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反映的是學校組織的整體存在方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從文化的先進性的角度,從學校組織文化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等三方面來淺談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關鍵詞:先進文化;校園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0-0220-02
任何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都鮮明地反映了學校自身的辦學理念、精神境界和價值標準。福建中醫藥大學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中醫院校,有著50多年的歷史,傳承了半個世紀的歷史文化,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校園人文精神、辦學理念和價值標準,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我們應按照中國的文化傳承的發展模式,吸收和借鑒世界先進的醫學經驗成果,把本校建設成為具有中醫特色的、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新型中醫藥大學。而要實現這一辦學理念和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指導方向,著力建設更具有先進性的校園文化。
一、從文化的先進性角度看校園文化建設
文化作為一個歷史范疇,是社會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積淀和產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的寫照,它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價值理念。其中,先進的文化則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靈魂。
教育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遞活動,融傳承歷史文化和創造未來二者為一體。其中,高等教育是社會文化和教育體系的最高體系,它肩負著黨的文化建設的重要歷史使命,實現著引導價值觀念、傳承文化成果等多方面的功能。高校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既吸收了社會文化的精髓,又形成具有學校自身特點的文化系統。高校校園文化的層次和品位的高低,直接體現著一所學校的聲譽和品位。建設具有先進性的校園文化是高校實現其推進社會文化發展的特殊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要建設一流的大學,就必須建設一流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更多的是一所學校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生活的層積,是學校人文精神和教育教學價值觀念、學術傳統以及教育管理文化等的積淀和延續,是學校燦爛歷史文化的記載。校園文化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往往引導著時代的潮流。因而,要建設一流的大學,就必須建設一流的校園文化。
我校作為一所有著近半個世紀歷史的學校,中國悠久而厚重的中醫歷史,給學校的發展提供了源遠流長的文化給養,給悠悠杏苑注入了綿綿不斷的文化氣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優秀品質的醫務人才。福建中醫藥大學歷經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勵精圖治,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幾年,時逢世紀之交,學校緊緊抓住機遇,轉變觀念,銳意改革,以學科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走上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快車道。在發展中,學校逐步形成了中醫、骨傷、針灸推拿、公共事業管理(衛生管理)、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中醫美容、康復醫學以及二級學院等多學科、多方位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的整體實力已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展。
二、建設先進校園文化的思路
(一)加強學校組織的物質文化,建設形成具有內涵的校園環境文化
所謂學校組織的物質文化,指的是學校組織文化中的實體部分,包括學校組織文化中的各種物質性的存在和構成,例如,學校的整體環境,學校的各種建筑物,學校的教室,各種墻報、宣傳欄等。不同類型的學校、不同層次的學校以及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學校,往往都具有各自不同形態的物質文化。建設具有內涵美的校園環境文化,是建設先進校園文化的首要條件。學校在發展的歷程中,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質文化,典雅古樸的圖書館、“飲水思源”石馬雕像、名醫塑像、草坪等都昭示著我們杏苑人勇攀科學高峰,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求學精神和濟世救人的杏苑精神。但本校的新校區目前已形成的校園環境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還未能跟上文化發展的時代步伐,如學生生活區內景點建設未能充分突出溫馨柔美的文化氣息,學校公寓的設計與安排缺乏個性化,校園內可供學生活動宣傳的宣傳欄以及可供課余休閑或者讀書的設施和人文景觀比較少等。在我校新區建設的進程中,加強和合理設計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充分體現出個性化與時代精神,是實現一流的新型綜合性中醫藥大學的首要保障。
(二)加強學校組織的制度文化建設,形成規范和諧的校園管理文化
制度文化,也稱管理文化,主要是指一個社會共同體中形成的管理機制。而學校組織的制度文化,則指的是學校組織文化中的制度部分,包括學校組織中的各種條例化或有形的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紀律等,還有學校組織中那些無形的習慣、約定俗成的規范,還有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傳統與風氣等。我校自建校以來,就十分注重管理制度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在半個世紀的歷史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優良的教風、校風和學風。但是隨著高新科技和信息網絡化的迅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間的劇烈碰撞,在精神生活領域中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不同層次的思想問題,如主流文化的淡化、流行文化的張揚、網絡文化的無序等,沖擊著高校學生的思想,導致青年學生行為方式的改變和沉淪。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是在我校新區建設的大好時機,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校園制度建設,是文化的內在品性即先進性的要求,也是我校朝著綜合性中醫藥大學發展的制度保障。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中,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綜合考評制度和職工考核制度,從嚴治校,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相結合,通過典型示范、積極引導,充分發揮“管理育人”的功能。
(三)提高學校組織的觀念文化建設水平,形成積極健康的校園生活文化
學校組織的觀念文化,在這里指的是學校文化中的觀念部分,包括學校組織中的特定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與上述的學校組織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不同,這些觀念文化往往是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并且體現和貫穿在學校組織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而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在學校組織的觀念文化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志,學校組織中的觀念文化建設就是學校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隨著學校規模的迅速擴大,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點任務。如果不重視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將給教育質量帶來直接不利的影響。其中學風的建設,是重中之重。抓好學風建設,不僅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也有利于良好校風、教風的樹立和形成。建設一流的學風,進而形成一流的校風、教風,是我們進行校園觀念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指導方向。我們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持先進文化的指導,堅持不懈地抓好學風、校風和教風建設。
1.積極推進以思想道德為核心的先進文化建設,提升全校師生的整體素質
良好的教風是建設良好學風的基礎,必須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我校有著良好的學術道德傳統和優良的教風傳統,這些無論如何是不能毀損和有所拋棄的。但是近年來,隨著年輕教師的不斷增加,年輕的思想,年輕的教學方式,也對我校傳統的教風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沖擊。特別是因為我們是醫學類院校,專業教師均是從醫學專業或相關專業院校畢業的,沒有經過嚴謹的教師培訓,因而在日常的教學管理過程中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以舊帶新”的帶教原則,提倡堅持“求真求實”、“繼承和創新”的學術原則,以及“千教萬教教會做人”的教學宗旨,樹立起更具有先進性的教風和學風。同時,應該積極響應福建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廳提出的“教師培訓重在師德教育”的要求,以及結合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評選工作等,加強我校的師德師風建設,以教育模范的典型來帶動全校的教風建設。
要加強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建立起優化教師隊伍和規范教風的有效機制。良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教師良好的行為規范。我校一直以來比較注重教師隊伍的優化建設,這兩年學校進行的青年教師教學競賽、課堂教學競賽等,對于優化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規范教風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堅持“學高為師,行正為范”的教育明訓,加強和規范教師崗前培訓和青年教師業務培訓,則是指引我們不斷加強教學管理、優化教師隊伍和規范教風的根本方向與目標。
2.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構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陣地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學科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我校所具有的醫學教育的優勢,多年來的努力所形成的中醫、針灸推拿、藥學、護理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和學校的較強的整體實力,是我校深化文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和有力保證。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和資源配置是我校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們邁向綜合性中醫藥大學的保障。
我們還要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開展學生社團。要充分發揮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研討會、音樂協會、棋藝協會、武術協會、青蘋果英語沙龍等的作用,積極開展科技節、文化藝術節、學生社區文化節等活動,人文精神與科學教育并舉,從而占領高校文化主陣地。同時,可以多邀請社會名流、中外知名學者專家特別是國醫大師來校參觀、指導、演講與座談等;進一步開展送醫下鄉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師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進生產生活實踐中,不斷拓展師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聞。堅持內外并進,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貫徹“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科學發展觀,建設更具有先進性的校園文化,使全校師生在高雅的文化氛圍中鍛煉人格、陶冶情操。
總之,我們在注重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更要注意人文素質教育,把成才教育與育人教育結合起來。要建設一流的大學,惟有堅持建設一流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惟有堅持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謝維和. 教育活動的社會學分析:一種教育社會學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