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目前高校車輛工程專業專科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國內汽車專業專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僵化,汽車專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想法與建議,為國內車輛工程專業專科人才培養提供了一些合理的依據。
關鍵詞:車輛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汽車專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1-0316-02
車輛工程專業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全面工程技術基礎理論和必要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并重視與汽車技術發展有關人文社會知識,能在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管理等部門,從事與車輛工程有關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試驗檢測、應用研究、技術服務、經營銷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而車輛工程專業專科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汽車修理與汽車營銷。而國內汽車專業專科人才培養模式僵化,汽車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車輛工程專業專科的培養計劃中理論教學內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機械設計、材料力學、工程熱力學等課程。而這些課程對于車輛工程專業專科學生的要求就相對的高了一些,前面已經說過,車輛工程專業專科的培養目標是汽車修理與汽車營銷,因此,必須對車輛工程專業專科的培養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革。根據作者2010年在新西蘭Unitec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的半年時間的感受,得到了國內車輛工程專業專科人才培養的一些想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對國內車輛工程專業專科人才培養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一、國內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優缺點分析與對策
一般來說,我們國內的汽車工程專業專科的培養目標是汽車修理與汽車營銷,在此,我們不討論汽車營銷,既然我們要求將汽車專業專科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為汽車修理,那么,我們必須對培養方案與老師講授課程教學大綱予以明確:(1)以前汽車專業專科的培養方案中應該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課程。比如說機械設計、材料力學、工程熱力學等課程。(2)以前汽車專業專科培養方案中的學時數要改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般來說,汽車構造這門課的課時是90學時,其實對于汽車專業專科學生來說,并不需要了解的太深入與太詳細,只要學生懂得汽車的基本構造就可以。(3)以前汽車專業專科的培養方案中,理論教學較多,但是對于實驗的要求相對較少,而這就是國內高校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區別之處(如圖1所示):
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進行修改。也就是大幅增加實驗教學的學時數。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對于汽車電子這門課程,如果光給學生講授一些電路的基本知識,而不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一些汽車上常見的電路,那么學生畢業以后,遇到一些汽車的電路故障,估計他們可能連最簡單的一些二極管和三極管都沒有見過,那么如何要求他們排除故障呢?
對于汽車專業專科培養方案中的課程,一定要實行新的教學大綱,不能照著本科生課程的教學大綱來運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拿汽車理論來說:總是要講授很多的公式推導(特別是微積分較多的公式),這樣的效果是學生覺得很枯燥,因為他們覺得講那么多的理論,他們畢業以后也不會用到這些理論。
二、增開汽車人機工程學的必要性
通過在新西蘭Unitec的進修學習,根據中國車輛工程專科目前的培養計劃,覺得非常有必要增開汽車人機工程學這門課。理由如下:
現代機器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機器本身的功能,還要考慮機器與人、機器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樣就產生了兩條邊界:人—機器、機器—環境。而人機工程學就是研究“人—機器”這條邊界的問題的。與汽車設計相關的主要有:(1)基于人體感官的界面設計。例如,人的視覺有視角、視野、可視光波長范圍、顏色分辨力、視覺靈敏度、定位錯覺、運動錯覺、視覺疲勞等特性,汽車的擋風玻璃、儀表板和儀表的設計就要充分考慮這些特性,使駕駛者能夠得到足夠的視區,能夠迅速辨認各種信號,減少失誤和視覺疲勞。交通標志的設計也應該采用大多數人能明辯的顏色和不易產生錯覺的形狀。(2)基于人體形態的界面設計。不同地區和人種、不同年齡和性別都具有不同的身體尺寸,為不同地區和群體設計的汽車就要參考特定對象的人體參數。例如司機在駕駛汽車的時候采用坐姿,座椅的設計要符合人體骨骼的最佳輪廓,儀表的布置應在易于看到的地方,操縱桿/板的位置要在人體四肢靈活運動的范圍內。(3)基于力特性的界面設計。人體在不同的姿態下,用力的疲勞程度不同,操縱機器所需的力量應該選擇在對應姿態下不易引起疲勞的范圍內。例如,轉向助力器就是為了減輕操縱力而設計的。人體在不同的姿態下最大拉力、最大推力也不相同,例如坐姿下人腿的蹬力在過臀部水平線下方20度左右較大,操縱性也較好,所以剎車踏板就安裝在這個位置上。人體在不同的姿態使用不同的肌肉群進行工作,動作的靈活性、速度和最高頻率都不相同,例如腿的反復伸縮具有較低的頻率,而手指則可以用較高的頻率進行敲擊。因此,對應不同的操縱頻率應采用不同的動作方式來完成。(4)基于人腦特性的界面設計。人腦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應有自己的特點,體現在他的行為和對外界的反應中。近年來,人工智能已經在汽車上得到應用,車載電腦可以協助駕駛者認路、換檔、避碰……。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代汽車工業中,凡成功的汽車產品,不能缺少人機工程學的理念。汽車人機工程學已經是現代汽車設計的一個主要趨勢與研究熱點。國外有汽車專業的學校都開設了汽車人機工程學這門課程。
因此,增開汽車人機工程學這門課是非常有必要和緊迫的。
三、對車輛工程專科人才培養的汽車專業英語教學的建議
汽車專業英語在車輛工程教學計劃中屬于專業課。車輛工程的教學體系分為四大板塊,即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過渡課、專業課。專業課主要包括汽車構造、汽車發動機原理、汽車電子、汽車理論與汽車專業英語。汽車專業英語主要講授車輛工程所涉及的英語專業詞匯和語法等。作為專業課,它是所有車輛工程學科的必修課程,主要探討車輛工程的英語專業詞匯和語法等。汽車專業英語教學使學生熟悉本專業的英語詞匯及用法,了解汽車領域文章的結構及體裁,輔助學生對汽車專業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直接從國外資料中獲得新的知識和信息。對于學生提高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掌握職業技能,形成綜合職業能力,以及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在國內汽車專業英語的教材都是有以下內容:發動機、汽車底盤、汽車車身與汽車電子。實際上就是一本簡單的汽車構造的翻譯書,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車理論一點也沒有涉及。同時,國內汽車專業英語教材安排的內容過多,對于汽車系的一般是45個學時是遠遠不夠的。大家都知道,汽車理論在汽車工程的重要作用,而汽車理論的一些專業術語在現在國內汽車專業英語教材里面是沒有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汽車燃油經濟性,基本上學生翻譯都是錯誤的,而正確的應該是Fuel consumption economy。因此,我的想法與建議是:對于汽車專業英語的教材有必要進行刪減或者編寫一部新的教材。該新教材大致的內容分布為:發動機(35%)、汽車底盤(15%)、汽車車身(15%)、汽車理論(15%)、汽車電子(20%)(如下表所示):
新教材大致的內容分布
自己覺得這樣的汽車專業英語的課時安排較為合理。其中,汽車理論的內容為:汽車動力性、汽車燃油經濟性、汽車制動性、汽車操縱穩定性、汽車平順性與舒適性、汽車通過性。這樣,學生才能得到較好的教育。
四、結語
針對目前國內汽車專業專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僵化,個別汽車專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想法與建議,也就是要求改變汽車專業專科的培養計劃,增開人機工程學和改革汽車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為國內車輛工程專業專科人才培養提供了一些合理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馮桑.淺議“車輛工程”專業的定位和培養目標[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2]曹青梅,湯黎明.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7,(4).
[3]許善珍,王程.應用型本科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進與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4).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