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語教師的素質是雙語教學成敗與否的關鍵。我國地方院校的雙語教師隊伍主要是由專業英語教師或專業課老師轉崗而來的,因而教學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因此,各地方院校應從加強雙語教師培訓機制的建立、制定適當的獎勵和保障機制、實施雙語教師的資格認證和加強國際合作等多方面來努力,以提高雙語師資水平。
關鍵詞:地方院校;雙語教學;師資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0-0210-02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培養出適應國際化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為響應教育部號召,全國各地的高校紛紛開始進行雙語課的嘗試,并將推進雙語教學作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然而,作為雙語教學的實施者——雙語教師卻成為高等院校,特別是地方高等院校發展雙語教學的瓶頸。
一、對于雙語教師素質的要求
雙語教學要求雙語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在外語方面溝通交流的綜合技能、先進的教學理念、良好的授課技巧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一)雙語教師須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雙語教學一般來說是針對專業的教學,其本質是學專業。因此,雙語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才能熟練地、深人淺出地將學科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良好的專業知識需要教師充分掌握所教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對學科形成與發展、學科體系的架構以及學科課程的組合體系有清晰的思路,并且掌握大量的專業詞匯和表達方式,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這也是決定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積淀過程。
(二)雙語教師還應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我國實施雙語初衷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水平,培養和國際接軌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作為上課的媒介語言,英語交流能力的強弱尤為關鍵,它關系到老師能否正確地表達意思及想法,決定著教師對學生思考的引導能力。因此,雙語教師必須熟練掌握英語這門工具。他們首先要擁有英語準確的發音,能夠采用地道的英語句式,掌握英語習慣性的表達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英語應用水平的正確、穩步提高。雙語教師要使用英語教材,用英語備課、寫教案布置作業、輔導學生和進行考試,因此,雙語教師要具有聽、說、讀、寫、譯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三)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
雙語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專業學科教學。首先它以外語作為教學媒介來組織教學,通過外語來掌握國外先進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及動態。其次,它還是特殊的外語教學,它不只是為了學外語而教學,而是利用專業教學平臺和環境,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外語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外語水平。因此,雙語教師必須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懂得外語教學和學科教學的教學理論,能將學科知識和外語能力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實現專業學習與外語學習的統一。
(四)掌握良好的授課技巧
雙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授課技巧讓學生較快地適應授課方式的轉變并積極配合課堂教學。雙語教師要做好課程起始階段的轉換、過渡工作,一般采取先易后難,逐步滲透的方式;同時,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大膽使用英語回答問題、參加討論并完成作業和考試,因為真正的“學”是發生在學生“使用”的過程中的。雙語教師還要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與人際交往能力,與英語程度不同的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隨時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
二、地方院校雙語師資隊伍現狀
從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實踐九年多的情況來看,目前已經有百余所高校開展了雙語教學實踐,其中一些重點院校的雙語教學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和良好的效果,國家教委2007年、2009年評定的雙語示范課絕大多數來自于重點院校。一些地方院校也不同程度地引入了雙語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實質性進展。但地方院校開展雙語教學活動的情況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地方院校缺乏相當數量的優秀乃至合格的雙語師資。2009年山東省只有9所地方院校有國家級的雙語示范課。
由于我國雙語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還沒有雙語教學的專業培養機構和雙語師資的正規培訓機構。目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師隊伍主要由如下人員構成。
1.從專業教師中選拔而來
許多地方院校的雙語教師是從英語基礎較好,對雙語教學感興趣的專業教師隊伍中選拔出來的。他們一般經過簡單培訓后開始走上雙語教學的講臺。這些教師一般都具備較高的學歷且有一定的英語閱讀、翻譯的能力,但在發音和口頭表達方面很難滿足雙語教學的要求。有些教師可能只是幫助學生將英文教材讀懂,或在課堂上介紹一些專業英語術語,或是復印一些相關章節的英文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英語交流,更不用說用英語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了。
2.從英語教師轉行而來
除了從專業教師中選擇,地方院校還從英語教師中選擇一部分對所教專業感興趣的老師來擔任雙語教師。英語教師雖然具備較好的用英語授課的功底,但對專業課程的熟悉、深入程度顯然不能和專業教師相比,這樣做的結果很有可能將專業雙語課程上成另外一門語言課,學生可能對專業英語有所了解,但很難把專業知識學精學深。
3.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員
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員既有專業知識又有流利的外語交際能力,是雙語教學的極佳人選。但是這方面的人才缺口較大,特別是一些地方院校,除非學校自己送出去培養,很難引進到這樣的人才。以煙臺大學經管學院為例,這類人員約占10%左右,但他們中的一部分并沒有進行雙語教學。
4.外籍教師
多數地方院校會聘用一些外籍教師來教授英語課,但很少考慮引進有專業背景的外教進行專業課的教學。只有少數地方院校聘請外教進行專業課的教學,這既能讓學生開拓眼界學習到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又能體會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但外籍教師一般的漢語水平有限,只能采用“浸入式”雙語教學法,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
目前,我國的雙語教師隊伍以前兩種居多,因此應盡快采取措施提高雙語教師的素質是當務之急,否則在師資隊伍不完備的情況下盲目開設雙語課,會使學生陷入英語水平既沒有提高,專業知識也沒有掌握好的境地。
三、建設地方院校雙語師資隊伍的建議
(一)建立完善規范的雙語教師培養機制
建立起靈活多樣的、完善規范的雙語教師培養機制是解決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辦法。這其中包括對現有的雙語教師進行進一步的專業培訓或語言培訓。另外各院校也要鼓勵專業教師和語言教師之間多學習、多交流,并創造學習、研修的機會,還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派有潛質的教師到國際、國內有優勢的單位去進修、訪問、交流。另外學校在引進教師時,要有意識的考核其從事雙語教學的能力和水平,為將來從事雙語教學做好鋪墊。對于青年教師,還可以開展適當的雙語教學評比,逐步將雙語教學作為一項必須的考核標準納入教師的教學考核體系中。
(二)建立對雙語教師的獎勵和保障制度
從事雙語教學要比從事單語教學難度大得多,備課量更是普通單語教學的數倍之多。雙語教師在授課前不僅要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收集各方面的資料,挑選、整合教學內容,并使這些內容的設計既要易于學生理解,又要使學生感到富有挑戰性,而且還要融語言知識與學科知識于一體、科學性與趣味性于一體。這對于雙語教師來說是極其耗費精力的一件事;同時,還可能會存在因為實施雙語教學改革而導致教學質量暫時“滑坡”的情況,從而打擊雙語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各院校應該在相關政策方面予以傾斜:如在雙語教師的職稱評定、年終考核、出國進修、工作量核算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安排教學任務時,允許教師在計劃學時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學時、適當放慢教學進度等措施,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向這個領域的邁進。
(三)實施雙語教師資格認證制度
制定雙語教師資格標準,對從事雙語教育教學人員的學歷、教育教學能力、英語表達水平的基本要求作出規定。實行雙語教師準入制,并定期進行復查,教學效果確實差的教師應取消其雙語教師資格。目前,我國已經開始 “國際雙語教學資格證書”在部分高校的試點,但由于條件還不成熟,暫不作為雙語教師上崗的必要條件。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規章制度。
(四)加強國際合作提高雙語教師水平
目前,許多地方高校都有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或是聯合辦學項目,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高雙語教師的水平。所謂走出去就是安排優秀教師出國進修或與國外聯合辦學學校簽訂較為長期的協議,由其對選派的優秀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或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既能使教師了解到最新的學術動態,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所謂“請進來”就是利用學術交流的機會請國外專家來為教師、學生講學,或是聘請聯合辦學學校的相同科目的專業教師為我們的學生上課或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以此來提高雙語教學的整體水平。
雙語教學的開展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持久競爭力的重要問題,而教師是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高等學校要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不斷建立起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途徑,以適應雙語教學發展的迫切需要,促進學校雙語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韓國波,王紅霞,李瑞梅.高校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的路徑選擇及機制保障[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8,(10).
[2] 王曉鋒,鄭蔚虹,李玉寶,董新姣.加強雙語師資建設努力推進雙語教學健康發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3] 高麗婷,丁學鈞,王利霞.論地方性普通高校雙語教學團隊師資培訓新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9,(6).
[4] 孫素芳,樊國福,鄭艷菊.提升雙語教學質量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