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浙江省委、省政府執行“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的各項部署,扎實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
關鍵詞:2009年;浙江;民生經濟;穩定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038-02
一、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美國因次貸危機導致金融形勢不斷惡化,世界經濟遭遇金融危機,但對中國經濟造成的直接沖擊有限,一些專家認為,全球經濟“地震”頻發但中國經濟仍然向好。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決策果斷,及時出臺了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各大經濟體紛紛采取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經濟刺激措施。在這些措施作用下,國際市場信心有所恢復,經濟開始出現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的跡象。中國經濟能夠最大限度地減緩外界沖擊,表明中國政府管理經濟的模式凸顯優勢,政府救市值得肯定。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巨變中,通過自身的結構調整、強化風險監管,變外部危機的不利條件為經濟轉型的良好機遇,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的局面,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二、民生建設的內容
民生概念隨著歷史階段的演進、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呈現出動態發展的特征??偟膩碚f,民生建設包括三個層面上的具體內容。
第一個層面的內容是指滿足民眾基本生存底線。這一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側重民眾基本的“生存狀態”,即保證每一個社會成員“有尊嚴地生存下去”。民生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社會救濟、最低生活保障、義務教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保障性住房等等。
第二個層面的內容是指提供民眾基本的發展機會和發展能力。人不僅要有尊嚴地生存下去,還要有能力生存下去。這一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側重民眾基本的“生計來源”,即社會成員基本的發展能力和發展機會。民生建設將著力于為民眾提供起碼的發展平臺和發展前景,包括促進充分就業、進行基本的職業培訓、提供公平合理的社會流動渠道,以及與之相關的基本權益保護問題(如勞動權、財產權、社會事務參與權)等等。
第三個層面,民眾的社會福利狀況得到集中體現。這一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側重民眾的生活質量。當一個社會解決了民眾基本生存和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之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公共財力的提升,隨著現代制度的全面確立,進一步發展民生事業則需要考慮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一定的社會福利,使生活質量得以全面提升。比如,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住房公積金普及到每一個勞動者等等。這一層面的民生問題在現階段尚未實現,將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列入改善民生的中長期目標體系當中。
從現實和操作邏輯看,民生建設上述三個層面上的內容具有一種逐層遞進的關系,前一層面內容的基本實現是后一層面內容實施的前提條件。
三、民生經濟的內容
民生經濟在經濟學上沒有具體的概念,可以理解為能夠促進就業、促進解決民生問題、提高民眾收入的經濟模式,比如說非公經濟、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的大力發展,這樣中國的內需才會真正啟動起來。民生經濟,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會成員的生存發展條件作為主線貫穿于生產、分配、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全過程,通過理順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比價關系,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效率,提升社會總福利水平的經濟發展模式。
民生建設由“民生社會”的建設過渡到“民生經濟”的發展,對民生概念是一種擴充,標志著我國民生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第一,民生經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統一的發展路徑。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忽略了社會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協同作用,造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失衡,社會問題頻發,經濟運行受阻。國際金融危機過后,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一個轉型期,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民生經濟,將實現以經濟運行的手段推動社會建設,以社會發展為目標調整經濟結構。民生經濟為改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均衡現象提供了可行的路徑,為確保經濟社會協調有序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民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集中體現。市場經濟就是運用市場規律配置資源,突出效率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增添了政府宏觀調控,兼顧了效率與公平;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和社會保障體系,避免了市場機制難以避免的惡性競爭,也使人們免除因失業、疾病、生育、養老而帶來的生存困境,而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和中低收入群眾的根本利益,提高全社會的福利水平正是民生經濟的根本要義。
第三,民生經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基礎和執政方針。民生經濟要求在三個層面努力滿足勞動者的需求:在物質層面,提高勞動者的收入、福利水平,提高其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精神層面,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提升其精神狀態、社會地位和滿足感;在發展層面,為勞動者及其后代提供公平的發展機會。針對社會福利對象,民生經濟體現了追求公平、實現平等,先富帶動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理念,是實現社會福利化的一種途徑。
四、浙江民生經濟的發展
2009年,浙江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民生經濟,解決內需不足問題,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和民生經濟穩定發展。讓我們用下列四個方面的數據說話。
(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9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 180萬人,比上年增長1.17%。其中,男性人口2 614萬人,女性人口2 566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5%和49.5%。全年出生人口52.6萬人,出生率為10.22‰;死亡人口28.8萬人,死亡率為5.59‰;全年自然增長人口23.8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63‰。
據對全省城鄉住戶抽樣調查,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61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 007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9.7%和9.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9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連續25年列全國各省區第一位。城鎮居民收入基尼系數(衡量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標)為0.2935,農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363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 683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1.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 375元,實際增長6.2%。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3.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4%,分別比上年下降2.8 和0.6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5.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59.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長。
各項社會保障待遇進一步提高。年末全省企業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 432萬、1 174萬、1 331萬、784萬、750萬,分別比上年增加138.4萬、119.8萬、69.3萬、53.4萬、60.7萬。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935.8億元,支付能力達到32個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8萬人,386萬名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待遇為1 445元,繼續位居全國省區第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制繼續完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2009年,全省參合人數3 035萬人,參合率為92%,人均籌資水平179元,所有縣(市、區)人均籌資全部達到140元以上。全省共有170萬人次得到住院結報,5 000萬人次得到門診等結報,報銷支出住院費用43億元,報銷支出門診等費用12億元,住院補償率為36.5%,門診補償率為24%。
社會救助工作機制逐步健全。據初步統計, 全省現有在冊低保對象69.8萬人,比上年增加1.1萬人,支出資金11.8億元,增加2.3億元。全面實施醫療分類救助模式,開展即時救助。全省全年共籌集醫療救助資金5.1億元,支出超過5億元,除資助133.5萬名五保、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外,救助困難群眾近40萬人次。全省五保、“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為95.5%和99.1%。全省年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1.5萬多張,新建市、縣(市、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32個、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308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510個、農村“星光老年之家”4 100多個。年內共發行各類福利彩票49.3億元,增長21.2%,籌集公益金15.9億元。
(二)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 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限額以上投資9 906億元,增長15.8%;限額以上非國有控股投資6 265億元,增長10.8%,占全部限額以上投資的63.2%。
在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57.5億元,比上年增長59.3%;第二產業投資4 291億元,增長8.9%,其中工業投資4 253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投資5 557億元,增長21.5%。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 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商品房銷售額4 303億元,增長1.3倍。
(三)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 6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3%。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 7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 851億元,增長14.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 576億元,增長16.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994億元,增長14.1%;其他行業零售額52億元,增長1.1%。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銷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0.2%,中西藥品類增長18.0%,通信器材類下降17.8%,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1.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3.1%,家具類增長14.2%,日用品類增長13.0%,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6.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5.4%。
年末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 232家(含38家網上交易市場),全年成交總額11 688億元,其中有形市場成交總額10 745億元,比上年增長9.7%。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633個,超十億元的市場162個,超百億元的市場18個。全省累計已建立鄉鎮連鎖超市1 843個,已有14 109個行政村開設便利店16 776個,覆蓋率為47.2%。
(四)保險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6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47.4億元,比上年增長21.7%;人身險保費收入398.1億元,增長6.8%。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20.1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75.4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16億元,財產險賠款128.7億元。
展望2010年,面對依舊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統計機構須密切關注經濟發展動態,充分發揮統計在政府宏觀調控和產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一方面要強化監測、深入分析,為黨委政府正確應對當好參謀助手,另一方面要夯實基礎、深化改革,著力提高統計質量,持續推進統計能力建設。
參考文獻:
[1] 2009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