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困擾衰退礦區的一大難題。以徐州礦務集團為例,在論述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著重比較了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開采、潔凈煤技術、礦區塌陷復墾及生態環境整治三種循環經濟模式,最后給予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循環經濟模式;徐州礦務集團
中圖分類號:F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206-03
引言
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困擾衰退礦區的一大難題。由于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多集中于老工業基地,開發早、強度大使得中國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普遍面臨著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低、浪費嚴重、生態破壞嚴重、廢棄物排放不科學等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是發展循環經濟。實踐層面上兗州礦務集團公司、徐州礦務集團公司、龍口礦業集團公司、淄博礦業集團公司等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相繼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見表1)。以兗州礦務集團為例,2000年以來,資源瀕臨枯竭的兗礦集團以煤炭為核心資源,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合理選擇產品品種和生產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在煤炭采掘、煤化工、電—電解鋁三大主導產業之間通過高硫煤的清潔利用發展煤化工、煤矸石、煤泥發電生產電解鋁,延長生產鏈條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山東淄博礦業集團是一個從20世紀90年代進入整體性資源枯竭期的衰老礦區。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淄博礦務局采取了煤矸石置換開采新技術,即將采煤所伴生的煤矸石全部經軌道運輸巷、翻籠、矸石倉、給料機等環節輸送粉碎,最后用拋矸機拋射充填到開采永久性煤柱所形成的巷道;礦井水再處理技術。淄博礦業集團投資千萬元建成了山東省最大的礦井水處理站,滿足了礦區綠化,電廠循環、井下設備冷卻、防塵、洗煤及地面清潔等除生活飲用外的所有用水,綜合利用率達70%以上。中煤集團大屯公司為應對煤炭資源趨于枯竭,構建出“一縱五橫”的循環經濟框架。其中一縱即為以煤為主帶動電、鋁、運產業鏈綜合經營的主干線;五橫是指煤電鋁運產業鏈中,拓展“煤矸石、煤泥—發電”、“矸石—充填復墾”、“粉煤灰—防滅火材料”、“粉煤灰、灰渣建材”、“礦井水和生活污水—中水回用”。通過五條橫向耦合共生鏈條,對煤泥、煤矸石、粉煤灰、爐渣、余熱、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進行綜合治理、再生利用,不僅減少了廢棄物流失與環境污染,改善了礦區生態環境,而且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表1 實施循環經濟的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
在實施循環經濟的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中,徐礦集團因其采取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從而受到廣泛關注。通過徐礦集團循環經濟模式的案例分析,以期給予同類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借鑒。
一、文獻述評
大量的研究圍繞煤炭企業循環經濟模式展開:王文飛(2005)設計了基于“3R”原則和“就近循環原則”、“高質量循環原則”及“能力配套原則”的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總體模式;周仁等(2006)依據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將煤炭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劃分為企業層次的小循環模式、區域層次上的中循環模式和社會層次上的大循環模式;王柳松,佘延雙(2010)分析了德國魯爾區、美國阿巴拉契亞煤炭工業區、澳大利亞獵人谷礦區的循環經濟模式,其中魯爾區主要采用了資源合理開發和回收、環境保護和礦區恢復、產業升級等模式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阿巴拉契亞煤炭工業區與澳大利亞獵人谷礦區分別采取了生態環境治理、土地復墾模式。
更多的學者是從產業的角度研究循環經濟模式,例如,李巍(2006)認為,從產業鏈的視角來看,循環經濟模式可以分為縱向產業鏈、橫向產業鏈和擴展型產業鏈;張翼、任一鑫(2008)認為,可以按照產業延伸模式、產業替代模式和復合模式來發展循環經濟;翁翼飛(2008)以產業鏈為主線,將循環經濟模式分為西山模式、同煤模式、兗礦模式和撫礦模式四類,其中,西山模式是煤—電—建發展模式;同煤模式是以煤為主,開展煤矸石、煤泥、煤層氣、礦井水及與煤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集煤炭、電力和建材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兗礦模式是以主產業“煤—煤化工”和“煤—電—鋁”為縱向主鏈條,其他產業為橫向補充的發展模式;撫礦模式是利用撫順煤田伴生的豐富油母頁巖,開展“一礦四廠一氣”的煤炭伴生資源開發利用模式。趙淑英和王鑫(2009)將煤炭企業循環經濟模式分為縱向主導產業鏈發展模式和橫向耦合產業鏈發展模式,縱向主導產業鏈發展模式是以煤炭及煤系共伴生資源開采加工為主的開發模式;橫向耦合產業鏈發展模式是在縱向主導產業鏈基礎上,對各種副產、次級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模式。
縱觀以上文獻,盡管當前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針對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系統地分析其循環經濟模式的研究極為匱乏。
二、案例研究:徐礦集團循環經濟模式選擇
(一)徐礦集團概述
徐礦集團是具有一百二十五年開采歷史的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是中國井工開采歷史最長的煤炭生產企業之一。計劃經濟時期,在“有水快流”、“老礦挖革改”、“東部掩護西部”的煤炭產業政策下,徐礦集團長期超強度開采造成煤炭儲量銳減,資源接續矛盾異常突出。長期單一煤炭開采使徐礦集團積累了十幾座煤石山,堆存量達1 500余萬噸。在生產過程中,每年排除了礦井水5 000多萬噸無法完全綜合利用。此外,還有將近3萬畝采煤坍塌地未得到復墾。為此,徐礦集團建立了西部、東部和張雙樓礦三大經濟循環區,采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開采、潔凈煤技術、開展礦區塌陷復墾及生態環境整治等循環經濟模式實現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徐礦集團循環經濟模式選擇
1.礦產資源有效開發
礦產資源有效開發的舉措主要包括:(1)提高煤炭開采的回采率。為提高回采率,徐礦集團利用刨煤機采薄煤層煤,不斷改革支護方式,巷道支護改為錨噴支護、錨網支護等,在提高了工作面產量和巷道單進水平的同時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通過改革掘進巷道布置和選擇合適的回采工藝,如采取聯合布置巷道、沿空留巷、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等方式,既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又大大減少了煤矸石的排放量;對建筑物下煤層的開采采取條帶開采法、協調法開采、充填法開采、對已有建筑物進行加固處理、對新建建筑物采用抗采動變形設計和措施等。(2)開采伴生礦物。針對煤炭開采中的伴生礦物,如硬質高嶺土、石灰巖、硫鐵礦等等加以開采。例如龐莊礦、夾河礦、新河礦的煤系地層含有硬質高嶺土,以巷道掘進的方法進行開采為填料、造紙、塑料、造漆之用。
2.發展潔凈煤技術
徐礦集團通過分選加工、水煤漿發電、煤炭地下氣化、煤化工等方式發展潔凈煤技術,實現煤炭的高附加值生產。當前徐礦集團共有十幾座選煤廠,選煤能力達640萬噸,所有原煤都經過篩選、分選后再出售;于20世紀90年代在龐莊建立的以水煤漿為動力的發電機組,為進一步發展潔凈煤做了一個重要的探索;相繼在陜西寶雞、新疆塔城等地區建立150萬噸甲醇項目以及80億標準立方米煤制天然氣、300萬噸煤制油等煤炭氣化及煤化工項目,有效利用的資源,實現了節能環保。
3.產業鏈延伸與土地復墾融合
即以煤炭下游相關產品作為起點,延伸至煤的轉化、電力,直至礦區的土地復墾。例如,徐礦集團西部循環經濟區的龐莊煤礦已建成了煤矸石—電—熱—建材—土地復墾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區;東部的權臺、旗山礦區建成低熱值煤—水泥—土地復墾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區;張雙樓煤礦建成了煤矸石(煤泥)—電—建材—土地復墾綜合利用產業鏈。通過循環經濟的建設可以提高煤炭資源的附加值,并創造就業崗位,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
三、政策建議
通過循環經濟模式的比較,我們認為,加大資金與技術支持是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所在,因此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提出如下建議:
(一)企業層面
1.以資產為紐帶,加大兼并與重組力度。大型煤炭企業具有長遠的規劃與雄厚的經濟技術實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資源回采率,提升礦產資源有效開發程度,進而有利于產業鏈向高附加值部分延伸,降低環境污染程度。因而以資產為紐帶、以高附加值項目為依托進行企業的兼并與重組力度可以適度降低煤炭企業“多、小、散、亂”的局面,提高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的綜合經濟技術實力。
2.以高技術水平為目標,加強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的雙驅動性。提高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水平,發展潔凈煤技術都客觀要求加強技術應用。新技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引用國外先進生產和環保技術;二是在公司內部設立專門的技術研發部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研發適合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資源開發利用和環保的技術。加強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的雙驅動性有利于固體廢棄物和廢水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回收率。
(二)政府層面
1.以產業升級與技術能力為導向,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政府可以以產業技術升級與技術能力為導向,加強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對采用先進環保技術或自主研發新技術的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政府要給予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通過健全優惠貸款機制,重點扶持煤電一體化、煤炭液化、煤制甲醇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項目,推進產業升級;通過建立煤炭工業經濟循環發展基金,積極加強對區域環境的保護。
2.以經濟—環境的協同發展為戰略基礎,推行綠色GDP核算
政府不能再單純地以企業生產總值作為衡量企業發展與官員政績的唯一指標,而應加入綠色GDP作為考核的標準之一,使政府行政機關真正樹立起環境保護的觀念,并有利于促進經濟—環境的協同發展,從而推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王文飛.煤炭工業實施循環經濟的總體思路[J].煤炭經濟研究,2005,(8): 10-12.
[2]周仁,任一鑫.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和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06,(1): 29-30.
[3]王柳松,佘延雙.國外煤炭循環經濟發展對中國的啟示[J].資源與礦業,2010,(S1):143-146.
[4]李巍,羅能生.基于循環經濟的煤炭產業鏈構建[J].煤炭經濟研究,2006,(11): 19-21.
[5]張翼,任一鑫.基于循環經濟的煤炭產業結構模式研究[J].煤炭工程,2008,(5):97-98.
[6]翁翼飛,何媛,張驎.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循環經濟典型模式解析[J].煤炭工程,2008,(5):94-96.
[7]趙淑英,王鑫.中國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生產模式研究[J].中國礦業,2009,(3):52-55.
Analysis on Circular Economy Modes of Decaying Coal Enterprises
——A Case of Xuzhou Mining Group
SHEN Dan-yun
(Department.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engde Polytechnic College,Nanjing 211106,China)
Abstrac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ecaying coal enterprises is a major problem plagued recession mines.Based on descrip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of decaying coal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ree modes a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clean exploitation,clean coal enterprises,mine collapse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by taking Xuzhou Mining Group.Finally it offers suggestions.
Key words:decaying coal enterprises; circular economy modes; xuzhou mining group
[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