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銀行卡產業發展,對于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銀行卡產業雖然在近幾年得到快速發展,但總體規模仍然十分有限。銀行卡產業的價值與持卡人持卡消費的規模呈遞增關系,只有進一步完善銀行卡受理環境,擴大持卡人持卡消費的規模,才能有效促進銀行卡產業價值的提升。
關鍵詞:銀行卡產業;價值;發卡;收單;持卡人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0-0120-02
一、銀行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銀行卡產業是傳統金融業務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新興產業,在國際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并且仍然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我國銀行卡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經過20多年、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如今已成為我國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我國政府的積極推動和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銀行卡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個人非現金支付工具。相對現金,便利、快捷的銀行卡支付能為消費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消費體驗,民眾的消費意愿會更加強烈、消費決策會更加果斷、消費行為會更加活躍。作為現代支付方式,銀行卡有效拉動了國內消費,對啟動內需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加快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推廣銀行卡支付,將能有效促進民眾的消費活動,為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銀行卡產業的價值結構
銀行卡產業中存在多個參與者,這些參與者既相互依存,又有彼此間的利益沖突,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和運作方式。
(一)銀行卡產業涉及的利益主體
銀行卡產業直接涉及兩類利益主體:一類是產業的消費方,即持卡人和特約商戶;另一類是產業的供給方,包括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和銀行卡組織等。
1.持卡人和特約商戶
持卡人是銀行卡的最終使用者,通過使用銀行卡而獲得各種便利,如信貸便利、支付方便、交易安全及其他增值服務等。其中,信貸便利和支付方便是持卡人用銀行卡替代現金的最主要原因。為獲得這些便利,持卡人需支付年費、透支利息、轉賬手續費、帳戶管理費等成本。
特約商戶是受理銀行卡并為持卡人提供銀行卡交易的主要場所,通過受理銀行卡,能夠促進特約商戶增加銷售額,方便資金結算,并避免其他支付方式的風險(如假鈔、空頭支票、虛假支票等)。促進銷售增長是特約商戶受理銀行卡的根本動機,為此,特約商戶需向銀行卡產業付出一定的成本以獲得這些便利。
2.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和銀行卡組織
發卡機構的主要職能是向持卡人發行各種銀行卡,并通過提供各類相關的銀行卡服務收取一定費用,如:持卡人支付的銀行卡年費、透支利息、持卡人享受各種服務支付的手續費、商戶回傭分成等。在信用卡市場發達的國家,透支利息收入是發卡機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整個銀行卡產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發卡機構最根本的利益動機所在。
收單機構主要負責特約商戶的開拓與管理、授權請求、賬單結算等活動,大多數發卡銀行都兼營收單業務,也有一些非銀行專業服務機構經營收單業務。收單機構的利益主要來源于商戶回傭、商戶支付的其他服務費(如POS終端租用費、維護費等)、商戶存款,其中,商戶回傭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銀行卡組織的關鍵職能在于建立、維護和擴大跨行信息交換網絡,通過建立公共信息網絡和統一的操作平臺,向會員銀行提供信息、交換、清算和結算、統一授權、品牌營銷,協助會員銀行進行風險控制及反欺詐等服務。銀行卡組織的利益來源于會員銀行的信息交換費收入、年費收入及其他服務費收入,其無形收益為品牌收益。其中,信息交換費是對商戶回傭的提成,是銀行卡組織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二)銀行卡產業的運作機制
銀行卡產業具有雙市場網絡的特征,這兩個市場分別是發卡機構與持卡人構成的發卡市場、收單機構與特約商戶構成的收單市場,而銀行卡組織是這個雙市場的核心,為持卡人和特約商戶提供交易平臺。
在銀行卡組織提供的平臺上,銀行卡產品由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共同提供、持卡人和特約商戶共同消費,從而構成一個復雜的系統。銀行卡組織作為整個銀行卡支付的信息集中處理中心和交換中心,通過集中數據交換而降低交易成本,并促進不同銀行的銀行卡在不同的特約商戶處進行支付,從而便利持卡人。
作為銀行卡的使用者和受理者,持卡人和特約商戶是銀行卡存在的根基,其為獲得銀行卡的各種便利而支付的相應費用,是銀行卡產業創造價值的源泉。在發卡市場,發卡機構通過提供多樣化服務參與發行市場競爭,在成本收益的基礎上決定銀行卡發行數量及發行對象,并激勵持卡人使用銀行卡;持卡人基于銀行卡方便、安全等優點選擇銀行卡,并向發卡機構支付年費、透支利息等費用。這部分費用完全為發卡機構所得,是持卡人與發卡機構之間的利益分配。在收單市場,收單機構向特約商戶提供有關設備,負責設備維護及承諾付款,并承擔一定的資金清算風險;特約商戶通過接受銀行卡支付實現貨款收繳,并通過方便持卡人支付擴大銷售,為此,特約商戶需支付一定比例的商戶回傭。商戶回傭由收單機構、發卡機構及銀行卡組織共同分享,因此有兩次分配過程,首先是特約商戶與銀行卡產業之間的利益分配,其次是商戶回傭在三個供給者之間的分配。
三、提升我國銀行卡產業價值的措施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0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20.66億張,同比增長14.8%。其中,借記卡18.80億張,同比增長13.4%;信用卡1.86億張,同比增長30.4%。全年發生銀行卡業務196.91億筆,金額165.9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和30.5%。其中,消費34.91億筆,金額6.8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0%和73.8%。可見,盡管我國銀行卡產業呈現出明顯增長的態勢,但總體規模依然十分有限:人均持有銀行卡不到1.6張,信用卡僅0.14張;全年人均銀行卡消費不足3筆,金額僅5 000余元。這不但與銀行卡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極不適應。銀行卡產業的價值與持卡人持卡消費的規模呈遞增關系,只有為持卡人創造良好的用卡環境,引導持卡人積極、主動地持卡、用卡,才能有效促進我國銀行卡產業價值的提升。
(一)打造全方位的服務體系,方便持卡人使用銀行卡
一方面,要繼續增加銀行卡特別是信用卡的發卡量。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辦卡、用卡給自己帶來的諸多便利,從而接受、使用銀行卡。二是大力開發中小城市和鄉鎮農村等欠發達地區的潛在市場,適度降低銀行卡使用的收費標準,減輕持卡人的負擔,促進發卡量的增加。三是大規模推廣公務卡應用,政府有關部門應配合出臺相關政策,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及所屬預算單位在可以使用銀行卡支付時必須使用銀行卡進行公務支出,以加強對公務支出的監控。
另一方面,要持續提升為持卡人服務的水平。一是強化服務意識,建立滿足持卡人需要的服務標準、服務流程和服務規范,為持卡人提供全方位的用卡服務。二是拓展服務渠道,在做好營業網點柜臺服務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助機具、電話客服、網上銀行的服務能力,滿足持卡人自助辦理銀行卡業務的需求。三是創新服務內容,不斷豐富銀行卡的功能,推出滿足不同人群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新業務,有序推進以銀行卡為介質的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等電子支付業務,為持卡人提供全新的用卡體驗。
(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特約商戶受理銀行卡
一是降低特約商戶受理銀行卡的交易成本。對新加盟特約商戶第一年繳納的商戶回傭,可按“先繳后返”的方式,于第二年末和第三年末分兩次予以返還(前提是第二年末和第三年末仍然受理銀行卡,且未發生其他違規違約行為),同時,當特約商戶受理銀行卡支付的交易額達到一定規模后,其繳納商戶回傭的比率也應逐級降低。
二是增加商戶拒絕受理銀行卡的機會損失。結合公務卡的推廣應用,政府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及所屬預算單位在選定公務支出定點單位時,須將是否具備公務卡受理能力作為必需條件,凡不能受理公務卡或服務不到位的商戶,不能作為公務支出定點單位。
三是擴展特約商戶涉及的行業和地區范圍。在鞏固已有特約商戶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商業、旅游、餐飲等行業受理銀行卡,促進銀行卡在水、電、氣等公用事業繳費領域應用,推動民航、鐵路、公路售票以及醫院、學校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受理銀行卡,同時,加快中小城市、經濟活躍的縣城集鎮的特約商戶發展工作,形成數量多、質量高、行業齊全、布局合理的特約商戶群。
(三)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規避銀行卡業務風險
一是提高防范銀行卡風險的技術水平。跟蹤新興技術發展動向,對銀行卡業務處理系統的物理設施、內外網絡連接方式、應用軟件和系統維護方式等進行經常性檢查,及時消除技術上的安全漏洞。
二是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將維護持卡人的正當權益作為銀行卡服務的重要內容,從維護持卡人利益出發,堅決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全面解決銀行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
三是建立明晰的銀行卡風險責任界定機制。制定相關條例,對因技術等因素造成盜刷卡所引發的持卡人與特約商戶之間的法律糾紛,以及特約商戶惡意參與盜刷卡犯罪的責任進行明確界定,保護特約商戶的正當權益,嚴厲打擊包括以非法套現為目的的違法商戶。
參考文獻:
[1] 曹紅輝,周麗麗.中國銀行卡產業的利益結構和定價機制[J].經濟研究參考,2008,(43):19-25.
[2] 阮紅.如何打造中國銀行卡產業的核心競爭力[J].新金融,2004,(11):34-36.
[3] 孫輝,黃瑞芬.淺議我國銀行卡產業價值鏈的改進與完善[J].濟南金融,2007,(9):37-39.
[4] 張偉.銀行卡產業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8,(4):67-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