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車設計美學風格的產生與發展,一方面體現了產品的社會主題和設計者的審美理想;另一方面取決于時代精神的需要。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列車設計必然展現了這一時代的美學風格和特點。同時,審美價值的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美學風格的發展。列車設計的人性化理念,更多的體現在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的程度上。對民生的關注與發展程度,影響著設計者對人性化設計的關注程度。優秀的列車設計在人性化設計上,必然考慮使用者生理與心理的感受。良好的人性化理念不但有助于提高產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且有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促進人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現代化。
關鍵詞:美學風格;人性化理念;真善美;列車設計
中圖分類號:J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227-03
一、車頭外觀美學風格分析
“綠皮車”曾經是中國旅客列車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這些客車車身通常為綠色底色和黃色色帶 的涂裝。也因為如此,綠皮車往往承載著更多的歷史文化積淀,這種涂裝色彩已經深入到中國普通人民大眾的內心中,也不自覺的形成了中國列車設計特有的一種色彩涂裝文化和美感。
20世紀90年代初,列車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了一定的改變,形式上采用了更多的流線型設計,外部涂裝改為白底配藍、紅色帶顯得更為簡潔現代。“ 中華之星” ,上中下部分,分別以天藍、白色、中綠色為涂裝顏色,使整個車體色調清爽明快,色帶的形式美感配合流線型造型,突出了列車的速度美感。
現在中國的和諧號動車組從CRH1-CRH5,在形式上都缺乏自己的設計特色,基本是從瑞典、日本新干線、德國ICE、法國阿爾斯通的列車上復制過來的。雖然整車看上去現代感十足,但是缺少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美感。
列車室內設計美學風格分析:青藏線列車室內設計效果圖,整體很好的反映了西藏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在色彩上以西藏民間服飾色彩和圖案為主,與西藏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體現出寧靜、和諧、自然的設計美感。在造型上,提取了西藏建筑和使用器物的造型特點,很好的融入了列車設計當中。
西藏民族喜歡用暖色,如紅黃,同時配以藏青蘭或其他原色。喜歡用紅、白、黃、黑,其中紅色代表護法、白色代表吉祥、黑色代表驅邪、黃色代表脫俗,這些色調與西藏地區單調偏冷的自然環境色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呈現出對比美感。
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列車設計的美學影響
1.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中華民族在悠久的發展歷史中,積淀和形成了自己獨特而偉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現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崇尚禮儀等等特征。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
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表現于兩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二是“中庸”,指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天人和一”旨在承認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反對將它們割裂開來。“中庸”則強調對待事物關系要把握一個度,以避免對立和沖突。提倡“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有利于處理現代社會各種矛盾,以保持社會的穩定。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國人處理自然界和精神界關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從自然規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則與自然規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諧調。在古代中國人看來,自然過程、歷史過程、人生過程、思維過程在本質上是同一的。這一思想特征貫穿了“天人合一”觀念源起與演變的基本過程,貫穿于古代的哲學、科學和藝術中。
在美學上,和諧化詩意關聯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漬了中國古代審美境界論,使得古代中國人特別強調人生境界與審美境界的合一。另外,“和合”文化中和諧化辯證法的普遍運用,使得中國美學智慧特別注意以對應性、相融性、辯證性、和諧性來理解和處理一系列審美范疇的展開與構架。有人指出,縱觀中國古代美學基本特征(如強調真善統一、情理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有限與無限的統一、認知與直覺的統一等)和中國古代審美理想(如儒家對“和”、道家對“妙”、佛禪對“圓”的追求),無不是“和合”文化在審美層面的詩性展開和邏輯延伸。這表明,中國詩性智慧和審美意識與“和合”文化有著一種特殊的親和性和關聯性。“和合”文化,是中國古代詩性智慧之根。
2.融入中國美學思想的列車設計
真正融入中國美學思想的列車設計,不是“中國元素符號”不分青紅皂白的拼湊。而是將陰陽五行對比的內涵通過方圓線面的韻律去含蓄的表達;是將“天人合一”的精神融入到形式美之中,使無形的中國美學思想通過有形的造型手段表現出來。
列車座椅在形式上與其他國家的座椅有很大的區別,對日本傳統花紋布料材質的運用,是其設計的亮點,座面布料紋飾的密集與外側仿木紋防火材質的干凈光潔形成了鮮明的美學對比,大氣而不乏精致。同樣地,中國傳統布料藍色的客家布料也是一種很好的設計美學載體,在設計實踐中可以很好的將中國傳統布料的材質美融入到現代材料的搭配和設計中,從而形成科技與藝術的相互對話的美感。在這里我們并不排斥中國元素的符號的合理利用,只不過這種合理利用必須是自然的和諧的,而不是刻意拼湊甚至影響到功能的合理使用。
運用方圓線造型進行中國文化內涵的表達,是列車設計美感呈現的重要方式。中國一枚小小的銅錢,就是對于方圓關系的很好詮釋,銅錢圓中有方,方外有圓,方圓并存,剛柔相濟,這不但體現了中國的文化精神中的陰陽辯證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的人生處世性格,而這種性格也正是我們在設計實踐中所要融入的精神品質。任何器物都會不同程度的承載一個設計者、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定的文化思想,而這種表達就需要我們通過形式美含蓄的表達出來。
中國方圓性格分析:方,往往意味著原則性的,規律性的事物,正氣,陽剛,就是“方”的性格,有著一種力量感。圓,往往意味著靈活性的,隨意性的事物,中國人講究詩情畫意,中國女人講究賢良溫柔,這也就是“圓”所特有的性格,它有一股內在的柔和。
文敬《方圓之道》中寫道:“方,是規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圓,是圓融,是老練,是處世之道。無方,世界沒有了規矩,便無約束;無圓,世界負荷太重,將不能自理。為人處世,當方則方,當圓則圓,方外有圓,圓中有方,方圓相濟,社會才會和諧。可方可圓,中庸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屈能伸,剛柔相濟;外圓內方,善于融通;屈伸有度,生活智慧;方圓有度,進退自如;能舍才能得,有得也要能舍。”其中一句“方外有圓,圓中有方,方圓相濟,社會才會和諧”,不管是在自然中,還是在列車造型當中,方和圓都不會獨立存在,甚至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
從設計實踐中分析方圓關系在列車設計中的運用:我設計的一些設計方案,其中進行了一些方圓線推敲形體美感的分析,在此通過這個案例,來與大家共同探討中國美學思想對設計造型的運用和融合(其中:藍色線為“方”,紅色線為“圓”)。
3.真·善·美
真(功能美):“真、善、美”是一個高度標準,可以用來評價幾乎所有東西。我試著用一個細微的角度解釋一下“真、善、美”加之于設計的表達。
真—真性情,即“清晰”,讓人一眼看清自己是“好”還是“壞”,是“正”還是“邪”,是“什么”還是“什么”。而不是模糊不清,模棱兩可。讓人第一眼得到的是“明確”而不是“疑惑”。
“真”在列車設計中我把它理解為一種“功能美”。功能美是產品所特有的一種審美形態。人對產品的審美總是與一定的功能目的性相聯系,從而使人對產品的目的和意義獲得一種直觀的領悟和體驗。有些產品形式設計的獨創性,與人們原有的審美經驗和習慣觀念可能不相符,使人們暫時領悟不到其所表現的功能美,但這種新的形式總會漸漸的改變人們的審美定勢,使人們最終認知其功能美。
善(人性化理念和設計美學氛圍的營造):善—即“有用”、“友好”,包括這個設計帶給人們物質上的體驗,比如“功能”。同時,“善”更是一種人性化理念,善于從使用者的需要出發,從細節進行人文關懷。善還在于,提供物質產品的同時還進行美感氛圍的營造。善,在設計美學中就意味著設計符合人類自身發展的規律。
美(功能美、形式美、藝術美的統一):美—即精神上的“享受”。這種形式美(造型、色彩、線條、聲音、動態)符合美的客觀規律,同時符合人的審美要求。產品的美可分為功能美、形式美和藝術美。功能美是技術美的核心,是產品形態所表現出的產品的功能目的性特征;形式美是產品的形式因素自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具有自身的獨立意義,有時可與產品的實體內容相脫離,如色彩的美;藝術美是產品外加的裝飾因素構成的。它對產品的技術美起到某種補充作用。人對產品的審美感受,源于對其感知和使用的統一。
三、結論
一個優秀的列車設計就好比《巴黎圣母院》中的吉普賽女郎,不僅面貌美而且靈魂美。這里的面貌美即是列車設計的外觀形式美,靈魂美即是列車設計功能美、形式美、藝術美三者的有機統一。產品的動態形象及其在使用過程中與人的和諧關系,會影響使用者對產品的審美感受。
列車設計美學風格的產生與發展。一方面體現了產品的社會主題和設計者的審美理想;另一方面取決于時代精神的需要,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列車設計必然展現了這一時代的美學風格和特點。同時,審美價值的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美學風格的發展。
列車設計的人性化理念,更多的體現在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的程度上,對民生的關注與發展,影響著設計者對人性化設計的關注程度,優秀的列車設計在人性化設計上,必然考慮使用者生理與心理的感受。良好的人性化理念不但有助于提高產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并有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促進人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現代化。
中國列車設計美學風格的發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需要中國人自己設計的有中國內涵的列車,而不是將國外列車換個名字就成為中國自己的列車,急需發展中國自身特色的列車設計。在社會審美主體上更多的考慮中國人的審美特點和審美情趣,在造型形式上以中國文化抽象內涵為主,通過現代手法加以含蓄的表現。中國文化符號元素應當合理利用和慎用。
中國列車設計人性化理念的發展,更多的是對使用者心理感受的關注,特別是列車室內設計色彩的搭配和氛圍美感的營造,需要我們加以關注。
參考文獻:
[1]城市軌道交通論文集——足跡[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10.
[2]吳翔.設計形態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4.
[3]王荔.中國設計思想發展簡史[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
[4]童鐘賢.世界鐵路之最[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8:2.
[5]徐俊.現代鐵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9.
[6]齊偉民.室內設計發展史[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
[7]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6.
[8]張乃仁.設計辭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1.
[9]宗白華.美學散步[M].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05:12.
[10]胡飛.工業設計符號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11]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12]劉觀慶.工業設計資料集交通工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10.
[13]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新世紀出版社,2001.
[14]海子鐵路網,http://www.hasea.com/.
The Aesthetic Style and Humanistic Philosophy of Chinese Train
CUI Yan
(Fashion Design Department, Hubei Institute ofFine Arts, 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Train design aesthetic style of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reflects the product of social themes and designers aesthetic ideal; the other hand, depends on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needs.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imes the train of the design must demonstrate the aesthetic style of the times and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esthetic value’s orient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is also affecting esthetics style development.Train design user-friendly idea, more manifestations in stat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n living standards development degree.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attention and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are affecting the designer to the user-friendly design attention degree. The outstanding train design in the user-friendly design, considers the user physiology and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 inevitably. Not only the good user-friendly idea is helpful in enhances the product the economic value and the social value, and is helpful in enhances and consummates person’s human nature and the personality, promotes person’s socialization and society’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esthetics style;user-friendly idea;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train design[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