工業走廊《產業規劃》最終目標的實現,就是要在整個區域內形成一個個產業集群,使走廊內的各個經濟主體之間有一定的經濟關系,形成相互聯系的群體,從而提高走廊經濟的整體競爭力,降低走廊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換成本,提高走廊經濟的規模效益,促進走廊一體化的實現。但是,時至今日,走廊內各地方政府對此的激勵政策較少、各企業之間缺乏信任、不能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等原因,造成了走廊內產業集群的形成速度非常緩慢。因此,我們應該利用現有的產業優勢,加快企業自身素質的提升,在政府的支持下,盡快形成布局合理的產業集群。隨著走廊產業集群的形成,企業之間所發生的聯動效應,必將促進走廊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4.建立有序統一的共同市場
哈大齊工業走廊一體化的實質就是要建立走廊內的有序統一的共同市場,這一共同市場是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它應該能打破走廊內各城市的封鎖格局,減少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障礙,消除走廊內的壁壘,實現走廊內各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這一市場應該包括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生產資料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服務市場、信息市場等。但是,目前走廊內的共同市場并沒有建立起來,各經濟資源并沒有在走廊內形成合理的流動,走廊內的各城市之間爭奪經濟資源的情況還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走廊的一體化進程。因此,走廊內的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宏觀政策,促進各種經濟要素的合理流動,實現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促進走廊共同市場的建立。
參考文獻:
[1] 哈大齊工業走廊產業布局總體規劃[R].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2005.
[2] 邁克爾·波特.競爭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張新穎.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4] 李金龍,王寶元.地方政府管理體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制度瓶頸[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