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保障,但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規范內部控制目標和范圍,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等解決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內部控制;控制環境;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031-02
內部控制是實現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賴以順利進行的基礎。在西方國家,內部控制經過漫長的發展已到相當發達的程度,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然而對我國來講,全面認識內部控制還剛剛開始,經營失敗、會計信息失真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歸結為企業內部控制失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增強企業在改革浪潮中的競爭實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必須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控制環境薄弱,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直接關系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和貫徹;規章制度缺乏;缺乏必要的的風險評估機制、有效的監督。主要表現為: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企業重大投資決策失效;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等。其失效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缺乏一個公認的標準
我國目前只有《會計法》和審計準則第九號《企業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中提出了若干與內部控制相關的要求,但立足點和出發點分別是從報表審計和企業內部控制規定的角度來進行規范。剛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諸多內容是非常原則性的,相當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層次。正是由于沒有一個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對內部控制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的判別標準,要求注冊會計師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就是一種非常不現實的要求。即便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不同的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發表的意見、結論也很難有可比性。
2.企業內部缺乏制衡機制,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企業制度要求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相互監督、制約,在董事會設立專門委員會,如審計委員會、風險評估委員會等。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企業仍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監事會、股東大會作用有限,有的甚至形同虛設,嚴重影響相互監督、制約的機制。在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中,明確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要有獨立董事并設立審計委員會,實際卻存在重形式、輕制度的問題。
3.管理系統缺乏控制力
越權管理行為較為普遍,內控制度乏力。控制制度是企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實際工作中的越權管理常常是導致內控制度失效的主要原因。
4.企業文化缺失
企業文化是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企業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傳統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企業特征的基本信念、道德規范、生活方式、人文環境、價值觀念、規章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企業文化對內部控制的實施效率和效果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在企業文化的形成中,管理者的素質、價值觀和管理理念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而我國管理者對企業的管理還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舊體制的管理方式上;同時,由于對管理者的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使得管理者自我完善的動力不足,從而沒有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甚至造成內部會計控制的失敗。
5.企業外部監督機制不得力
我國雖然具有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等強大的外部監督體系,但各種監督功能卻相互重疊、標準不統一、信息不能共亨。同時,各種監督目標不明確,沒有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
6.投資者風險意識淡薄,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認知力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受托者-公司的經營者實現其經營管理目標,完成受托責任的一種手段,在企業內部管理監控系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小股東不關心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自然對公司的受托者在內部控制方面漠不關心。缺乏有效壓力的公司經營者就會在不同程度上減少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關注力度。這將使內部控制制度所發揮的作用大大降低。
二、解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問題的相應對策
1.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標定位和內容范圍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定位還局限于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防錯糾錯,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與資產的安全、完整方面。但從長遠來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企業狀況的不斷改善,現階段這種較低的目標定位應有相應的提高。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標定位不僅需要借鑒國際上已成熟的有關內部控制的目標定位,同時也需要考慮中國國情,立足中國企業的現實,從改善中國企業現狀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發,應既遵循適當的前瞻性與發展性,又有立足于現實的穩定性與可操作性,從而給我國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一個恰當的目標。
目前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的內容主要集中于會計領域。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范圍的確定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規范我國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既不能不顧我國現實照搬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外企業內部控制的要素理論,也不能局限于我國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的內容范圍。
2.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
(1)完善內控制度的檢查落實,建立必要的獎罰措施
為了保證企業內控制度有效的發揮作用,企業應定期對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各種違規違章行為給予必要的處罰,積極行為予以獎勵,以促進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和完善。
(2)建立崗位責任,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
企業內控制度失效,將會產生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為了防范和避免各種不必要的損失,必須建立崗位責任制,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
(3)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過程應進行適當的監督,通過監督活動在必要時加以修正。而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既是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也是監督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內部審計不僅僅對企業內部各成員進行監督、評價,還應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活動提供必要的咨詢和建議,具體包括:對企業各成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的經營質量進行評價和建議;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設計的恰當程度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和建議;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評價和建議等。
3.加強企業風險評估機制
企業要建立健全企業投資風險評估機制,做到投資制度化,把決策人的利益與投資成敗掛鉤。同時,要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投資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在投資項目立項、評估、決策、實施、檢查等環節嚴格把關,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4.建設優良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對公司制度的形成及執行程度有極其深刻的影響,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能為內部控制程序的執行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因此,建設內部控制環境,必須注重企業文化的培育和優化,使員工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里,提高自身素質,接受企業價值觀念,遵守職業道德,增強團隊意識,增強企業內部控制結果的可測性。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企業的管理情況,以及我國的特殊國情,在借鑒國外企業文化的同時必須考慮到是否對企業有效。
5.重視企業外部監督
(1)加強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力度
首先,應該建立財政部門內部有關機構、工作制度的分工和協調機制。建立良好的分工和協調機制,主要應做好這些工作:健全法規體系,使政府監督依法進行;建立健全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制度,突破原有的財務收支檢查模式,逐步轉變為檢查經社會審計機構審計后的會計信息質量。這種檢查方法在規范企業會計行為的同時,也監督了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質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監督方式。明確財政部門內部有關職能部門在會計監督方面的職責分工;建立健全各級財政部門的考核體系,嚴格考核監督職責的執行情況。同時,要加強上級財政部門對下級財政部門執法情況的檢查和監督。
其次,應該建立財政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在會計監督問題上的分工和協作機制,做好各部門之間互通信息,形成監督合力。
(2)進一步確立社會審計的監督地位,全面加強社會審計建設
我國的社會審計制度產生于20世紀初,恢復重建于80年代。1993年10月,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注冊會計師社會審計監督的主體地位。《會計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向受委托的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這一規定進一步明確了注冊會計師社會審計監督的地位和作用。
總之,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企業內部控制只有運用在實踐中,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通過不斷的實踐完善使內部控制真正發揮作用,相信隨著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實施,其對企業強化核心競爭力以及在國際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將起到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霞輝.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09,(10).
[2] 高志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中國市場,2009,(35).
[3] 韓玲.淺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完善[J].財會研究,2009,(20).
[4] 張文新.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9,(10).
[5] 張健.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