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合理地考核輔導員,發展性考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每個高校對輔導員的績效評估體系的內容不完全一致,但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必須包含發展性考核評價的內容。對輔導員進行發展性考核評價,有利于提高他們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有利于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關鍵詞:輔導員;發展性考核;專業化;職業化
中圖分類號:G4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105-02
一、問題提出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規定“要完善輔導員、班主任的考核制度,規定對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工作考核”。①科學、合理的考核輔導員,發展性考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輔導員素質的提高,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有利于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龔健通過對岳陽地區三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認為, “岳陽地區三所高校,93.3%的輔導員認為自己沒有未來的發展目標規劃,100%的輔導員認為應在高校輔導員的績效評估中加入輔導員未來發展的指標體系,而且100%的輔導員強烈要求加入輔導員未來發展的指標體系。” [1]問卷調查中的“未來發展的指標體系”指的是對輔導員進行發展性考核評價。
二、發展性考核評價內容
每個高校對輔導員的績效評估體系的內容不完全一致,但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必須包含發展性考核評價的內容。對輔導員進行發展性考核評價,有利于提高他們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有利于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實際情況,筆者認為發展性考核評價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1.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輔導員培訓
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輔導員培訓,對輔導員素質的提高、能力的培養、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輔導員進行培訓包括崗前培訓和崗中培訓相結合、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全員培訓和骨干培訓相結合、校內培訓和校外培訓相結合。輔導員培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時事政策、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以及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化輔導與培訓,開展與輔導員工作相關的科學研究,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新任專兼職輔導員必須參加高等學校組織的輔導員崗前培訓,獲得證書后方能上崗,必須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方能轉正定級和承擔教學任務。
培訓即可以是全區統一安排,也可以是學校單獨安排。學校單獨安排的培訓,是指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校對輔導員的要求,進行統一的培訓。筆者本人曾經參加過全區的輔導員崗前培訓,培訓內容為:大學的人文構建、輔導員的角色與定位、大學生心里危機干預以及開展了“如何進行班級建設”素質拓展活動等。參加這次培訓,獲益匪淺,讓筆者認識了輔導員工作的性質以及重要性。經常對輔導員進行培訓是必要的,各高校領導必須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
2.不同級別的輔導員考核標準不同
目前,許多高校根據輔導員的工作經驗、職稱進行等級劃分,不同級別的輔導員享受的待遇不同,但大多數學校對輔導員的考核標準卻是一樣。筆者認為,級別不同考核標準一樣,不利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輔導員向職業化發展。目前,桂林醫學院輔導員分為四個級別:本科實習輔導員、初級職稱輔導員、中級職稱輔導員和副高職稱輔導員。級別不同,工資和津貼不一樣。其他高校也有類似的劃分,如“上海外國語大學,對輔導員試行了職稱制管理,將輔導員分為一到六級,一級相當于助教待遇,五級相當于副教授待遇,六級相當于教授待遇。”[2]《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規定了“輔導員評聘教師應堅持工作實績、科學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結合的原則,對于中級以下的輔導員,應該側重于考察工作實績。” [3]同樣的,不同級別的輔導員在績效考評中也應該體現上述要求。對中級職稱以下的輔導員,側重于考察工作實績。而對副高以上職稱的輔導員,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上做相應的要求。許多高校在對輔導員進行績效評估時,實行“一刀切”的原則,不管是助教、講師、副教授,還是教授,都實行一套評價標準。在輔導員績效評估中,副高以上職稱的輔導員,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上做相應的要求,“高等學校應當鼓勵和支持輔導員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開展研究。”[3]這種研究,既是實際工作的需要,又可以打破輔導員在人們觀念中的“勤務兵”形象,有利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他們向職業化方向發展樹立政策導向。
3.輔導員的職稱評定及其發展方向與專任教師有區別
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管理干部。在職稱評定及其享受的待遇上,即可以按照教師系列——助教、講師、副教師、教授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務,對專職輔導員的專業技術職務在指標、序列和評審上實行單列,以實現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公正性。也可以“根據輔導員的任職年限及實際工作表現,確定相應級別的行政待遇,給以相應的政策傾向。” [3] 如在輔導員的工作年限和考核相結合的前提下,確定輔導員各級行政崗位,分別是副主任級輔導員、主任級輔導員、副處級輔導員和正處級輔導員等 [4],該級別與高校其他行政機關待遇相同,有利于輔導員向職業化方向發展。
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專職輔導員可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讓其轉向專業教師崗位或從事科研工作。同時,也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向校內管理工作崗位選派或地方組織部門推薦。”[3]
4.獎勵輔導員提升學歷和承擔相應的科研項目
發展性考核評價,應該鼓勵輔導員繼續深造、提高學歷,對那些有志于深造,回來后繼續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應該給他們報銷學費,并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對在國內外業務進修的輔導員,應納入學校師資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計劃,享受學校相關鼓勵政策,為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創造條件。
在資金方面,設立專項的輔導員和學生工作的科研獎勵基金,對承擔科研和發表論文的輔導員進行相應的獎勵。在項目方面,設立輔導員專項科研課題,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課題申報和立項評審。
三、發展性考核評價,有利于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
發展性考核評價為輔導員搭建了發展平臺,使輔導員崗位真正做到事業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有利于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
1.發展性考核評價,有利于輔導員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專業化指某一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高校輔導員是一個多門專業知識和技能綜合而又自成專業體系的一個社會職業崗位,上崗者需要經過專門的教育和培訓,掌握專門的專業知識,形成專門的技能[5]。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知識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包括思想教育技能、談話技巧、心里疏導方法、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高校輔導員在上崗前,一般只具有某一領域專業知識,缺乏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上崗后,對他們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以及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化培訓,形成專門技能。這既是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又可以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為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提供條件。
2.發展性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輔導員向職業化方向發展
職業化指社會某項工作固定地成為某個人謀生的主要手段,是職業素養的專業化。它包括以下幾層含義:一是從業人員可以此立足社會,終生從事該職業;二是從業人員應該體現出職業素養,并掌握相當程度的專業技能;三是本行業有特定的行為規范或標準,從業人員做事要符合其要求[6] 。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指輔導員長期從事這一職業,并形成專門的專業技能,有一套標準的行為規范或評價體系。發展性考核評價的內容包括“輔導員考核標準”、“輔導員的職稱評定單列”、“輔導員的發展”以及“獎勵輔導員提升學歷和承擔相應的科研項目”,為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提供一套標準的行為規范或評價體系,為輔導員向職業化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岳陽地區三所高校,93.3%的輔導員認為自己沒有未來的發展目標規劃,100%的輔導員認為在高校輔導員的績效評估中加入輔導員未來發展的指標體系,而且100%的輔導員強烈要求加入輔導員未來發展的指標體系”。可見,高校輔導員有職業化發展的愿望。因此,在輔導員考評體系中加入發展性考核評價,有利于輔導員向職業化發展。
總之,對高校輔導員進行發展性考核評價,既為輔導員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向專業化發展提供條件,又為輔導員的職業化發展提供一套標準的行為規范。因此,各高等學校領導應該重視對輔導員進行發展性考核評價。
參考文獻:
[1]龔健.高校輔導員績效評估現狀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專題論述,2009:283-285.
[2] 王志軍.公平理論在高校輔導員激勵管理中的運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78-80.
[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北京:教育部令第24號.
[4] 顧曉虎.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發展激勵機制探析[J] 江蘇高教 2008(5):130-132.
[5] 賈靜.影響高校輔導員穩定工作的現實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2):47-48.
[6] 王金華.論新時期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J].當代經濟,2007,(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