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并分析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中國農村選舉的研究成果,指出消化、吸收國內外優秀研究成果,揚長避短,尋求符合中國農村現狀、公正、公平和高效的選舉辦法,創新、完善農村選舉制度,加強選舉過程的動態管理,有助于提高農村選舉質量,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有利于創建和諧的新農村,促進農村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選舉;研究現狀;展望
中圖分類號:F325.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1-0066-04
引言
“誰抓住了農民,誰就抓住了中國;誰丟掉了農民,誰就會丟掉中國?!敝袊且粋€農業大國,13億人口中有9億是農民,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對國家政治穩定和現代化進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不可少和優先考慮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稗r村選舉”是農村政權建設的最基礎工作,在三農問題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既無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功經驗可以遵循,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制度,必須在社會主義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中,依據中國國情和農村實際,積極消化吸收西方選舉制度,不斷地進行制度創新的研究與實踐,才能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選舉制度。
一、農村選舉研究現狀及分析
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農村社會政治正在發生著結構性變遷,以村民直接選舉與自治為核心內容的中國農村政治改革與發展,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者和國際社會持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
(一)國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國外學者對中國農村選舉的研究,主要關注選舉的經濟背景和政治效應,以及選舉與公民權利意識或民主文化的關系等問題,旨在揭示民主選舉同經濟發展的關聯性質,以及作為基層民主的農村選舉制度會不會成為中國民主化的推動力量。
1.在農村選舉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方面。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并通過相互作用實現自身的演化,表現為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O’Brien[1~3]等學者認為,農村民主選舉更容易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獲得成功,經濟發展對村民選舉的影響屬于“強相關”因素,而民主是否促進經濟發展則屬于“弱相關”因素;農村民主制度在經濟落后的村莊首先建立并發展起來,Susan V. Lawrence[4]、Allen C.Choate[5]、Jean C.Oi [6~7]等學者通過比較研究認為,經濟發達的農村選民有較強的獨立性,經濟地位較高的村民參政議政意識強烈,選舉競爭往往更加激烈,民主改革由于意見分歧反而難以推行,Lawrence甚至認為不是經濟發展而是制度創新促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Amy B. Epstein[8]、Shi Tianjian[9~10]等學者認為,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不同,但與民主發展之間不是簡單的反比或正比的關系,而是曲線相關。
2.在農村選舉的政治效應方面。農村選舉對農村的權力結構產生沖擊,其政治效應主要體現在鄉鎮人民政府、農村黨組織與村委會的權力地位和職責分工上。選舉,能否改善農村治理結構,加強和鞏固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權力地位和傳統權威,以及選舉出的村委會干部能否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在堅決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同時,能否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維護群眾的利益,真正起到密切聯系群眾、上傳下達,消除沖突的作用等方面。Jean C. Oi、O’Brien等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個別農村,實權一般由掌握了企業經營權、村集體財務分配權的村黨支部書記控制,而在經濟落后的絕大多數農村,由于村黨支部書記毫無建樹,村民選舉正好為鄉鎮領導撤換這些無能的村支書提供機會,這使村委會有可能成為村莊的權力中心,農村選舉對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權力結構存在“變革”效應,就當前而言,選舉對黨支部的控權地位影響雖然不大,但黨支部在農村權力結構中的絕對優勢開始變成相對優勢,經濟實力逐漸增大的農民試圖謀求與其經濟地位相稱的政治地位;Michael Schoenhals[11]等學者研究發現,黨的領導地位促其成為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推動者,而農村黨組織由于權力結構的調整,無論是在選舉過程中,還是在日后的日常村務的處理上往往自然而然或不由自主地成為中國民主化的阻礙,加強黨的領導和下級服從上級的組織制度經常使其陷入角色困境,從而深刻地影響著農村黨支部的建設,甚至削弱了其在農村對農民的政治號召力,當務之急是為農村黨支部合法性運作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這涉及到政治制度的調整問題;山西河曲縣農村黨支部選舉的“兩票制”改革,把決定黨支部書記及其他成員人選的權利都交到了普通村民的手中,實踐表明能夠加強黨支部的權力地位,Li Lianjiang[12~18]等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兩票制”改革與實踐不僅密切了黨群關系,而且賦予了農村黨組織的合法性,鞏固并提高了黨的基層組織的權威地位。中共十六大積極倡導黨內民主制度建設,莫不與執政地位的合法性更新有關。Kent Jennings[19] 等國外學者還將研究的注意力放在中國農村選舉對城市乃至全國民主政治的影響上。
3.農村選舉與村民權利意識及民主文化的關系方面。農村選舉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村民在選舉中不斷自我教育,權利意識蘇醒并日益增強,對農村民主文化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某個時期或某些地區,村民由于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或賄選、宗族關系、黑惡勢力等因素的滲入,對農村選舉表現出“抗爭”的態度,“政治冷漠”即為其一。O’Brien[1~3]、Li Lianjiang[12~18]等學者指出,自由公正的選舉激活農民的公民權利意識,農民在選舉中不再投那些扭曲中央政策的村干部的票,并說服和動員其他村民罷免不負責任的干部,要求選舉出來的村干部抵制鄉鎮那些違背中央政策的行為舉措,提出了“依政策抗爭”和“依法抗爭”的概念,描述農民根據法律法規、黨的政策來抵制村委會的某些土政策,捍衛自己的經濟利益和保障他們的選舉與被選舉權、監督權和罷免權等政治權利,并進一步指出村民很少要求更廣泛的結社以及提出未經許可的公民和政治權利;Robert A. Pastor[20]等學者認為,選舉為農民提供宣泄不滿情緒的機會,是保證中國穩定的最有效的手段,如果沒有選舉這樣的宣泄機制,農民的不滿甚至憤怒就有可能演變出暴力革命。何清蓮[21]等學者則認為,選舉激活和加劇了了村莊里的派性斗爭、宗族競爭甚至村莊惡棍勢力的爭斗。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建設與發展,逐步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積極治理選舉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中國社會主義農村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來看,選舉呈現出健康發展的態勢。國外學者觀察中國農村選舉的視角和他們用以檢驗各自觀點的理論模型,對深入研究中國農村選舉問題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和借鑒意義,由于任何理論體系和理論觀點的移植都存在著一個歷史文化土壤的問題,建立在西方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現代理論體系和以之作為研究工具建立的理論模型,用于研究歷史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中國農村選舉問題,科學性和解釋力必然大受影響[22]。從中國國情出發研究農村選舉的內在運行機制,尋求符合中國農村現狀、合理、公正、公平和高效的選舉辦法,顯得尤其必要。
(二)國內研究現狀及分析
國內學者大多將農村選舉融入鄉村治理進行研究,張厚安[23]、趙樹凱[24~25]、徐湘林[26]、吳毅[27]、郭正林[28~ 29]、于建嶸[30]、徐勇[31]、白鋼[32]、肖唐鏢[33~36]、賀雪峰[37~38]、唐曉騰[39~40]、唐鳴[41]、仝志輝[42]、王春生[43]、蔡定劍[44]等廣大專家學者在鄉村治理的機制、結構、模式、績效及其轉型等方面,分別有深刻而精辟的論述,所取得的大量成果不僅從歷史演進的角度總結了中國農村社會治理機制的變遷過程,從利益結構和經濟形態方面分析了當前農村治理結構的困境和轉型創新的迫切需要,而且通過對現行治理制度從管理成本與效率方面做了績效評估,客觀分析了中國現階段的農村民主政治的現狀,進而深入探討了農村治理模式與經濟發展、民主選舉和鄉村政治穩定的依存關系,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經付諸實踐,有的已經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或進一步改進。其中,徐勇主編的《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白鋼等著的《選舉與治理:中國村民自治研究》、肖唐鏢等著的《多維視角下的村民直選》、唐曉騰的《影響農村民主選舉的因素分析》和《基層民主選舉與農村社會重構》、唐鳴的《村委會選舉法律問題研究》、仝志輝著《選舉事件與村莊政治:村莊社會關聯中的村民選舉參與》等針對農村選舉的專門著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選舉制度、影響選舉的諸多因素(如“兩委”問題)以及選舉中存在的賄選和農民對選舉的政治冷漠等問題作了詳盡的分析和論述,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見解,對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農村選舉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為后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對農村選舉研究的展望
鄉村干部是國家政權在農村的合法代表,鄉村干部的優劣不僅關系到農村的健康發展,而且關系到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貫徹執行得好壞,以及能否充分體現社會主義農村民主政治的先進性、優越性。不可否認,中國選舉法經過幾次修訂,對完善中國農村選舉制度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許多方面的規定過于原則化、不夠具體,在操作上彈性較大,配套法律法規還很不健全,在實踐中容易造成一些人斷章取義、各取所需,從而影響選舉公正、順利地進行;另一方面,鄉村權力結構、政治文化基礎、宗族勢力、賄選等因素對選舉有著各自不同的影響,并相互交織、互相耦合,使農村選舉問題變得異常復雜。鄉村干部選擇(通過一定的選舉制度或選舉辦法)不當,會阻礙鄉村的政治、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成為農村的不穩定因素,甚至影響和敗壞黨的形象,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重視“農村選舉”。
在農村選舉中,鄉鎮人民政府、村黨支部、候選人和選民等兩兩之間,以及各自內部相互之間(主要是候選人之間和選民內部的不同宗族之間、不同派系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博弈關系。能否選舉出德才兼備的村委會委員和農村領導集體,取決于與之相應的選舉制度或選舉辦法是否科學合理,而選舉制度、選舉辦法,以及選舉中鄉鎮人民政府、村黨支部、候選人和選民的主觀意識和行為邏輯,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存在于經濟基礎之上,同時又作用于經濟基礎,對農村選舉的深層次研究,有必要將復雜系統理論、多人決策與博弈理論結合起來,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復雜矛盾運動中,緊緊抓住現階段農村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在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約束下,洞悉農村選舉多方博弈系統的內在運行機制,掌握農村選舉博弈各方的行為邏輯與決策規律,通過仿真、推演博弈各方并發行為和選舉的全部過程,對選舉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追本溯源,進而研究、建立符合中國農村實際的、公平、公正、高效的選舉規則和治理方案,為村黨支部在村委直選后樹立和保持農村政治權威并合法運作尋找新的空間和途徑,利用多方博弈系統模型和并發行為計算方法,根據農村選舉進展情況,實時預測博弈各方行為,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為農村選舉過程的動態管理提供服務,從而為及時消除矛盾、消解沖突創造了條件。
針對宗族勢力、派系勢力和選區劃分對農村選舉的影響,從中國農村選舉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中國撤鄉并村以后各村人口基數一般較大,不可能無休止地開村民大會來討論公共事務,也不可能全員直接參與村務管理的現狀,為防止選舉陷入無政府狀態導致農村民主政治蛻化為群氓制,采取靈活的選區劃分方式,研究相關對策,制定適應中國農村現狀的提名和投、計票規則研究。
對農村實行直接選舉與代議制選舉進行比較研究。代議制理論是人民主權寄存和實現的政府理論,也是迄今為止最具有可行性的民主制度之一。代議制選舉可以突破民主制在規模上的限制。中國實行村委會直接選舉,但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農民占絕大多數的巨型國家,農民素質普遍不高,易受偏見左右,缺乏政治責任感,對選舉往往持冷漠態度,或被派系操縱和控制,因而有效率較低的缺陷;即使在農民素質較高的發達國家,也不可能全員直接參與村務的管理,村委會直選是否是符合中國農村現階段實際情況的最佳選擇?農民對于民主政治的熱情固然可以提高,但文化素質、宗族勢力和派系勢力等因素往往使得民主政治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是不是存在更符合中國農村實際情況、契合民主政治原則的高效選舉制度呢?尤其是中國廣大農村外出經濟發達地區務工的選民較多,很多選民長期在外,對村務不熟悉、不了解,將直接選舉和代議制選舉作比較研究,揚長避短,對農村選舉的制度創新或許會有所助益,決非是對兩種制度做簡單的優劣判斷進而作出選擇。
研究人民主權與精英治理相結合的理論依據和有效的實現途徑,為人民主權原則下的農村精英治理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只有選舉出德才兼備的農村基層管理干部,才可能具備高于廣大群眾的覺悟,領導廣大群眾前進一步,切實解決好農民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促進社會和諧,體現黨的“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
結束語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現代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農村選舉”對能否選舉出優秀的農村基層干部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三農問題能否順利解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情況。黨中央和各級政府對農村選舉十分重視,相信隨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特別是中國專家、學者對三農問題研究的深入和基層農村工作者的長期實踐,一定能夠為農村選舉制度創新或進一步完善、優化中國選舉制度和鄉村治理,提供有應用價值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O’Brien,Kevin J..Implementing Political Reform in China's Villages[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1994,(32): 33-60.
[2] O’Brien,Kevin,Li Lianjiang.The Politics of Lodging Complaints in Rural China[J].The China Quarterly,1995,(143):756-783.
[3]O’Brien,Kevin,Li Lianjiang.Accommodating “Democracy” in a One-Party - State : Introducing Village Elections in China[J].
The China Quarterly,2000,(162): 465-489.
[4]Susan V.Lawrence.Village representative assemblies: Democracy,Chinese style[J].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1994,(32): 61-68.
[5]Allen C.Choate.Local Governance in China : An Assessment of Villagers’ Committees,Working Paper No.1,pp:1-19.The Asia
Foundation,San Francisco,1997.
[6]Jean C.Oi.Economic Development,Stability and Democratic Village Self-Government[M].in Maurice Brosseau,Suzanne Pepper,
Tsang Shu-ki (Eds.),China Review,Hong Kong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6:125-144.
[7]Jean C.Oi,Scott Rozelle.Election and Power : The Locus of Decision - Making in Chinese Villages.”The China Quarterly,2000,(162):
513-539.
[8]Amy B.Epstein.Village Elections in China: Experimenting with Democracy[M].in U.S.Congress,Joint Economic Committee,China’s
Economic Future: Challenges to U.S.Policy.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6.
[9] Shi Tianjian.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s in China: Institutional Tactics for Democracy[J].World Politics,1999,51(3): 385-412.
[10]Shi Tianjia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Village Elections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1999,8(22): 425-442.
[11]Michael Schoenhals.Political Movement,Change and Stabilit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Power[J].in The China Quarterly,
special issu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50 Years,1999,(159): 595-605.
[12]Li,Lianjiang.The two-ballot system in Shanxi province: Subjecting village party secretaries to a popular vote[J].China Journal.
1999,(42):103-118.
[13]Li,Lianjiang.Elections and popular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J].China Information,2002,16(1):89-107.
[14]Li,Lianjiang.The empowering effect of village elections in China[J].Asian Survey,2003,43(4):648-662.
[15]Li,Lianjiang.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J].Modern China,2004,30(2):228-258.
[16]Li,Lianjiang,O’Brien,Kevin J.Villagers and popular resist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J].Modern China,1996,22(1):28-61.
[17] Li,Lianjiang, O’Brien,Kevin J.The struggle over village elections.In Merle Goldman Roderick MacFarquhar (Eds.),The
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s[M].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129-144.
[18]李連江.村委會選舉觀察[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9]Kent Jenning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7,91(2):361-372.
[20]Robert A.Pastor,Tan,Qingshan.The meaning of China’s village elections[J].China Quarterly,2000,(162):490-512.
[21]何清漣.農村基層社會地方惡勢力的興起——與王旭商榷[J].二十一世紀,1997,(3):129-134.
[22]戴玉琴.村民自治的政治文化基礎[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3]張厚安,徐勇.中國農村政治穩定與發展[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
[24]趙樹凱.基層民主與法治建設[J].中國發展觀察,2007,(7):45-47.
[25]趙樹凱.發展基層民主的基本策略[J].中國發展觀察,2007,(6):39-41.
[26]徐湘林.三農問題困擾下的中國鄉村治理[J].戰略與管理,2003,(4):98-104.
[27]吳毅.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8]郭正林.中國農村權力結構的制度化調整[J].開放時代,2001,(7):34-40.
[29]郭正林.國外學者視野中的村民選舉與中國民主發展:研究述評[J].中國農村觀察,2003,(5):70-77.
[30]于建嶸.鄉村選舉:利益結構和習慣演進——岳村與南村的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0,(5):5-13.
[31]徐勇,吳毅.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2]白鋼,趙壽星.選舉與治理:中國村民自治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3]肖唐鏢,邱新有,唐曉騰,等.多維視角下的村民直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4]肖唐鏢,邱新有,唐曉騰,等.中國鄉村社會中的選舉[J].戰略與管理,2001,(5):52-56.
[35]肖唐鏢,唐曉騰.基層政府在村委會選舉中的角色[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1,(6):65-68.
[36]肖唐鏢.村委會換屆選舉中的宗族因素分析[C].民政部主辦“中國基層民主建設學術研討會”,2001.
[37]賀雪峰.鄉村治理與秩序——村治研究論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8]賀雪峰.村委會選舉為何出現倒退——湖北袁楊、姚周兩村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1998,(4):49-53.
[39]唐曉騰.影響農村民主選舉的因素分析[G]//肖唐鏢,宗族.鄉村權力與選舉.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
[40]唐曉騰.基層民主選舉與農村社會重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41]唐鳴.村委會選舉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2]仝志輝.選舉事件與村莊政治:村莊社會關聯中的村民選舉參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3]王春生.國家與社會關系視野中的村委會選舉制度[J].湖北社會科學,2003,(12):80-81.
[44]蔡定劍.公民素質與選舉改革調查[J].戰略與管理,2003,(2):35-56.
Study Status of Rural El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rospects for Rural Election Study
ZHENG Ying-ping1,SHAO Hui-ting2,PAN Deng1
(1.Department of Control Theor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
2.People’s Government of Chenji Township,Huaiyuan County,Huaiyuan 233433,China)
Abstract:We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ural electoral experts and scholars,point out that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outstand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and avoid weaknesses 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find the just,fair and efficient electoral method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ural status quo,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rural electoral system,strengthen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the electoral process.All done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illage elections,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cision-making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and help to create the new harmonious countryside,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democracy.
Key words: rural election; study status; prospect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