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是我們面臨的急迫的任務。其中科普場所將起到主力軍的作用,將成為擔負起時代重托的新型社會教育陣地。普及科學知識,是當前科普場館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戰略性工程,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和諧;科普場館;責任;人物
中圖分類號:G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237-02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十分豐富、十分深刻,它包涵了城鄉間、區域內、經濟與社會、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面的和諧。在構建的諧社會和諸多因素中,無一例外地受到科學技術進步的巨大影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推動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推進科學技術進步,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作用。科學技術進步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保證。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分支越來越細,科技的普及和交流將更加突出;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教育更加富有全民性和終身性。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和素質,造就符合時代要求的有科學意識、創造智慧、開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傳統學校后的繼續教育、社會教育將必不可少。而作為科普教育的主陣地,科普場館將是適應于這些要求的最好的場所之一,將成為擔負起時代重任的新型社會教育陣地。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是我們面臨的急迫的任務。作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會性公益機構,科普場館在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養的進程中,為國民學習科學知識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通過組織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來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然而,由中科院等機構的權威專家完成的調研報告,卻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中國人的科學素養,比發達國家落后了二三十年,中國公眾的科學素養在個人素養中的比重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況,而中國人迷信普及遠勝于科學普及。權威數據表明,全國有1/3的地區人均三級財政科普經費只有人民幣幾角。因此,在倡導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提高國民科學素養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僅靠單個的科普場館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參與、共同完成,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其中,科普場館將起到主力軍的作用。普及科學知識,是當前科普場館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戰略性工程,任重而道遠。
(一)科普場館是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
實踐證明,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利用科技知識和科學思想的能力,取決于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
在今天,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與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發表的《世界科技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從根本上說是知識的差距,人才和勞動者素質的差距。”科學普及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渠道,科普場館是實施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是科教興國的重要設施。科普場館以舉辦科普展鑒、進行科普報告、講座、培訓、影視、開展實驗等教育活動為基本內容,其基本教育目標是向公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科普場館受到了公眾的熱烈歡迎,取得了極大的社會效益。
新時期,科普場館開展各項科普活動,必須針對廣大人民群眾對科學文化日益增長的實際需要,認真分析研究不同社會群體、階層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及其變化,以做到有的放矢地為全社會供應科學文化產品。譬如,針對老年人,可開展有關衛生健康知識講座;針對領導干部,側重提高他們決策科學文化和領導現代化建設的能力;針對易被邪教、迷信迷惑的群體,要提高他們的抵御能力。青少年始終是科普場館關注的對象,是世界各國構筑未來競爭優勢的希望。發達國家大量的科普活動、設施和作用都是針對青少年的。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后來居上,更要目光長遠,加強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使他們對科學產生向往和熱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成為身心健康、具有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因此,針對青少年的特點,科普場館可充分利用場館資源、設施開展活動,例如,科技夏令營、科普知識講座、青少年動手制作等活動,發揮場館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不滿足于掌握一般的科技知識,開始關注科技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的巨大影響,關注科技的社會責任問題。克隆動物、轉基因作物、食品安全、環境污染、藥物副作用、高科技犯罪、全球變暖問題等等,都與人民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密切相關,這些都是公眾日益關注的焦點,人們需要了解國家關于這些問題的政策,想要知道科學家們在做些什么工作,近期會有什么樣的結果等。如果公眾不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那么科技就無法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也無法最大限度地減少科技的負面影響。這些新問題、新趨勢都是新時期科普工作須要重視的。這要求我們的科普事業要繼往開來,不斷創新;要求科普工作促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在繼續做好科技界向公眾單向傳授科技知識的同時,要推動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雙向互動,強調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社會責任。
此外,全球化和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科技知識的傳播速度,帶來了知識資源在不同群體之間、不同地區之間以及不同國家之間分配的懸殊差別,產生了“知識鴻溝”、“數字鴻溝”等問題。這些也要通過針對性的科普和教育來解決。例如,構建網上科普場館、網上知識競賽等等。總之,要通過針對性的開展科普活動,提高不同群體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必須的各種素質和能力。
(二)加強科普場館的建設和管理,切實發揮其科普功能
科普場館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是一個國家科普水平的重要標志。建國以后,我國科普場館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由于國家科普場館發展缺乏總體規劃,科普場館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現象十分嚴重。科普場地設施面積偏少、科普場館被占用情況嚴重。據科技部與中國科協聯合調查,我國展廳面積嚴重不足,有限的展廳面積也沒有都用于科普活動。限于經費、科普展覽設計制作人員的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科普場館展品設計思想和展示手段落后,內容老化,絕大多數展品公眾無法參與、驗證以引起興趣。加強科普場館建設和管理勢在必行,要利用現在發展的大好時機,加快新館建設,并利用好現有資源。要注重展品的內容和水平。特別是在展品更新和運行維護方面要有更多的資金,要便于公眾參與和操作科普展品,以吸引更多的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科普場館是以科普展覽為主要手段的科普設施,建筑物是科普場館的軀殼,而展品和各類展品活動則是科普場館的靈魂,因此,要發揮好科普場館的科普功能,首先要組織專門力量做好展品的研制、開發工作。在研發反映科學基礎知識和現代科技進展內容展項的同時,要結合本地特點和實際,研究開發有特色的展品;展品的研制要注重科學性、趣味性、藝術性和可參與性的結合,尤其要注意激發和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再就是要加強科普場館的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科普場館專業人員隊伍。要適應改革的形勢,逐步建立新的運行機制。如在人員使用上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使綜合素質好的人員能被錄用,形成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的科普場館人才隊伍。要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激勵機制,建立“責、權、利”分明的目標管理責任制,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切實發揮科普場館的科普功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費點西斯·增根曾講過一句名言:“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本身的價值大小,更取決于它被傳播及被傳播的深度和廣度”。溫家寶總理指出:“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及全民族的前途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利用知識和科學思維的能力,取決于國民的整體素質。為此,我們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改革,大力發展各類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提供雄厚的人才資源;另一方面必須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在全社會向人民群眾傳輸和灌輸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使國民素質從整體上得到提高。科普的這種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難以替代的”。
Discussion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task of the pop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QUAN He-mei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Harbin 150000,China)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should disseminate scientific knowledge, propagate scientific ideas, advocating scientific method, promoting science spirits, is our always urgent task. scientific places will be up to the main force, will be assumed a new era entrusting social edcation position. we should disseminate scientific knowledge, scientific and is currently working as an important, it is a profile of a project.
Key words: harmoni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responsibility;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