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在綜合國內外創業導向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發現,雖然對創業導向的研究很多,但是仍然是比較零亂的,缺乏系統性,并且國內“大家”對創業導向的關注程度不夠,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筆者覺得有必要對創業導向的研究視角作個整理,目的在于發現創業導向當前研究的不足之處和需要加強的地方。
關鍵詞: 創業導向 研究視角 不足之處
一、創業導向概述
創業導向來描述公司在制定決策戰略、決策過程的行為特征,它是企業層面的戰略決策過程。筆者認為創業導向是用來增強企業的活力。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有創業導向必須從它的戰略取向是否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創新性,二風險承擔性,三是超前行動性,即Miller的三維度觀點。有的也把創業導向加為五個維度,即創新性、風險承擔性、超前行動性、積極競爭性和自主性(LumpkinDess)。創業導向在初創業企業中與二次創業企業中比較明顯,在生存型創業的企業較少出現。本人認為,創業導向其實就是一種戰略模式,它與企業經營戰略中的領先戰略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創業導向當前的研究視角
對當前現有的研究視角進行總結,筆者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把創業導向作為研究的歸宿點;二是把創業導向作為研究的出發點。筆者再進一步細分,把研究的歸宿點(即影響因素)分為微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微觀層面是從創業者個體出發展開的研究,中觀層面是指從企業的自身層面展開的研究,而宏觀層面是指從創業者個體和企業自身因素之外的外在環境所展開的研究。
(一)把創業導向作為研究的歸宿點
1.從微觀層面展開研究(創業者個體)
Krauss對創業導向的個體方面展開研究,發現創業者個性特征與企業的創業導向有關,并建立了企業創業者個性特征與企業創業導向的心理學模型。指出企業所有者的創業導向及其按心理學劃分的各維度都與企業績效正相關。對這方面展開實證研究的有張瑩(2008)她把創業者特質分為風險傾向、成就需求、控制源三個維度,用實證研究方法得出:風險傾向對創新性有積極影響。風險傾向對風險承擔性有積極影響。成就需求對創新性有積極影響。成就需求對風險承擔性有積極影響。內控制源對創新性有積極影響。內控制源對超前行動性有積極影響。內控制源對風險承擔性有積極影響。
2.從中觀層面展開研究(企業自身)
從企業自身展開與企業創業導向相關的研究,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企業組織學習、組織文化對創業導向的影響,對這方面展開的研究的有李丹,她在2003年對組織學習對創業導向的影響作了實證研究,指出組織學習對創業導向有正向的促進作用。第二點是從企業生命周期研究對創業導向的影響。Hughes和 Morgan研究了在不同的企業生命階段創業導向各維度對績效的作用,他們研究得出企業發展初期,創新性和預見性與企業績效有正向關系 ,風險承擔性與企業績效負相關,而競爭積極性和自治性與企業績效無明顯關系。Lumpkin同樣對企業生命周期對創業導向的影響展開研究,認為對于“年長 ” 企業(即處于后成熟期或衰退期),高風險承擔性會導致低績效,高競爭積極性和行動超前性會導致高績效,而高創新性會導致低績效。王大開在2008年展開的研究認為,企業在成立前,具有很大的創新性;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和技術,創新性比較低;到了企業的成熟期,企業只想把守住原有的市場,因此相對前兩次創新性更低。
3.從宏觀層面展開研究(企業的外在環境,包括宏觀經濟環境,產業環境,當前的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等)
1)環境對創業導向的影響
Hofer和Davoust(1977)、Gerstein和Reisman(1983)、Leontiades(1982)以及Tiehy、Fombrun和Devanna(1982)都發現環境對企業創業導向與績效的影響,得出,創業導向型企業在環境動蕩旨在擴大市場份額時績效表現非常好,保守導向型企業則在環境穩態旨在維持市場份額時表現得非常好。Lumpkin和Dess在1996年提出了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會受環境因素及組織因素這兩類調節變量的影響。刑建文(2009)實證研究認為,環境的動態性越高,企業就越需要保持高水平的公司創業導向,以便有效地對顧客環境、技術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實現較高的競爭績效水平。
2)技術條件對創業導向的影響
Caruana研究了技術條件與創業導向的關系得出,技術的變化與創業導向呈正向關系。
(二)創業導向作為研究的出發點
1.研究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Zahra和 Covin(1996)對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作了實證研究,驗證了創業導向與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創業導向的強度能夠正面的影響一個公司的財務績效。Wiklund(1999)以132家瑞典小企業為研究對象發現,也指出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有一個積極正相關的關系,并且認為創業導向對企業績效的長期效果要好于短期效果。Wiklund和ShePhend在2003擴大了樣本范圍,以384家瑞典中小企業為研究樣本,再一次證明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存在著積極的影響作用。但也有的學者研究結果并不支持Wiklund的觀點,如Auger、Barni Smart和Conant,他們則認為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的相關性并不顯著。并且在特定環境下創業型戰略模式會導致績效的惡化。在國內方面,夏霖、陸夏峰(2006)證明了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創業導向對于企業績效的正面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出僅僅依賴于主效應來理解企業的績效是不完整的,創業導向通過企業家勝任力的中介作用,對績效產生促進作用。焦豪、周江華、謝振東 (2007)在中國背景下,以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杭州等地200多家企業為樣本開展了實證研究,其結論支持了創業導向對績效的正面影響作用,認為在中國當前的動蕩環境下,公司創業導向戰略的確積極影響企業績效水平,創業導向對組織績效的影響與環境動態性有關,把環境動態性作為兩者之間的調節變量。楊陽、趙摘、宿凌楠等人(2007)通過長春市217家創業企業的實證研究也支持了創業導向對績效產生正面影響的觀點,但是也指出創業導向各個維度與創業企業績效指標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創業導向維度對于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張玉利、李乾文(2006)通過中國背景下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的大樣本調查,證明了創業導向可以導致企業總體績效的提升,但是由于創業導向構成維度的獨立變動性,創業導向各個維度與企業績效間存在著并不完全一致的關系。
2.創業導向與新企業資源獲取的關系
劉預(2008),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驗證了創業導向對新企業知識資源與運營性資源的獲取具有重要作用,創業導向各維度對新企業資源獲取的影響分別為:創新導向與新企業知識資源的獲取正相關;創新導向與新企業運營性資源的獲取正相關,風險承擔導向與新企業知識資源的獲取正相關,風險承擔導向與新企業運營性資源的獲取正相關。超前行動導向與新企業知識資源的獲取正相關,利用數據充分說明了創新導向、風險承擔導向與超前行動導向對新企業知識資源與運營性資源的獲取的重要性。
3.創業導向對社會資本的影響
李霞,盛怡,毛雪蓮,實證研究得出創業導向與社會資本呈正相關的關系。社會資本作為中介變量,首先創業導向與社會資本呈相關的關系,而社會資本又與企業績效呈正相關的關系,從而通過社會資本的作用,使創業導向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
三、創業導向當前研究的不足之處
1.當前創業導向研究的不足集中反映在:一方面對創業導向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另一方面其理論體系還沒完全構建,還不成熟。
2.對創業導向的界定,學界還是有爭議的,有的認為是三維,有的認為是五維,對它的維度的定義,基本還是據于Miller的觀點,為什么要那樣定義,有沒有更好的定義?能否從其它角度去定義它?
3.創業導向的作用不能得到一致的檢驗,學者的實證研究也相反的觀點。還有創業導向不能建立數量模型,多數為驗證性,實證性分析。
4.現有創業導向的實證研究的數據的獲取方面多數為橫截面數據,缺乏面板數據的實證支持,因此研究結論不一定全面。
5.創業導向的影響因素和被影響因素中可能存在自相關的問題,如技術變化與創業導向。再有創業導向作用過程存在一個時滯問題,如同財政政策等經濟政策一樣。
6.創業導向是一種感知層面的東西,存在于管理層和員工的頭腦中,融于企業的文化中,并且它的作用渠道是單向的,非雙向的,不象價格調整,是供求雙方博弈的互動結果。
7.創業研究理論的中國化,當前國內創業研究對創業理論研究不足,對創業及其創業導向研究做基本是實證為主,在創業研究的理論上沒有突破與創新。創業研究理論體系基本是國處的,筆者認為只有建立中國創業研究的理論體系,才能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創業理論,才能有效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更好地指導我國的創業,同時也為政府決策提出服務,以進一步壯大我國的經濟實力,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Gregory G Dess and Richard B.Robinson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Absence of Objective Measures:The Case of the Privately-Held Firm and Conglomerate Business Uni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5,No.3(1984),pp.265-273
[2]Balaji S Chakravarthy Measuring Strategic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7,No.5(Sep-Oct,1986):437-458
[3]Rotter,J.B.1966.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Psychological Monographs:General and Applied,80(1):609.
[4]Covin J G,Slevin D P 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1,16:7-5
[5]Boone,C.,De Brabander,B.A.1996.CEO locus of control and small firm performance: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test.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33:667-699.
[6]Covin J G,Slevin D P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75-87
[7]Hughes M,Morgan RE.Deconstru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t the embryonic stage of firm growth.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In Press,Corrected Proof.
[8]Venkatraman N.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s:The Construct,Dimensionality,and Measurement.Management Science 1989,35:942
[9]Lieberman MB,Montgomery DB.First-Mover Advantag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8,9:41
[10]Donald W Beard,Gregory G Dess Corporate-Level Strategy,Business-Level Strategy,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Vol.24,No.4(Dec,1981),pp.663-688
[11]文化對創業導向影響的實證研究,王佳強,碩士論文,吉林大學
[12]創業者特質對創業導向的影響研究張 瑩,碩士論文,吉林大學
[13]創業者人格特質對創業績效影響之研究創業管理研究2007.12
[14]環境動態性對創業導向與績效關系的作用研究刑建文,碩士論文,吉林大學
[15]創業導向、組織學習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季曉敏,碩士論文,暨南大學
[16]創業導向對創業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陳益丹, 碩士論文,浙江大學
[17]企業生命周期對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關系的影響研究王大開,碩士論文,西南交通大學
[18]鄭馨,權變視角下的創業導向與組織績效關系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29(9):24-30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