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如何評估城市的旅游服務功能強弱及提升城市旅游服務功能這一極具現實意義的問題,結合國內外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研究中的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歸納出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服務規模、服務結構和服務輻射力三大類指標,并進一步從可操作性的角度進行了細分,最終形成目標層(A層)、準則層(B層)和基礎指標層(C層)的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強弱的指標體系。選取京津滬穗渝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和旅游業相對發達的深圳、杭州、南京和蘇州共九個城市進行實證比較研究,對城市的旅游服務功能進行了排序。
關鍵詞:中心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153-03
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集中反映了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本質特征(周振華,2001)。從城市的定義來看,為城市以外地區生產和服務的經濟活動被稱為“基本職能”或“基本活動”,而為城市本身提供貨物和服務的經濟活動被稱為“非基本職能”或“非基本活動”。可見,城市經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經濟資源及其配置活動的集聚與擴散效應。
針對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定義,旅游服務主要為城市以外地區,而不是為本城市區域提供旅游服務的功能,旅游業能很好地體現一個城市的對外輻射能力。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狹義的旅游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游商品買賣的旅游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游業,除專門從事旅游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游相關的各行各業。為了研究中國主要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我們根據國家旅游局(http://www.cnta.gov.cn)發布的2009年主要城市接待人數進行排名。根據排名情況,我們選取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和旅游業發達的蘇州、杭州、南京、深圳等共九個城市作為比較研究的對象,而珠海、桂林、南京、大連等城市則作為一般指標的參考。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簡要回顧
國際上幾乎沒有針對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專門研究文獻,但對與之密切相關的城市功能的研究成果則極為豐富,其中不乏附帶提及或引申出來有關服務功能的問題。1933年的《雅典憲章》指出現代城市應該解決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及其功能分區的概念。又如世界城市規劃大師彼得·霍爾(Peter Hall),在《世界城市》一書中關于國際中心城市功能特征的論述,其中涉及到城市的一些重要服務功能。美國學者芒福德(Lewis Munford)在《世界城市史》中關于城市具有容器、磁體與文化三種重要功能的論述。
在國內,上海學者周振華(2001)開拓性論述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內涵、基本屬性及其度量標準。除此之外,其他學者主要是從中心城市功能研究的角度順帶論及服務功能的問題。上海學者蔡來興(2004)將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劃分為集散、生產、管理、服務、創新五大功能;倪鵬飛(2001,2004)將中心城市功能劃分為十大類別,其中除綜合經濟和加工制造功能外,其余均為以服務業為依托的服務功能。綜上可見,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大多停留在對中心城市功能研究的層面上,而對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專門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同時,國內外關于旅游服務業的發展研究已非常深入,但對與之緊密相關的服務功能及其形成機制、實現方式的研究還比較有限。
二、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內涵與特征
(一)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內涵
旅游服務功能,主要指一個城市所具有的為本輻射區域各類經濟活動和各類要素的自由流動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務能力的總和。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強弱,不僅僅指城市服務業或城市第三產業的強弱,而主要指城市對其自身以外區域的聚集和輻射程度的強弱。因此,城市旅游服務功能不僅限于城市服務業或者城市競爭力影響因素。
(二)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特征
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具有以下特性:
1.對外服務性——旅游服務功能主要體現為城市的基本經濟活動,即主要為城市以外地區,而不是為本城市區域提供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活動。
2.空間集聚性——旅游服務功能大多通過關聯產業和機構在特定載體或區域的空間集聚來體現,如旅游景點、旅游交通等。
3.輻射帶動性——旅游服務功能與旅游業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更注重通過產業、要素、設施、制度的優化組合、有機互動而形成強大功能,這種功能能夠與周邊區域形成功能互補,形成良好的耦合,以高端的能量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
三、 城市旅游服務功能評估的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構建的原則
為了更為精確地度量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強弱程度,我們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來構建其指標體系。(1)科學性。衡量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指標體系應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指標概念要明確,統計方法要規范,能夠比較客觀和真實地反映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強弱程度,并能較為精確地加以度量。(2)可行性。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內容應簡潔明了,易于量化。并且,指標數據要易于獲得和便于更新,且具有可對比性。(3)系統性。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指標體系要全面系統地反映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發展狀況,且層次清晰。各指標之間既相互區別又互有聯系,層層深入形成一個綜合評價系統。(4)動態性。功能的發育成熟是一個動態過程,其評價標準也應該是一個相對地發展的概念。因此,選擇的指標體系必須能夠反映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發展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揭示其內在發展規律。
(二)城市旅游服務功能評估指標體系設計
為了有效地衡量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在不同時期發展的情況,結合國內外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我們采用德爾菲法,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服務規模、服務結構和服務輻射力三大類指標,并進一步從可操作性的角度進行了細分,最終形成目標層(A層)、準則層(B層)和基礎指標層(C層)的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強弱的指標體系(詳見下頁表)。
1.旅游服務規模指標。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的強弱,首先在其“量”上應當達到較大的規模。旅游業總收入和接待國內游客人次是反映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強弱的主要指標,國內旅游收入可以作為旅游業總收入的替代指標;此外星級賓館酒店數和旅游景點數大體能反映城市旅游基礎設施的規模。
2.旅游服務結構指標。旅游城市與旅游業不占城市主導產業的城市相比,旅游城市服務水平和服務的檔次結構明顯高于后者,本文用旅游業總收入占城市GDP百分比來衡量服務結構的一個指標。同樣,旅游外匯收入占旅游業總收入的比重指標也能很好地反映出我們關于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這一概念,外匯占比越高,表明該城市的旅游服務越能吸引海內外游客。五星級酒店數雖然可以作為城市的旅游配套設施,但卻是一個表明該城市旅游服務結構高級化的標志。
3.旅游輻射功能指標。中心城市作為一個地區的經濟制高點和對外交往的平臺,是城市及區域經濟社會繁榮興旺的支柱。中心城市的發展,能夠極大地促進城市人流、車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在中心城市的交匯,并通過多種經濟活動加以作用或改變其形態,然后向外輸出,以此輻射整個城市甚至更廣闊的地區。就旅游服務功能而言,該城市接待海外游客數和旅游外匯收入能夠很好地反映城市的旅游輻射功能。
(三)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指標量化及權重的設定
1.方法的選取及判斷矩陣的構造。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指標的量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指標權重的確定。本文采用實踐中廣泛應用的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指標的權重。該方法的核心是將決策者的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決策依據,在目標結構復雜且缺乏必要數據的情況下更為實用。
構造判斷矩陣是運用層次分析法中的關鍵步驟之一,它是根據掌握的信息,針對準則層,兩兩比較重要性,并按Satty的1~9比率標度法(9為極其重要,5為明顯重要,1位同等重要,1/5為不重要,1/9為極不重要,中間值依次類推)對重要性程度賦值而得出的矩陣。
A=(aij)n×n,式中aij就是表示第i個因子ai與第j個因子aj相對重要性比較而獲得的標度值。
2.指標的歸一化和權重的確定。本文采用方根法進行層次分析法的計算。首先,列出各因子之間相對重要性的標度值矩陣,并計算判斷矩陣的每一行元素乘積的n次方根Ti:
Ti= (i=1,2,…,n),其中:n為評價因子的數目。
并求出各評價因子的權重值Wi:
Wi=(i=1,2,…,n),則W=[W1,W2,…Wn]T即為所求的特征向量。
為了確定各評價因子的相對重要性,可以通過向相關專家及學者發放問卷,再對原始有效數據的整理,計算得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值及其排序(見下頁表)。準則層指標權重也可以根據經驗設定,這并不影響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比較研究。
3.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指標的計算。為了較為真實地反映各指標對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貢獻,同時也消除各指標量綱不同所帶來的影響,可以借鑒國內外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成長的經驗數據以及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規劃數據,采用極差法對各指標原始數值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上面計算出的權重和各指標的標準值,建立動態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綜合評估模型:
Pj=WiXij (i=1,2,…,9;j=1,2,…,12)
其中,Pj為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第j年度的功能成熟度(以2008年為基年,規劃年限為二十年);Wj為第i個指標的權重值(共12個指標);Xij為第j年度第i個指標的標準值。依據該公式,可以計算出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各年度的指數。通常而言,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指標處于0到1之間,越接近于1表示該城市旅游服務功能越為強大。
四、實證研究
為簡化研究,每類指標初始設定權重為0.33,每一類指標中各因子權重相等。簡化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
綜合以上比較與分析可以看出,廣州在旅游業規模落后于北京和上海,居比較的九個城市中第三位,重慶、天津、蘇州、杭州與廣州的差距不大,廣州人文旅游景點缺乏是廣州在產業規模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在旅游業結構高級化方面落后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居所比較的九個城市第四位,旅游業總收入GDP占比過低,這與旅游產業不是廣州發展的主導產業有關,其次是五星級酒店數量相對較少;在旅游業輻射力方面僅落后于上海,廣交會帶來的國外客流效應不可忽略,應繼續加強。總體而言,廣州綜合旅游功能在所比較的九個城市中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國第三位,但鄰近的深圳與廣州差距較少。
五、結語
培育和增強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是一項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對不同城市而言,應著眼于特色化的功能發展方向,以優勢主導產業為依托,以構建強輻射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為重點,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保障,著力抓好現代市場體系、基礎設施體系、行政服務體系等“三大體系”建設,突出中心城市的旅游服務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形成強大的集聚功能和輻射能力。
參考文獻:
[1][美]劉易斯·芒福德.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28.
[2]Saaty T.L.The Analytic Hierechy Process [M].New York: Hill,1980:65.
[3]陳家海.上海城市功能的進一步提升與重點發展產業的選擇[J].上海經濟研究,2008,(2):55.
[4]倪鵬飛.中國城市服務業發展:假設與驗證[J].財貿經濟,2004,(7):7.
[5]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聚類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3,(7):10.
[6]石正方.城市功能轉型的結構優化分析[D].天津:南開大學區域經濟學(專業),2002:45.
[7]張國云.服務崛起:中國服務業發展前沿問題[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46.
[8]周振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本質特征:增強綜合服務功能[J].開放導報,2001,(4):8.
[9]董小麟,龐小霞.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7,(2):78.
[10]馬榴峰,張佑印,梁雷松.旅游服務感知評價模型的實證研究[J].人文地理,2006,(1):25.
[11]姜義茂,劉慧芳,李俊.以新的評價指標認識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J].國際貿易,2006,(11):42.
[12]萬緒才.基于旅游服務功能的飯店網站評價初步研究——以南京市星級飯店為例[J].旅游學刊,2007,(7):64.
[13]高靜,梁昭.中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加入WTO 后的比較分析[J].國際貿易,2006,(9):20.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