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頂崗實習是高職營銷專業的必修課。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實習單位分散不便指導、學生心態與觀念難以轉變等問題。為此必須從國家、企業、學校、專業四個層面入手,探索加強校企合作,提高頂崗實習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實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F2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126-0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實踐不少于半年。建立企業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實習期間,企業要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目前高職院校雖然紛紛響應政府的號召,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了至少半年頂崗實習時間,但是要落實《決定》的要求,實現頂崗實習預期的教學目標對于營銷類專業來說任重道遠。
一、目前高職營銷類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普遍問題
1.實習單位聯系難。中國勞動力資源的豐富決定了企業對營銷初級人才的需求相對容易得到滿足,而企業對較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還未到求賢若渴的狀態。另外,《決定》沒有上升到法律法規的高度,對于如何強化企業的責任,積極安排,與學校共同做好高職學生的頂崗實習,從而提高頂崗實習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并沒有具體實施細則或相應的政策措施,這就使得在實際實施中,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參與意愿不強。
2.集中實習難。由于營銷類專業自身的特性,除少數連鎖類零售企業能夠集中安排一部人學生頂崗實習外,大多數單個企業只能接收3~5個學生實習,實習單位非常分散,學校難以對學生進行集中有效的指導和管理,同時也必然會提高企業培訓、管理的成本,影響企業參與實習指導的積極性。分散實習的學生由于缺少和教師面對面的溝通,對學校的歸屬感不強。
3.學生調整心態難。市場調查表明企業對營銷管理人員的需求比較大,但這種需求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主要表現為對高端人才和初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初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從崗位上看就表現為對推銷員和營業員的需求量大。但是高職營銷專業的學生往往怕吃苦,不愿從初級崗位做起,對職業發展的空間要么不看好要么沒有耐心。因此就出現了一方面營銷人才需求量比較大,另一方面營銷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并不高的矛盾局面。
4.衡量實習效果難。營銷專業頂崗實習的目的主要是營銷能力和素質培養,但是由于缺乏具體、系統、量化的考核指標,實習效果難以評估。 因此也就難以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5.實習原汁原味難。由于各個學校都對專業就業率要求很高,因此為了保證就業率,半年的畢業頂崗實習就變成了找工作,有的學生實習快結束了還沒有找到工作,有的半年實習就換了幾個工作。
以上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頂崗實習容易流于形式,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高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
1.從宏觀的層面,政府應盡快制定支持校企合作的實施細則,如稅收優惠政策、成立專門機構等,提高企業持續參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20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加入了校企合作的隊伍,聯邦政府及州政府提供的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及專項資金支持等政策在吸引企業加入校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更多的企業意識到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的員工對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校企合作能夠發現:培養將來的優秀雇員,對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應在各省市成立校企合作的對應機構,為本地區的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同時也對校企合作的質量進行評估。還應成立職業教育考核機構,針對不同職業制定考核標準,根據標準對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進行考核、避免目前各高職院校各自為政的局面,確保人才質量。
在德國雙元制下職業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是由與職業教育無直接關系的行業協會承擔。行業協會專門設有考試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雇主聯合會、工會和職業學校教師三方代表組成。由于考試由行業協會組織,并按照《職業培訓條例》的要求進行,不是按某一培訓機構所傳授的具體內容進行,從而能保證客觀地評價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質量。
2.從企業的層面,應重視高素質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現代社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品牌意味著附加值的提高,利潤的增長。而高素質人才的加入無疑會提升企業形象,從而提升品牌價值,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為此,企業要積極加入到校企合作的隊伍中,與學校一起,研究人才培養方案、頂崗實習方案,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機制,保證人才后備隊伍的穩定。
3.從學校的層面,應加強對頂崗實習的重視,成立實習工作小組,負責聯系實習單位和實習過程中的協調。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都是由各專業組織實施,學院缺乏統一協調的部門。各專業的帶頭人由于不一定熟悉企業用人的情況,而且影響力不夠,因此在聯系實習單位方面會有一定的難度。可以仿照美國的做法,在學院成立校企合作部門,部門成員不但了解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和教學情況,而且熟悉社會上用人的情況,與公司、企業等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學校的合作教育項目全靠這批人統籌安排和協調組織。對外,項目協調人代表學校與用人單位聯系、談判和簽約;對內,他們是學生的顧問和輔導員,指導學生根據個人的愛好特長、學校開設的專業和社會勞動力市場情況,選擇專業確定方向,安排他們外出實習。
4.從專業層面,實習開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1)與企業進行接觸。了解企業對實習生的要求,共同制定實習生的培訓計劃和考核標準。做好崗前培訓和頂崗實習的考核工作。
(2)選派合適的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認真負責、敬業愛崗的精神,以及雙師素質,這是保證實習質量的基礎。由于各高職院校的師資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因此加強教師到企業的鍛煉就非常重要。有些學校要求教師每年到企業鍛煉兩個月出發點是好的,但從操作層面和實施效果來看,并不理想。建議學校加強對雙師素質的培養,安排沒有企業經歷的教師輪流帶薪帶企業鍛煉至少一年。
(3)對學生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特別要把實習的目的和意義對學生進行介紹,從而讓學生有良好的心態,避免在實習工作中,由于工資高低、工作強度等問題引發矛盾沖突。
(4)制定實習資料。主要包括實習計劃、培訓計劃、實習記錄本、實習指導計劃及記錄本、實習總結、對教師的考核標準。
(5)實習進行中,加強實習指導和實時監控。除為每個學生配備學校的實習指導老師外,要求企業為每個學生安排一位指導老師。一般為學生的直接主管。指導老師應定期和主管聯系,了解實習學生的實習情況,特別是分散實習的學生這點尤為重要。
有關實習資料要求分階段上交。如實習記錄本可以每月(每周)上交一次,實習總結則在實習結束后上交。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也可以避免學生們在實習結束后一次性記錄,實習過程的記錄流于形式。
強調實習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由于指導教師不可能一直和學生在一起,所以對實踐技能的指導應主要由企業指導教師完成,理論部分的指導則主要由學校指導教師完成。根據實習開始前制訂的實習計劃,把相應的理論學習內容結合實習的進程要求學生以論文或報告的形式分階段完成、上交。
如我校營銷專業的畢業頂崗實習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一篇所在企業的營銷分析報告。我們把分析報告分成三個部分,市場分析、營銷策略、發展計劃。實習學生在第一階段必須完成市場分析部分,并上交給指導教師,經教師指導合格后進入第二階段營銷策略分析,合格后進入第三階段。三個階段結束后學生對所實習企業的經營狀況將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可以在第三部分中根據自己所學理論知識對企業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為企業獻計獻策。
教師應定期走訪實習企業,學校可以給予教師一定的交通費補貼,用于支持教師到外地企業走訪。在走訪中,通過面對面的溝通能更好地了解企業對實習學生的看法以及實習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并盡力幫助學生解決。可以設置針對企業和學生的調查問卷,以便了解實習的全面情況。并把企業的反應及時反饋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表現并進行改進。對于集中實習的學生,應該定期培訓指導、座談、專題討論。
(6)實習結束后,做好考核和總結工作。根據實習前制定的考核標準由企業部分負責人、實習學生直接主管和指導教師共同考核。考核指標要盡量量化。既要考核學生的工作態度、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定性指標,更要考核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銷售額)、專業對口實習時間、 連續實習時間、與指導教師溝通頻次、實習資料上交時間等。
為學生提供實習鑒定表和實習工作證書,這樣的安排會加強學生對實習工作的重視,也為以后就業創造條件。企業還應對學生作一份詳細的實習生考核分析表,對學生的表現作詳盡的說明。現在各學校都有企業作出的實習成績鑒定表但過于簡單粗糙,不能為學生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根據企業的推薦評選“優秀實習生”,頒發獎勵證書。學生對精神層面的獎勵是很重視的,這種獎勵既是對實習工作的一種肯定,也為以后的就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能力佐證材料。
對實習指導老師進行考核。考核可以參照日常教學中對教師的考核標準進行,同時參考學生和企業的意見。根據考核情況評選“優秀指導老師”,作為年終考核評優評選的參考。
進行實習工作總結。邀請實習單位代表、實習學生、指導老師、實習工作小組成員參加。通過總結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了解企業和學生的心聲,以改進以后的頂崗實習工作。
參考文獻:
[1]蘇俊玲.美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踐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2]王雅琴,戴建平.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組織和操作管理模式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2).
[3]劉曉剛.破解難題健全頂崗實習考核機制[J].高職教育在線,2008,(12).[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