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中國與各國國際關系交往的不斷增多,各外語院校相繼成立了國際關系相關專業。各外語院校除了強調對學生外語能力的重點培養外,如何培養具有競爭力的畢業生也成了各校的研究重點,相應的培養策略分析便顯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外語院校;國際關系;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253-02
正確而科學的學生培養策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前景及本專業的發展方向。筆者旨在通過相關的分析和論證,并結合到相關高校的調研情況,指出目前國內高校國際關系相關專業的培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外語院校國際關系專業學生的培養策略建議。
一、當前國際關系相關專業學生培養狀況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與各國交往緊密,伴隨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國家需要大量能夠處理國際事務、勝任對外交往、并能夠進行跨國合作的人才。因此,各外語院校相繼成立了國際關系專業。據筆者粗略統計,全國有超過50所高校已經設立了國際關系相關專業。在外語類院校中,目前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和四川外語學院等6所院校設立了國際關系相關專業。鑒于國內高校國際關系專業的培養和發展現狀,筆者將英語(國際關系方向)專業、外交學專業和國際政治專業統一界定為國際關系專業來進行相關論證。
在各外語院校的國際關系相關專業,除了強調對學生外語能力的重點培養外,如何培養具有競爭力的畢業生也成了各校的研究重點,相應的培養策略分析便顯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國內相關高校關于國際關系專業學生的培養策略分析基本上還處在一個萌芽階段,大多還主要基于傳統的專業方向設置以及課程系統,屬于傳統的精英培養模式,尚未同社會需求切合實際地結合起來。
一般而言,大部分具有國際關系相關專業的高校都把本科階段培養目標大致定位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國際關系專業畢業生,使學生在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的同時,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初步具備相應的學術研究能力;讓學生了解各國概況,在懂得相應國際交往規范的同時,也能掌握一些國際交往中的技巧,使學生的就業前景并不簡單地局限于外交部和大型涉外機構,還可以游刃于各行各業。
借用管理學中流行的SWOT分析法來分析,總體看來,目前,外語院校的國際關系相關專業所具有的優勢大于劣勢,所面臨的機遇多于威脅。在優勢方面,外語院校的國際關系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外語運用能力上要明顯強于傳統院校的國際關系相關專業畢業生。相應地,在政治學和外交學等專業知識方面,則相對弱于后者。機遇方面,同樣來自于就業市場方面,獲得專業英語八級證書且能熟練運用外語進行交流的畢業生,在擇業方面則相對搶手。因此,在專業知識學習和英語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問題上,仍存在一些爭議。
二、部分高校調研情況
2009年4月,筆者走訪了位于北京的四所高校,包括綜合大學和外語院校。走訪各校都有相關外交學或者國際政治專業,部分學校兩個專業同時開設。外交學專業和國際政治專業均隸屬于一級學科法學。目前,國內有560所左右的高校開設了法學相關專業,但同時開設外交學和國際政治專業的高校相對較少。
部分高校采取的培養基本思路是學生進校后不分方向,主要進行英語、外交學和政治學等方向的基礎課程教學。到三年級,由學生自主選擇,學校根據學生專業成績和師資配備進行綜合調整,最終確定學生專業方向,后兩年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
某外語院校強調學生的“國際化”,即專業要好,英語也要好。學生順利畢業將得到兩個學位,一個是國家頒發的法學(外交學)學士學位,另一個是學校頒發的英語的文學學士學位。同時,部分高校也適當增加了雙語課的比重,開設了如公共外交、美國和歐洲政治經濟、中美關系等雙語課程。某高校還嘗試多給學生開各類選修課,如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商法、國際傳媒等課程,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在實踐活動方面,則方式靈活多樣。如某高校定期舉行模擬聯合國和模擬新聞發言人活動,模擬朝核六方會談,還舉行外交外事禮儀大賽。在學生實習的問題上,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方式都比較靈活,并且隨時把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動態發展,學生可以選擇自費出國或到各級政府相關機構調研等。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已開設本科外交學和國際政治專業的高校都是實行精英教育,每年招生人數限制在一定規模,沒有盲目地擴大招生。同時,在讀畢業生有一半左右選擇直接考取或者免試入讀各校外交學或國際政治專業的碩士學位。外交部、各級政府外事外宣部門是大部分畢業生的首選,也有部分畢業生選擇進入企業和科研機構。總體來說,出口相對較窄。
三、外語院校國際關系相關專業學生培養策略建議
結合外語院校的基本實際情況,筆者嘗試對外語院校國際關系相關專業學生作出以下幾點培養策略建議。
(一)堅持精英教育的指導思路,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精英教育,對于國際關系相關專業是尤其需要的。這些專業的出口相對較窄,因此對于學生的素質要求就特別重要。
該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專業英語學生的基本素質,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國際關系相關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相應技能。
在具體培養學生過程中,課程設置要經過嚴格的論證,尤其是專業課程的設置,如專業必修課、專業限選課以及專業選修課等,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及擇業時的選擇面等多方面因素而設定。只要學生的基本素質過關,出口窄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充分利用區域優勢,拓寬學生社會實踐途徑,以擴大本專業的對外影響
以四川外語學院所在的重慶市為例,我校可以利用重慶的區域優勢,擴大學校的影響途徑。重慶作為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部分國家領事館設在重慶,我校可以和他們加強聯系。除此,還可以加強和各級政府機關相應外事、外宣部門以及一些民間對外友好協會的聯系往來,不斷擴大本校新專業的影響。在具體操作方式上,可以通過將本校的師資變成各聯系單位的智庫,也可以把外交官們請到學校給學生講座或者開座談會的方式,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各單位和機構的相應翻譯和外事實踐活動中去。擴大到外語類院校,各校同樣應根據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進行相應的設計和安排。
(三)利用外語院校資源優勢,加強對外聯系
外語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優勢,嘗試和國外部分高校建立友好聯系,進行學生交流,聯合培養學生,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操作方式可以是雙方建立互換交換生協議,由學生自費前往對方高校并修完相應學分;也可以嘗試通過對外宣傳,接受外國留學生來本校修讀國際關系相關專業。
(四)利用好學校的外籍教師資源
外籍教師在外語類院校一直都擔任著比較重要的角色,而且,每年各外語院校引進外籍教師的數量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各國多語種的外籍教師們,本來就是一個豐富的資源。建議外語院校在引進外籍教師時,可以考慮引進有外交學或者國際政治專業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師來本院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工作和相關科研工作。
(五)關注留學生教育
留學生教育是外語類院校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促進學校的發展,同時,國際關系相關專業面向留學生招生也給了廣大留學生更多的專業方向選擇。留學生可以帶來所在國和所在地區的相應詳細情況介紹,同時,也增加了與中國學生的交流機會。
因此,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接受具備相應漢語語言基礎的外國留學生到外語院校修讀外交學或國際政治專業本科課程。
(六)定期舉辦各種主題學術論壇
舉辦主題學術論壇,同樣也是高校辦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際關系相關專業的學生,拓寬視野,增加交流機會尤其重要,而主題學術論壇便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之一。
建議定期邀請外交學和國際政治領域的專家、學者到學校講座或舉辦主題學術論壇,讓專家和學生零距離接觸,使學生在聆聽知識的同時能和專家面對面地探討專業問題,增進學生對本專業各種問題的理解和掌握,并激發科學研究的興趣。
四、結語
國際關系專業目前是一個有著典型交叉性質的學科,通過學習國際關系學往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進行交叉性的研究和學習,使自己的視野更開闊,進而取得更大的成績。在國際關系這個領域,應該說在中國,國際關系學的發展目前并不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學科,它還有很多空間有待探討。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和外交學等專業的人才,現在社會需求方面是超前的,關鍵是我們的培養模式、教育模式要及時地轉過來,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所以,相應的培養策略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國際關系相關專業本科的定位應該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就是說,在培養理論基礎、專業基礎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踐的技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國際關系專業的本身設置也強調外語的國際交流的方向,因為對外交往,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這是一個必備的前提。現在的問題就在于,有了外語能力當然還不是全部,要具備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比較扎實的領域基礎,對于學生就業的選擇和將來事業的發展,都會提供幫助。因此,這也是對外語院校國際關系相關專業的一個嚴峻的考驗,還有待我們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