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黑龍江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農民參保率低、報銷比例過低等問題。為此,必須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統一黑龍江省各縣市合作醫療的賠付工作。
關鍵詞:黑龍江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0-0044-01
一、黑龍江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
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黑龍江省在呼蘭區、林口縣、林甸縣、寶清縣和海倫市等5個縣市進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5年試點縣再增加9個,即蘭西縣、富錦市、雙城市、訥河市、虎林市、綏濱縣、鐵力市、北安市、呼瑪縣。目前,黑龍江省已有33個試點縣(市),511萬多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覆蓋農民609.82萬人,參合率達83.71%,農民個人繳費5 843.39萬元,籌資總額達2.4億多元。全省現已落實了248個鄉鎮衛生院和34個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有161個鄉鎮衛生院已全部完成。試點工作總體上進展順利,運行平穩,農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批14個試點縣已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管理水平居全國前列。但黑龍江省各縣市補償方式差異大、農村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薄弱等問題仍很嚴重。
黑龍江省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要農民先墊付,如果一些農民借不到錢還是看不起病,持著有關手續到合作醫療報帳中心申報,又要去信用社領錢。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黑龍江省部分農民家庭經濟基礎薄弱,資金籌集困難,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目前,許多村集體經濟已沒有了積累,農民收入大都來源單一,經濟承受能力較低,面對廣大的農村弱勢群體,僅靠中央、地方財政和農民個人集資,資金來源有限。黑龍江省2009年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金標準由2008年的100元/年,提高到110元/年,其中,農村居民每年每人仍繳納40元,鎮村兩級補助由每年每人30元增至35元,市級財政補助也由每年每人30元增至35元,盡管這樣,有些貧困縣由于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民收入低,可支配現金少,貧困地區農民籌資困難,尤其是貧困農民,雖然安排了貧困醫療救助資金,但遠遠不能解決貧困人群參加合作醫療的問題。由于貧困醫療救助制度不完善,貧困醫療救助資金有限,貧困醫療救助的能力有待提高。
黑龍江省有的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投入不足,半數以上衛生院基本診療設備空缺,80%的鄉鎮醫院沒有檢驗、急救和交通工具,醫療設備就是聽診器、血壓計和溫度計,連一些基本的工作都無法開展。醫療收入水平低,無資金積累,連基本的藥品周轉資金都無法保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素質低,高素質的人才大多數流動到珠三角地區,無法保證對病人及時做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部分鄉衛生院既無病房又無設備,滿足不了當地農民合作醫療的基本需求,與“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的目標相距甚遠。衛生服務站藥品不全,很多常吃的藥沒有;有的藥品價格高,報銷的藥費跟私立藥房一樣;特別是有些老年人慢性病用藥經常缺乏甚至沒有,村民合作醫療為了方便省錢,卻買不到所需的藥;每次拿藥藥量少,只能拿兩天的藥。
二、黑龍江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對策分析
1.大力向農民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黑龍江省應采取多種形式向農民宣傳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傳單等形式宣傳合作醫療對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大意義。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認識到參加合作醫療是農村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對醫療服務有效需求和互相共濟的重要舉措,改變農民的醫療消費觀念,消除農民參保的疑慮和困惑,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2.規范全省行政管理職能,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應注意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中管理者職能的歸位。現階段合作的參加者、組織者、服務提供者、政府四個方面的關系還遠沒有理順,而地方政府和鄉鎮衛生院成為矛盾焦點。鄉鎮衛生院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主要服務提供者,但它可能同時受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權,這時,作為農村醫療衛生市場的具體管理者與作為農村醫療衛生市場的平等競爭者的角色極有可能發生沖突。鄉鎮衛生院并非不能對村衛生所進行一體化管理,關鍵是應當遵循自愿、引導的原則,特別是不能利用自己代行部分行政管理職能的地位排斥農村醫療衛生市場其他醫療服務主體,干涉其他農村醫療服務主體的獨立執業,否則也極易使自己陷入有關糾紛之中。另外,黑龍江省應加大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的投入,改善就醫條件,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醫院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執行診療規范,并嚴格代購藥品管理,切實保證代購藥品的質量。為此,應采取單病種最高限價的管理方式。單病種最高限價就是在各試點縣內統一實施各種常見疾病次均住院費用的上限管理,定點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若超出診療的最高限價部分,則超出部分的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
3.做好黑龍江省各縣市合作醫療的賠付工作。科學合理的利潤率是鞏固提高合作醫療成果的基礎。利潤率太低或者太高,都會影響醫療機構和農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所以必須 制定出合理的補償方案,其方案主要包括起付線、封頂線、補償比例和補償范圍等內容。新開展合作醫療的縣市要在調查的基礎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制定補償方案,努力提高參合農民受益水平。已開展合作醫療的縣市要在綜合分析以前年度方案運行和基金使用等情況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農民醫療需求等因素,合理調整和完善補償方案。各地要根據合作醫療基金收支情況,合理確定起付線、封頂線、補償比例和補償范圍。合作醫療基金結余過多的縣市要認真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調整補償方案,合理提高補償比例、降低起付線。合作醫療基本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調整,對鄉、村兩級醫療機構應根據機構功能和技術條件嚴格界定用藥范圍,原則上不能直接套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各地要在研究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政策中,增加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范圍的適宜的中醫診療項目和中藥品種,適當提高中醫藥服務的補償比例,引導農民選擇安全、有效、價廉的中醫藥服務。省內各縣市之間的補償水平差異不宜過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近和籌資水平相當的地區補償水平應相對統一。同時,也要將全部合作醫療資金納入縣級財政專戶儲存,做到醫療基金統一管理,設專門基金專帳、專戶,對整個基金的監管要責任到人,防止失控。真正使合作醫療實施過程公開化、透明化,要實行基金收支分離、管用分開、封閉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