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標準博弈論從靜態(tài)博弈到動態(tài)博弈,從完全信息博弈到不完全信息博弈,從單次博弈到充分博弈,目前已經完成一套相當完備的體系。盡管標準博弈論的發(fā)展就是不斷放松一系列嚴格假定的過程,但標準博弈論更加傾向的是一種分析方法,是一種分析處于博弈中的理性參與者可能怎樣行動的數(shù)學工具,且通常基于理性參與者的內省而不是現(xiàn)實中可能的參與者真實性的觀察上。隨著行為經濟學的發(fā)展,標準博弈論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戰(zhàn)。從幾種基本博弈入手,將實驗結果與標準博弈論的預測進行比較,并用行為元素分析其差異存在的原因。
關鍵詞:博弈論;行為經濟學;理性人;行為博弈論
中圖分類號:F22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277-02
一、博弈論的定義
博弈論是一門研究相互影響著的博弈參與者進行策略選擇時的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它研究:(1)存在若干博弈的參與者;(2)每一參與者有一系列可選擇的策略;(3)博弈結果取決于參與者策略的組合;(4)參與者了解博弈局勢預設的信息等。博弈包含四個要素:博弈的參與者、策略、可評價結果與信息結構。博弈論是研究博弈中博弈的參與者的理性行為,博弈的參與者策略選擇時的相互影響以及他們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吻合關系。博弈論研究利益沖突與吻合的,將特定經濟問題納入博弈四要素中以轉化為待研究的博弈局勢,然后加以分析解決。(1)將特定經濟問題轉化為博弈問題。(2)運用博弈理論方法得出博弈問題的解。(3)將博弈問題的結論轉化回經濟語言,同時與第一步中所省略的信息一起為原始經濟問題提供解釋。
二、標準博弈論的現(xiàn)狀和缺陷
標準博弈論包括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盡管標準博弈論的發(fā)展就是不斷放松一系列嚴格假定的過程,但它仍然存在一個重大的缺陷——嚴格的理性人假定。假定了現(xiàn)實行為主體能力以外的復雜思維過程,假設所有博弈參與者都符合三個條件:(1)策略思考,即在對其他參與者將如何行動的基礎上形成信念;(2)最優(yōu)化,即對于給定信念選擇最優(yōu)反應;(3)均衡,即參與者調整信念和最優(yōu)反應至相互達成一致。但是,現(xiàn)實的博弈參與者并不都是經濟理性的,并且,由于博弈參與者是相互影響的,即使只有極少數(shù)的博弈參與者違背經濟理性,其他理性參與者的行為也會隨之改變,理想化均衡也同樣無法實現(xiàn)。因此,經濟現(xiàn)實并不能滿足標準博弈論對博弈參與者的假定條件。為了延伸博弈論對現(xiàn)實活動的解釋,應該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重構標準博弈論。如果說,標準博弈論提供了有關經濟理性的行為人如何行動的理論,那么,行為博弈論就試圖探討行為人如何在理想的經濟理性和現(xiàn)實的有限理性之間進行折衷,以求達到準確解讀有限理性的行為人在現(xiàn)實約束中如何行動的目的。作為研究不同條件下行為人如何進行互動決策的經濟理論,博弈論應該盡可能準確地預言和解釋經濟現(xiàn)實活動;當經濟現(xiàn)實和理論模型不一致時,研究者的工作方向就是改造模型,提高其實證效用。
標準博弈論在“經濟理性”假設下分析博弈參與者如何在追求各自最優(yōu)目標的同時實現(xiàn)均衡。但由于現(xiàn)實行為人是“有限理性”的,標準博弈論對實踐的理解和指導受到限制。為了延伸博弈論對現(xiàn)實活動的解釋,行為博弈論將實驗經濟學與標準博弈論相融合,在博弈實驗的基礎上,考察和解釋標準理論推斷和實驗結果之間的差異,引入行為因素改進標準博弈的基本假定,重構博弈分析模型,以求達到準確解讀有限理性的行為人在現(xiàn)實約束中如何行動的目的。
三、幾種基本博弈的介紹及分析
1.投資博弈
投資博弈中有兩位互不相識的參與人A和B。A得到一筆錢并被告知可以完全保留也可以將其中的任意比例投資于B,他給出的任何金額都會以大于1的某一倍數(shù)付給B,然后由B決定是否回報和回報多少給A。標準博弈論的均是:理性的B應該最大化他自身的利益,保留獲得的所有支付,而理性 的A會估計到B的策略,因此,不會投資于B,結果雙方都得不到超額支付。
標準博弈論認為理性自利的人不會信任別人,但它忽略了人類是自利的,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因此,標準博弈論的結論是:博弈中理性人的個人理性行為導致機體的非理性,而行為博弈論的結論是:博弈中參與人的個人非理性但而導致機體的理性。
2.可置信威脅的議價博弈
它是討價還價博弈中最簡單的一種,即如果雙方的交易成功就會有一定的利益,A出價,要求對方 要么接受、要么拒絕,如果B接受,那么雙方就按照A提出的分配比例瓜分利潤,如果B拒絕,那么雙方之間不會有交易行為。按照標準博弈論,這個博弈具有無窮多個納什均衡。
但不少時候對應者寧愿犧牲自身的利益去懲罰那些未公平對待他們的出價者 ,這種報復性回報在社會領域表現(xiàn)得很明顯,為了傷害對方不惜犧牲自己。人類當被欺侮時,反應機制會使人憤怒,因為憤怒在進化過程中是作為一種生存優(yōu)勢保留下來的。不同的文化觀使人具有不同的公平標準,參與人有時并不在意分配比例是否公平,即使出價者只支付很少的金額對應者也愿意接受。議價博弈中的拒絕并不意味著參與人沒有意識到標準博弈論中的最優(yōu)策略,他們明白使自己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是什么,只是因為情感或社會的因素使他們不再是傳統(tǒng)經濟學意義上最大化經濟利益的理性人,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寧愿犧牲自己的經濟利益以達到其他方面的滿意。
3.協(xié)調博弈
在協(xié)調博弈中,參與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動和其他參與人的行動取得某種一致。但是社會習俗、相互的交流、博弈呈現(xiàn)的不同方式、參與人曾有的類似經歷以及自己的幸運數(shù)字都會影響均衡的形成。
4. 競猜博弈
競猜博弈指的是:讓每個參與人去猜誰會是選美比賽中的最后得主,最后得主由所有參與人的平均看法決定,這時每個參與人既不是選擇自己認為最漂亮的也不是選出所有人平均認為最漂亮的,而是要去思考所有參與人對平均看法的平均預期。因此,行為博弈論提出利用有限重復推理來理解參與人的初次選擇,用認知的深化來解釋參與人選擇的變化。
5.總結分析
大量的實驗研究為行為博弈論的提出提供了堅實的數(shù)據(jù)基礎,行為博弈論并不是要否定標準博弈論,他們兩者也并不矛盾。標準博弈論體現(xiàn)一種完美的策略分析過程,整個推理嚴謹周密,是由于經濟理性人的假定使其缺乏可操作性,因為人類的目標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最大化,而行為博弈論正是從這一點出發(fā),將博弈論拉回到現(xiàn)實的框架中來,使其更真實,更人性化和社會化 。
四、行為博弈的模型研究
行為博弈的模型的構建遵循精確性、一般性和實驗規(guī)則的原則。它研究的基礎數(shù)據(jù)都是經實驗取得的。博弈實驗對博弈預測的敏感因素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包括博弈參與者知道什么、什么時候行動、各自的支付是多少等等。博弈實驗的關鍵在于通過實驗控制來區(qū)別哪種理論更加有效,然后再使用該理論來進行一般事件的研究。行為博弈研究就是要在標準均衡概念失效的情況下,以實驗控制為主要手段,以實驗數(shù)據(jù)為基本依據(jù),通過不斷地試錯與修正建立能夠對博弈參與者的未來行為進行準確預測的理論。
行為博弈模型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在一次性博弈中,有限理性條件下,構建博弈參與者的思考模型,發(fā)展一個有限理性的指標系來衡量博弈參與者的思考步驟,并且使用一個參數(shù)來說明博弈參與者的異質性。與最優(yōu)反應相聯(lián)系,該指標系可以對任何一個一次性博弈中的行動進行了唯一的統(tǒng)計預測。第二,在思考模型的基礎上,構造一個學習運算法則來估計博弈參與者的行為均衡路徑。這一運算法則既包括了虛擬的博弈和強化模型,也具有很強的經驗預測能力。因此,EWA可以作為經驗性工具去尋求表現(xiàn)為初始函數(shù)形式的行為靜止點。第三,提出如何將有限理性指標系和學習運算法則應用于分析重復博弈中的博弈參與者行為,為利用行為博弈論分析價格競爭、專利競賽等現(xiàn)實經濟活動奠定基礎。
五、總結
標準博弈論對實踐的理解和指導是有限制的。為了延伸博弈論對現(xiàn)實活動的解釋,作為研究不同條件下行為人如何進行互動決策的經濟理論,博弈論應該盡可能準確地預言和解釋經濟現(xiàn)實活動;當經濟現(xiàn)實和理論模型不一致時,研究者的工作方向就是改造模型,提高其實證效用。這一思潮引致了行為博弈論的出現(xiàn)。行為博弈論將實驗經濟學與標準博弈論相融合,在博弈實驗的基礎上,考察和解釋標準理論推斷和實驗結果之間的差異,引入行為因素改進標準博弈的基本假定,重構博弈分析模型,以求達到準確解讀有限理性的行為人在現(xiàn)實約束中如何行動的目的。
行為博弈研究的起點就是進行博弈實驗,將實驗結果與標準博弈論的預測進行比較,并用不同方法分析差異存在的原因,為進一步構建正式模型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需要說明的是,行為博弈論并沒有否定納什均衡的意義,而是作為標準博弈論的延續(xù),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深化了對博弈均衡的討論,以更加貼近現(xiàn)實的研究視角對具有某種內生變動性的博弈均衡的存在方式和形成過程進行了新的思索。行為博弈論最重要的觀點就是在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提出利用有限重復推理來理解參與者的初次選擇,利用認知和學習的深化來解釋參與者選擇的變化,而行為博弈正式模型則試圖為上述觀點提供完美的數(shù)理表達,提高理論的精確性和一般性。
參考文獻:
[1] 阿克羅夫,喬治 A.宏觀行為經濟學和宏觀經濟行為[J].當代經濟科學,2OO2,(5).
[2] Camerer,C…F Behavioral Game Theory:Experiment in Strategic Interaction[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11-20.
[3] 貝克爾.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M].王業(yè)宇,陳琪,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5.
[4] Camerer,C.F-Progress in Behavioral Game Theory[J].Journal ofEconomic Perspectives,1997,(11):16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