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xcel電子表格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與數據分析功能,已應用于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管理類課程中,為了更好地解決計算機應用課程內容與經管專業課程脫節的問題,打破財經類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低于理工科學生的狀況,僅以管理會計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利用Excel的函數及分析工具,進行會計信息的分析與預測,試圖從一個全角的角度,讓學生借助IT這一現代化的工具,將專業知識與計算機相融合,在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同時,快速、高效地掌握各種預測、決策、控制的技術方法,提高其分析、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實際能力。
關鍵詞:Excel;管理會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1-0318-02
《管理會計學》是一門新興的將現代管理與會計融為一體的綜合性交叉學科課程。該課程的宗旨是引導學生通過對管理會計領域基本知識的學習和相關案例的分析,掌握管理會計信息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其能夠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能力。
預測分析是在企業經營預測過程中,根據過去和現在預計未來,以及根據已知推測未知數據的各種科學的專門分析方法。預測分析包括的內容有利潤預測、銷售預測、成本預測等。
一、利潤預測(利潤敏感分析)
假定LY自行車廠在計劃期間準備通過技術改造,將過去的產銷量40 000輛跑車增長40%;銷售單價由原來的300元降低5%;單位變動成本從原來的150元降低10%;而固定成本總額則從原來的80 000元增長20%[1]。
1.將上述各指標輸入到Excel工作表中(如圖1所示)。
圖1各指標數值
其中變動后的數值,由公式計算求得。選取C3:C6單元格區域→在編輯欄中以數組方式輸入“=B3:B6*(1+D3:D6)” →(Ctrl+Shift+Enter三鍵同按)即可計算出變動后的數值。
E3:E6單元格區域滾動條的添加。在菜單欄空白處,右擊→打開[窗體]控件→單擊[滾動條]按鈕→在E3:E6單元格分別添加[滾動條]控件→右擊E3單元格[滾動條]→選擇[設置控件格式]→在彈出的[設置控件格式]對話框中作如圖2的設置。其他控件同理,分別鏈接到F3、F4、 F5、 F6單元格。
圖2設置控件格式對話框
注意:本例中各因素的變動范圍為-50%~+50%,而滾動條控制按鈕的值的變化范圍為0~100,為了使滾動條控制按鈕的變化表示為百分數的變化,這里將控制按鈕的值除以100后再減去50%,則每次單擊滾動條兩端的箭頭,單元格中的變動百分比就變化1%,而當滾動條在中間位置,百分比恰好為零;當單擊滾動框與滾動條兩端之間時,每單擊一次,變動百分比就增(或減)10%。
單元格鍵接是F3單元格而不是D3單元格,需再選中D3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F3/100-50%” →復制公式至D6單元格,即可設置出變動的幅度,
添加滾動條以后,就可通過滾動條來控制變動幅度,變動后的數值隨滾動條的變化自動變動,而無須人工計算。
2.各因素的變動對利潤的影響
選中B13:B16單元格區域→在編輯欄中以數組公式輸入“=B11”;選中C13:C16單元格區域→在編輯欄中以數組公式輸入“=D3:D6”;單擊D13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B6*(C3-B4)-B5”;單擊D14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B6*(B3-C4)-B5”;單擊D15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B6*(B3-B4)-C5”;單擊D16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C6*(B3-B4)-B5”,這樣就分別計算出了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以及銷量對利潤的影響;單擊E13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D13-B13”→ 復制公式至E16單元格;選取F13:F16單元格區域→在編輯欄中以數組公式輸入“=E13:E16/B13:B16”,將全部因素的變動數值計算完成(如表1所示)。
單擊變動幅度滾動條的箭頭,改變其變動幅度,就可以很方便從絕對數和相對數兩方面了解各個因素變動對利潤的影響額與影響幅度。
二、銷售預測(回歸預測法)
假設根據LY公司的商品銷售量與當地居民人均月收入的資料,要求用回歸預測法預測2011年該公司的商品銷售量(2011年的居民人均月收入2 100元)。
其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將上述各指標數值輸入到Excel工作表中(如圖3所示)。
圖3 各指標數值
選中B3:C13單元格區域→在圖表向導中選擇[X、Y散點圖]→在圖表區域的數據點上單擊右鍵→選擇[添加趨勢線]→[線性]→單擊[選項]選項卡作如圖4的設置。形成的趨勢線(如圖5所示)。
圖4 趨勢線對話框
圖5趨勢線
由圖中可知,擬合的直線是y=0.2669x-256.46,相關系數R2的值為0.98,說明銷售量與人均月收入之間成線性相關,故可以用此方程進行趨勢預測。
2011年的商品銷售量=0.2669×2100-256.469=304.03(萬件)
三、成本預測(高低點法)
成本預測的高低點法是指根據企業一定期間產品成本的歷史資料,按照成本習性原理和y=a +bx直線方程式,選用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的總成本之差,同兩種業務量之差進行對比,先求b的值,然后再代入原直線方程,求出a的值,從而估計推測成本發展趨勢。
假定根據LY企業2010年下半年六個月的設備維修費數據,要求采用高低點法將混合成本設備維修費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其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將上述各指標數值輸入到Excel工作表中(如圖6所示)。
圖6各指標數值
選中C5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MAX(B2:G2)-MIN(B2:G2)”→按[回車]鍵確認,即可求出△x等于5。其中MAX()是求最大值函數,MIN()是求最小值函數,可直接在編輯欄中輸入,也可單擊[插入]菜單,選擇[函數]命令,在彈出的[插入函數]對話框中選擇相應的函數即可。
選中C6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
“=HLOOKUP(MAX(B2:G2),B2:G3,2)-HLOOKUP(MIN(B2:G2),B2:G3,2)”,即可求出△y等于35。其中 參數“MAX(B2:G2)”是在B2:G2單元格區域中查找最大值,參數“B2:G3,2”返回B2:G3單元格區域相對應的第二行的值。其他同理。
選中C7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C6/C5”→按[回車]鍵確認,即可求出b等于7;選中C8單元格→在編輯欄中輸入“=MAX(B3:G3)-C7*MAX(B2:G2)”→按[回車]鍵確認,即可求出a等于57。
混合成本維修費(y)=57+7x
四、小結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一些致力于研究Excel的專家高手們在某個專業、某個領域不斷開發出Excel的新用法,可以這樣說,Excel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在會計領域的應用是目前財務軟件甚至是ERP所不能替代的。
參考文獻:
[1]Excel Home.Excel應用大全:第1版[M].北京:中國郵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