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和諧社會發展理論的提出,環保產業成為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一個熱門產業,通過構建環保產業顯性發展優勢指標對處于我國西部大開發前沿省份的陜西省環保產業的發展潛力進行了定量分析,指出陜西省環保產業具有潛在的發展優勢,并提出了提高環保產業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陜西;環保產業;顯性發展優勢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040-02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于我國西部地區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條件和人為的原因,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為了防止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不利于環境的問題,在西部大開發中迫切要求培育起能夠遏制生態環境質量急劇下滑的環保產業。然而,社會普遍認為西部發展環保產業不具有競爭力。陜西省作為西部地區的門戶省份,具有西部開發過程的示范性和代表性。目前,對于陜西省環保產業是否具有潛在發展優勢頗有爭議。以往對于環保產業發展優勢的研究都是基于定性的角度,沒有從定量的角度進行分析,特別是對于陜西省環保產業的研究基本是空白。本文重點研究陜西省環保產業的發展潛力,對于制定陜西省產業發展規劃,乃至指導其他西部省份的產業規劃都具有戰略和現實意義。
一、環保產業定義與分類
目前,國際上對于環保產業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環保產業是指為環境污染控制與減排、污染清理以及廢棄物處理等方面提供設備和服務的行業,主要是相對于環境的“末端治理”而言,是用于“末端治理”的產品和服務,其環境功能與使用功能一致。廣義的環保產業既包括能夠在測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環境破壞方面生產與提供有關產品和服務的行業,還包括能夠使污染排放和原材料消耗最小量化的清潔生產技術和產品。
我國國務院環委會《關于積極發展環保產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環保產業是指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自然保護開發等活動的總稱,是防治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技術保障和物質技術基礎(國辦發(1990)64號文件)。
二、陜西省環保產業顯性發展優勢分析
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產業是伴隨著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和環境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及標準的不斷提高,特別是“九五”時期環境保護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環保產業得以較快發展。我國未來10—20年或更長階段的主要任務仍然是環境污染治理,隨著國家加大對環保事業的支持以及對市場的有效監管,環保產業將是國民經濟舉足輕重的增長點。陜西省環保產業起步較晚,目前,陜西省環保企業已達到1 200多家,擁有國家重點實用技術推廣項目20項、中國環境標志產品34種。陜西省環保產業發展總體上在全國處于中等水平,而且政府不斷加大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各個部門開始嚴格環境立法,對環保產業進行政策扶持。資金的投入是環保產業發展的保障,近年來,陜西省環境污染治理項目投資總額明顯增加,特別是自2000年來增長幅度比較明顯,到2001年環比增長達到809%,具有很明顯的政策導向性。自2001年后環境治理支出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這說明陜西省環保產業的發展在2000年以來得到了飛速發展。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利用絕對數值來測算環保產業的潛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陜西省環保產業發展潛力分析,我們借用國際貿易學中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簡稱RCA指數)的思維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國產品或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最具說服力的指標。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個國家內各個產業(產品組)相對出口的表現。通過RCA指數可以判定一國的哪些產業更具出口競爭力,從而揭示一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所謂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額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出口總額中該類商品出口額所占份額的比率。
如果RCA指數大于1,則說明某國在該產品上具有“顯示”比較優勢,即具有出口競爭力;如果RCA指數小于等于1,則說明沒有“顯示”比較優勢,也就是該商品沒有出口競爭力。由于數據的局限性,我們用環境治理投資總額作為環保產業發展狀況的代表,因為環保產品具有支出性,環保市場需求具有被動性,特別是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環境投資的巨大經濟效益是以間接的、長遠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對個體的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且如果私人提供這種商品,由于不能控制“免費搭車”而無法收回成本,因此,個體投資于環保的積極性不高。目前環保產業基本都是政府主導下的發展的產業,政府仍然是消費環保產品的主體,而且環保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政府政策依賴性,一般而言政府偏好于消費本省產品,所以以該省環境治理投資總額作為環保產業發展狀況的替代指標比較貼切。我們借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思想,設計環保產業的顯性競爭力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簡稱RCAEI指數)為
RCAEIi=
其中RCAEIi── i省的環保產業相對發展優勢指數
EI── i省t年的環境治理投資總額
GDPit── i省t年的國內生產總額
GDPt── 中國t年的環境治理投資總額
EI── 中國t年的國內生產總額
RCAEIi大于1說明該省在環保產業發展上具有顯性發展優勢,如果小于或者等于1說明不具有顯性競爭力優勢。我們通過1997—2007年陜西省統計年鑒以及中國統計年鑒中環境治理投資總額與國內生產總額數據計算得到如下結果。
從計算的結果看,相對于我國整體平均水平而言,陜西省環保產業顯性發展優勢指數在2000年以前處于落后水平,自2001年開始有所提升,自2006年開始超過2,說明陜西省環保產業顯性競爭力開始凸現,在全國處于平均水平之上。這和中央政府大力倡導綠色環保政策以及陜西省重點產業的快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未來在政府的主導下環保產業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三、提升陜西環保產業競爭力政策措施
目前,陜西省環保產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環保企業發展資金不足、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規模效益;產品結構不合理,環境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等等問題。所以,要提升環保產業競爭力,就要從陜西省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有效的產業促進措施。
1.政府要加強對環保產業的宏觀指導和調控力度以及產業優惠政策,整合優化現有環保產業的要素資源和產業資源,通過培育發展一批擁有技術特色優勢的為大型企業進行專業化配套服務的中小型環保企業,實現環保產業企業結構優化,取得企業規模效益。
2.積極發揮陜西省特色產業結構優勢。目前,陜西省依據資源分布特點,利用資源優勢形成了四大建設基地,陜北以化工能源為發展重點,陜南利用自然環境優美、生物資源豐富等優勢,是綠色產業基地,而關中則以先進制造業為建設重點。另外,重點發展的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及能源化工產業三大支柱產業。迅速發展化工能源產業以及裝備制造雖然帶來了GDP的增長,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這就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從而引導環保產業與化工能源產業以及裝備制造協同發展,構建一個良性的產業生態系統。
3.采取有力措施解決環保產業資金瓶頸。通過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環保產業,逐步建立環保產業多元化投資、建設、管理和運營體系,積極推進污染治理和環保設施運營的市場化運作。政府建立針對環保產業的金融服務體系,由陜西省政府每年拿出財政資金作為引導基金注入,為環保企業提供長期低息或無息貸款,切實解決企業貸款難、融資難、運營經費不足等問題,保障已建的環境基礎設施正常運營,達到污染治理的要求,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環境基礎設施市場化進程中的機制性障礙。
4.積極培養環保產業相關人才。陜西省作為一個教育大省,高校林立,科研院所眾多,具有豐富的科研人才資源。陜西省要發揮本省科研教育資源優勢,需要政府搭建平臺,促進企業高校合作,促進產學研相結合,聯合培養環保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技術開發人才、技術熟練操作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道明,黃賢金.江蘇省高資源消耗型產業甄別與競爭力評價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5):65-69.
[2] 曾賢剛.環保產業運營機制[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 付信明.我國糧食出口結構與國際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8,(12):16-21.
[4] Michael E.Porter.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