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進行是保障高校各項工作順利展開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但現階段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著一些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述了這些問題和具體原因,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201-02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的教育市場逐步開放。而高等教育則首當其沖,面臨西方高等教育的強勢挑戰,這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懊鎸?1世紀的挑戰中,更大的一種資源解放與改革突破還是應把重點放在管理的進步上。而管理的改革與突破,其先導是管理思想觀念的改革和更新”。我國的高教管理要深化改革和繼續發展,就必須實現管理觀念上的變革,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管理思想,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高教管理步入新的層次,真正與國際接軌。高校的學生管理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了以“管”、“堵”為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這種學生管理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也難以得到落實。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學生管理仍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不重視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
有些學校管理者在學生管理中只在如何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和采取強制方式檢查監督學生以及達到學生如“機器人”的所謂管理效果上下功夫、做文章,而不考慮如何讓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達到“慎獨”的境界。因此,這些學校管理者與學生的關系十分緊張,而且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思維發展,嚴重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二)不注重尊重、關愛和“服務”學生
有些學校只注重如何管住學生,而沒有去考慮如何關愛、尊重和服務好學生,如何滿足他們正當合理的需求。服務育人的思想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成為了一句空話。
(三)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成就動機、求知欲望、學習熱情、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自信心、自尊心、好勝心、堅持性、自制性和獨立性等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切從學生出發,服務好學生,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律意識、較高的創業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及智力水平是人本觀念的核心內容。但一些學校管理者卻忽略對其培養,使學生厭學情緒濃,自控能力差,挫折容忍力差,缺乏自信等。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就業方式改變,制約機制弱化
計劃經濟時代,學生就業實行的是統包統分政策,學生畢業就能端上“鐵飯碗”。有就業這條紅線制約,學生不敢輕易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學生管理具有一定強制力和約束力。而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由學校推薦自主就業,學生管理中的制約機制相對弱化。如表現在對違紀學生的處罰上陷入兩難境地:重則容易挫傷其自尊,導致學生厭學,逃學,甚至退學;輕則又無關痛癢,學生不在乎,形不成威懾,致使違紀學生我行我素,不思悔改。
(二)招生范圍擴大,生源情況復雜化
近年來,職校在自主招生的辦學條件下,招生范圍不斷擴大,生源情況日趨復雜,學生狀況良莠不齊,后進生、問題生等給學生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
(三)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成才意識淡化
違紀學生往往是那些缺乏學習動力、不思學業者。這些學生的時間、精力和心思不是花在學習知識、鉆研技能上,而是用在旁門左道,甚至違法亂紀上。這部分學生由于不想學,加之基礎差,成績必然落后,因而喪失了學習興趣,最終自暴自棄,放任自流,導致違紀現象頻發,成為學生管理的難點。
(四)部分教師缺乏愛心,對學生缺乏關愛甚至歧視
部分學生素質較低,特別是那些成績差、問題多的學生容易成為老師、同學的歧視對象;部分教師不愿意從事職業教育,尤其是擔任兼職班主任工作。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在日常管理中公開抱怨學生難教、學生難管,特別是在處罰違紀學生時,動輒斥之為“朽木不可雕也”,嚴重挫傷了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給學生造成心理陰影。同時,這種做法也會傷害到大多數學生,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師生隔閡,甚至形成對峙,給學生管理工作添置人為的障礙。
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策略
高校學生管理與其他行業的管理有相同之處,但又有獨具的特點。其管理過程是高校管理者和學生雙邊共同活動互相作用的能動的過程,管理作用于學生,學生不僅接受管理,而且積極參與管理。這種雙邊活動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雙邊共同活動的管理成果主要體現在學生德、智、體、美多方面的發展上。從學生管理這一特點出發,結合高校教育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
(一)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相對于制度管理而言。情感管理,是指根據學生的個性和情感,采取人情化、個性化管理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尊重個性,使學生在和諧、溫暖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具有“人情味”的管理活動。學生是有個性、有情感的活生生的個體,是社會發展的未來建設者和創造者,是時代的驕子。如果不尊重他們的個性,不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而單純說教,勢必會引起他們強烈的逆反心理,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二)理解學生
學生有尊重和社交的需要,他們需要師長的關愛、信任和尊重,需要師生關系和諧、平等的良好氛圍。師生的關系不應僅是壓制和服從的簡單管理與被管理關系,而應是一種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愛護的關系。學校管理者應以生活上的“朋友”、學習上的“伙伴”身份與學生一起學習、生活,以民主、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尊重學生,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才能融洽。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尊重、信任必然會贏得學生的敬重和學生自律的強化;師生的良好關系必然會消除學生的緊張、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心態,激發出學生潛能的釋放。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學生,應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個性差異,關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有動力、有活力的學習和生活的良好氛圍。
(三)服務學生
教育者應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己任,努力做好學生的各項服務工作。在安全、學習、心理輔導和生活等方面當好學生的服務員,使學生能在安全和生活上無后顧之憂,安心學習,發奮努力。對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要說諷刺話,要多鼓勵,多提供學習上的幫助;對民族學生要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和生活習俗,在生活上要多予關懷;對貧困學生要多關心,多付出愛心;對有不良心理的學生要多給予心理上的輔導,促進其人格健全;對有不良品行的學生要多做教育轉化工作,不要采取“一棍子打死人”的處理方法,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浪子回頭”。只有做好學生的各項服務,當好學生的服務員,在各項工作上真正體現服務育人的思想,才能使學生得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四)自我管理
學生具有一定的參與意識、創業意識和能動性,對自我成才有強烈的自主意識,都希望能在學校學習期間各個方面得到學習和鍛煉。學校管理者應當積極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學校的一些管理工作,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放性、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實踐品質。讓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的管理,可使學生將學校工作中的一些目標內化為自己的目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學生的自我管理,還可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監督、自我完善等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創業者人格和創業精神以及個性發展。
(五)優化環境
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熏陶,可使其人格得到提升,并從“強制約束”達到“自我約束”。雕塑、草坪、綠地等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使置身其中學習和生活的學生,情感得到陶冶,心智得到啟迪;校園中的偉人和科學家的雕塑、畫像,可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動機,使他們增強自信,不斷進取;整潔、有秩序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給學生產生一種無形約束的壓力,使他們的不良行為舉止自覺地得到收斂。因此,我們必須重視以潛在的規范性和無形的力量影響學生個體的環境建設。優化環境,充分體現環境育人的思想,使學生自覺規范言談舉止、完善人格、奮發圖強、蓬勃發展。
(六)注重實踐
實踐對學生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可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自我。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動機、過程以及解決問題的結果等可使學生的堅持性、觀察力、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均得到很好的培養。因此,學校應多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如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各種技能實訓、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并且在實踐中要下大力氣抓好每個環節,充分體現實踐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七)開展活動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領悟自己、發揮潛能、完善個性的有效載體。它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非智力因素及智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主體意識和自我成才意識。如開展運動會、文藝活動、青年自愿者活動、書法比賽、演講比賽、圖片展、報告會等,這些活動能使學生在參與中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并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參與活動的體驗,能極大地豐富、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個性潛能、素質和修養。因此,學校管理者應多開展各類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泰.教育管理觀念革新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7).
[2] 陳黎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7,(12).
[3] 張云,胡傳鋒.學生管理難的成因及對策[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7,(9).
[4] 龔安福,范松仁.抓好學生管理 重在五項建設[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