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科普旅游作為一種非大眾旅游方式,正成為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為研究區域,從赤水丹霞的科普旅游資源評價與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根據世界自然遺產四條評價標準,對赤水提名地內的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多樣性等要素進行評價,認為“高原峽谷型丹霞大觀園”和“侏羅紀時代的生物避難所”能體現赤水丹霞科普價值的內涵;并依據獨特性、市場導向、游客參與的設計原則,提出在赤水市開發傳統觀光、深入學習和探險參與等多形式的科普旅游產品模式,從而得出作為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的赤水丹霞在開展丹霞科普旅游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赤水丹霞;科普旅游;世界自然遺產;評價標準;旅游產品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169-02
一、背景
科普旅游是科技和旅游有機結合的高層次文化旅游,是以旅游資源中的科技成分和要素為基礎,利用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形成新的旅游活動產品的旅游形式 [1]。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普旅游作為非大眾旅游地一種方式,日益成為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科普旅游在帶領游客享受自然、人文景觀的同時更加側重于景觀深層次成因機理的科學表達。
二、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中國貴州西北部的赤水市境內南部地區,緊鄰習水與四川敘永兩縣,105°47′39″E~106°2′33″E,28°22′11″ N~28°25′19″ N,總面積27 364公頃。2009年1月26日中國丹霞—赤水被世界遺產中心正式確立為第三十四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提名地。
本區位于貴州遵義西北部,與四川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向川渝的重要門戶,素有“黔北明珠”的美譽,交通環境優越。作為貴州最大的通江港口,“黃金水道”赤水河繞城而過,航運可達重慶至上海等沿海各大港口、碼頭;公路連接黔川渝,陸路距遵義300公里,距貴陽450公里,距重慶250公里,距成都350公里;赤水緊倚瀘州藍田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水陸空兼備,可達性好。該區地處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的古川黔凹陷湖盆南緣,以砂巖型沉積為主,出露侏羅紀—白堊紀以紅層為主的地層,是丹霞地貌青年早期的典型代表。區內高山峽谷橫縱交錯,海拔起伏在221米~1 703米間,垂直高差大,地形切割強,屬亞熱帶氣候區,年均雨量1 292.3mm,年均溫18.1℃,雨熱同期,高溫高濕,植被茂盛。
三、赤水丹霞科普旅游資源評價
1.赤水丹霞是高原峽谷型丹霞大觀園。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提名地,高原峽谷型丹霞地貌極為發育。在峽谷區,由于構造抬升,侵蝕基面下降,地貌回春,河流處于強烈的下切侵蝕和溯源侵蝕過程中,這不僅造成發育高大的赤壁丹崖,也造成峽谷區產生不同規模和不同形態結構的瀑布群[2]。
在經歷古湖沉積和抬升剝蝕的過程后,赤水丹霞發育了丹霞崖壁,丹霞崩塌石、丹霞壺穴、丹霞石柱、丹霞蘑菇、丹霞溝谷和丹霞凹槽等多種地貌單體形態。這些單體形態是赤水丹霞地貌演變的杰出例證,具有很高的觀光價值和科考價值。
赤水丹霞在特殊的地質地貌背景及水文、氣候環境下,發育了350多條急流飛瀑,素有“千瀑之鄉”的美譽 [3]。這些瀑布或氣勢磅礴,聲如擂鼓陣陣,或涓涓細流,勾勒丹霞山水的魂魄。如,楓溪河上游的十丈洞瀑布高76.2米,寬80米,雨季時最大流量可達329m3/s,湍流傾瀉、堪稱“中國丹霞第一瀑”;再如,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佛光巖瀑布,相對高度近400米,直線寬666米(弧長1 000余米)的巨大的馬蹄形丹霞赤壁水平展布,中央一柱狀瀑布,高200余米,寬40米,似銀河落天,十分壯觀。崖壁在夕陽照射下紅艷絢麗,如同萬綠叢中一幕壯美的壁畫極具視覺震撼力和感染力。
2.赤水丹霞是侏羅紀時代的生物避難所。晚三疊紀巴蜀古湖消亡后,侏羅紀、白堊紀沉積紅層經第三紀長期剝蝕夷平,在第四紀該區遭受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快速流水切割作用的同時而未受到冰川的作用,從而使得大量侏羅紀、白堊紀以來的古物種得以保存。
赤水丹霞擁有完整的孑遺植物類型。研究區內植物區系起源古老,分布有大量的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中銀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羅漢松科、三尖杉科、紅豆杉科共7科、12屬、13種 [1]。蕨類植物中,裸蕨綱、石松綱、木賊綱和真蕨綱齊全 [4]。貴州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桫欏等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保護面積13 300公頃,僅在金沙溝一代,高山深谷、河流縱橫、水汽充沛,發育了以桫欏為代表的溝谷雨林層片,是蕨類植物生長的樂園。桫欏,作為一種和恐龍同時代的大型樹蕨,享有“活化石”的盛譽。金沙溝擁有桫欏4萬余株,堪稱真正的侏羅紀時代的生物避難所。此外,該區還擁有26種特有植物,以山茶科、蕨類科、竹類植物較為典型。
四、產品設計原則
1.獨特性。旅游行為是一種求異動機所驅使的行為,而越具有獨特性的旅游產品越能對游客產生吸引力。一個成功的旅游地一旦擁有了獨特的旅游資源,就更易開發設計出具有獨特性的旅游產品。
享有“丹霞之冠”、“千瀑之市”、“桫欏王國”、“竹子之鄉”和“長征遺址”等盛譽的赤水丹霞應將丹霞、飛泉、桫欏和竹海四大元素作為開發具有獨特性科普旅游產品的著眼點。作為中國丹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六地(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中丹霞地貌面積最大的提名點,赤水丹霞的地質旅游資源價值應得到重視。正如中國著名的丹霞地貌學家黃進先生在考察赤水的丹霞地貌后的感言:“赤水丹霞地貌面積之大,發育之成熟典型,壯觀美麗之程度,當屬全國第一。”由此赤水丹霞地貌價值的獨特性可見一斑。
2.市場導向性。隨著自駕游,就近游的興起,從前述研究區概況來看,赤水丹霞的游客主要來自中國重慶市。根據[5]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內游客出游多以觀光、娛樂為主,在景點選擇上偏好自然風光。因此,針對重慶這一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客源地,赤水丹霞的旅游產品設計應該針對市場推出能夠集自然美與異域風情于一體的山水結合型觀光產品。而作為西南片區丹霞發育面積最大最典型的赤水丹霞,其異域性和獨特性毋庸置疑,同時丹山、白瀑、碧水在藍天的映襯下所勾。
3.游客參與性。首先,游客參與性旅游產品符合現代人追求體驗旅游的心理。電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普及,和游客文化水平的提高開闊了游客的眼界。就以山水風光為主打特色的景區而言,傳統的觀光游和單一的導游講解已經不能滿足游客體驗旅游的心理。于是參與性旅游產品呼之欲出。其次,游客參與性旅游產品可以滿足游客回歸自然地心理需求。如今的城市人生活在林立的高樓間,飽受尾氣噪聲的污染,而在赤水丹霞的丹山、飛瀑間開發諸如攀巖、徒步、戲水等多元化的旅游產品恰好能滿足城市人縱情山水的渴望。再次,游客參與性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另外,鐘情山水游的游客大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傳統的觀光游和單一的導游講解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游客的旅游期望,回歸自然,獲取知識養分才是旅游的初衷。因此在赤水丹霞開展科普旅游應當更強調導游講解和標識標牌內容的科學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游客在暢游山水的同時又獲得了地學、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知識。
五、科普旅游產品設計
1.傳統觀光型科普旅游產品。作為中國丹霞地貌高原峽谷型的典型代表,赤水丹霞景觀價值具有顯著的世界性。山高谷深、飛瀑流淌的地貌形態本身就極具觀賞性。因此,針對大眾游客尤其是老年游客的傳統觀光型旅游產品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新興的代步工具和媒體系統可以為傳統觀光游提供便捷。如赤水國家級風景區王牌景區的十丈洞瀑布,運用電瓶車等新型代步工具既能減輕游客的旅途疲勞,同時又能使游客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山水美景中。再如,可以在景區的游客中心內設置多媒體投影,播放禁止對游客開放的世界遺產核心區的風光片。
2.深入學習型科普旅游產品。赤水丹霞地質地貌景觀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肯定,組織以丹霞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和科學考察可以使赤水成為丹霞地貌專題研究的一個國際性基地,從而帶動國內外專家學者對赤水丹霞地質地貌和生態過程的關注和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就為在赤水丹霞開發深入學習型旅游產品提供了契機。通過對步道沿線標識標牌,展示中心多媒體和講解員解說詞中的科普知識進行豐富完善,可以讓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旅游沿途觀察丹霞絕壁、石柱、飛瀑及生態體系的同時對丹霞地貌有深入的學習。同時加強赤水桫欏博物館、在建的中國丹霞—赤水展示中心建設,完善解說牌、展品、多媒體、沙盤等硬件設施,發揮其科普旅游的窗口作用。
3.游客參與型科普旅游產品。游客參與式旅游在強調游客自身體驗感的同時也使游客自身成為景觀的一部分,使游客的旅游行為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而非僅僅是旅游景色的看客。例如,可以在景區內部休憩處設計DIY創意陶吧;在瀑布跌潭淺灘處設計摸魚池;在提名地緩沖區邊緣設計攀巖、探險旅游線路等,讓游客在身體力行中體會景區科學價值的意境、知識與魅力。
六、結語與討論
在實施科普旅游項目的過程中應當考慮游客的破壞作用,同時還應重視對研究區資源原生性和完整性的保護,限制游客數量,避免景點的超負荷經營。本文是一個初步性的設計研究,希望借此引發景區管理者的重視,推動科普旅游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丹,劉元晨.對沈陽科普旅游開發的思考[J].產業經濟,2007,(5):239-40.
[2]楊明德.貴州丹霞地貌發育特征及其旅游資源評價[J].經濟地理:增刊,1999,(19):19-28.
[3]陳建庚.貴州赤水丹霞地貌及旅游資源評價[J].經濟地理:增刊,1998,(18):102-108.
[4]陳滸,熊康寧,任曉東,劉寅,汪小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的生物多樣性及其遺產價值[G]//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
會經濟,2009:161-166.
[5]劉焱.重慶市民旅游偏好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6,(4):41-43.[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