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人民銀行為貫徹國務院擴大國內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證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前提下,以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為動力,積極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運用價格型調控工具,促進國內消費市場健康發展。通過分析海南省各類消費信貸如汽車、住房等的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指出發展信貸應注意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一步提出推動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及相關建議。
關鍵詞:拉動內需;利率政策;消費信貸;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060-04
近幾年,人民銀行為貫徹國務院擴大國內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證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前提下,以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為動力,積極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運用價格型調控工具,促進國內消費市場健康發展。據統計,截至2010年5月末,海南省各銀行消費貸款余額達262.4568億元,比年初增加64.95億元,增長38.84%,同比增長67.12%。
一、央行房貸利率政策的調整,對海南省住房消費需求影響有限
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消費信貸市場的主體,也是改善城鎮居民生活質量和居住條件的首選貸款品種。為了使更多的人住者有其屋,防止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引發房貸信用危機,央行在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上,采取了市場化調控手段,引導個人住房消費需求。一是結束了長期以來實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優惠利率政策,個人住房貸款改按商業性貸款利率執行;二是針對個人住房需求過旺及商品房市場投機行為,上調了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基準利率。今年以來,由于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影響及全國房地產投資和需求的影響,海南省個人住房消費市場結束了前幾年商品房價格低迷徘徊狀況,進入商品房價格上漲階段,央行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利率政策的調整,對個人住房消費需求影響十分有限。據我們對市場利率監測和調查,截至2010年5月末,海南省各銀行發放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余額為176.82億元,占各行消費貸款總額的94.92%,比年初增加63.87億元,增長41.39%。截至2010年5月末,住房消費信貸累計發生額為89.93億元,加權平均利率為5.4346%,比汽車及耐用消費品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低1.04個百分點和1.42個百分點。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區間分布上看,2010年5月末,利率下浮0.9倍的占68.56%,執行基準利率的占7.236%,利率上浮的僅占22.98%,比去年同期利率下浮占比下降11.98個百分點,執行基準利率占比上升2.46個百分點(見圖1)。
圖12010年5月海南省各銀行消費貸款占比圖
二、汽車消費市場: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調,推動汽車消費貸款利率下降,貸款利率下調和汽車銷售價格下降,引導汽車消費市場信貸需求轉向中長期貸款
央行連續下調貸款利率,使汽車消費貸款利率整體水平降低。2008年9—12月,央行連續下調五次利率,利率調控政策的實施,為汽車消費貸款利率下降創造了市場條件。據市場利率監測顯示,截至2010年5月末,海南省各銀行發放的汽車消費貸款最高利率為6.48%,最低利率為5.184%,加權平均利率5.6597%,利率下浮占15.57%,執行基準利率占57.68%,利率上浮的占41.43%,比年初,利率下浮占比下降8.78個百分點,執行基準利率占比下降36.365個百分點,利率上浮占比45.15個百分點。截至2010年5月末,各行發放的汽車類消費貸款為0.72265億元,占消費貸款總額的0.27%,其中,短期汽車消費貸款0.1136億元,占15.72%,中長期汽車消費貸款0.611億元,占84.55%。
三、耐用消費品市場:央行下調貸款基準利率,擴大了耐用消費品市場利率波動區間
耐用消費品貸款額度較小且期限短,利率波動區間擴大。央行下調貸款標準利率后,截至2010年5月末,海南省各銀行耐用消費品市場利率波動區間為4.86%~7.128%,比汽車、住房消費貸款利率區間大0.668個百分點和小1.98個百分點。截至2010年5月末,各行發放的耐用消費品貸款26 804萬元,占消費貸款總額的1.02%,其中,短期耐用消費品貸款3720萬元,占13.87%,中長期耐用消費品貸款23 084萬元,占86.12%。從貸款發放情況看,耐用消費品貸款主要集中在于每年1月、3月、4月和5月發放。主要是以移動電話為主的通訊器材、日用品、五金電料和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
四、銀行卡消費市場:透支利率缺乏彈性,制約著銀行卡消費的需求,使銀行卡消費難以替代現金支付,還不能成為市場消費主流支付方式
透支利率缺乏彈性,制約著銀行卡消費的需求。銀行卡消費是商業銀行竭力推行的貸款消費方式,目前,商業銀行按照人民銀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銀行貸記卡和準貸記卡透支罰息水平不存在差異性,準貸記卡無免息期,自透支記賬日起按日萬分之五計收;貸記卡免息期最少20天,最多56天,在免息期內免收透支利息,超過免息期的按照日利率萬分之五罰息利率執行。由于罰息水平較高,而且缺乏彈性,又不能適應銀行卡消費方式的改變,難以替代現金支付,還不能成為市場消費主流支付方式。據調查,截至2010年5月末,海南省各銀行貸記卡和準貸記卡發生罰息45 900筆,透支金額68 143.3萬元,罰息金額1 405.55萬元,其中,信用貸記卡罰息6 410筆,透支金額29 267.2萬元,罰息金額950.3萬元;信用準貸記卡罰息812筆,透支金額1 677.16萬元,罰息金額79.8萬元。為防止信用卡透支風險,海南省各商業銀行在持卡人資格審查、擔保、還款提示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惡意透支現象較少發生。
五、影響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
1.統一、固定的消費貸款利率定價,難以適應區域性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需要。中國制定的利率政策是以貸款的期限為標準確定利率水平,而不是按照貸款種類確定利率標準。消費貸款除個人住房貸款有明確利率標準外,其他消費貸款執行一般貸款利率標準,雖然國家逐步取消了貸款利率上限,實行下限管理,加快了利率市場化步伐,增強了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但是,由于基層行缺乏利率自主定價權,利率水平由上級行統一確定,因此,利率確定方式的統一性不能適應區域性消費需求發展的要求,影響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2.投資產品收益率的相對穩定性,沖淡了城鎮居民消費需求欲望。截至2010年5月末,海南省各銀行共發行本外幣理財產品663期,其中,人民幣理財產品535期,美元理財產品62期,港幣理財產品29期,其他43期,共銷售人民幣123.8368億元,美元1.0191億元,港幣0.2916億元。3個月至1年期,本幣理財產品收益率為2.176%~3.776%,外幣為1.1%~3.1%,分別比同期同檔次銀行存款利率高且凈收益率比較穩定,吸引了更多的城鎮居民由儲蓄轉向投資需求,分流了部分儲蓄存款,轉移了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視野。
3.收入不高是影響城鄉居民消費的根本原因。收入的增減決定消費的規模和水平,據對近幾年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費支出的數據回歸分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可以帶動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0.85%;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增加1%,可以帶動農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0.74%。據我們調查,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偏低。近六成的城鎮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2 000元以下,超過五成的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不到6 000元,可見海南省城鄉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同時有36.5%的城鎮居民認為工資性收入低,22.2%的農村居民認為收入不穩定。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消費水平和能力,制約了消費的增長。
4.股市預期差影響消費信心與熱情。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收入預期、物價水平和未來支出等方面的判斷是影響消費者信心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具有財富效應的股市由于受加息預期、寬松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退出等影響出現低迷,預期不看好,居民的財產性收入縮水,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投資者的消費熱情,將對整體消費的增長產生一定的下拉作用。
5.高房價成為一項掏空居民錢包的支出項目,使購房者無錢顧及其他消費,節衣縮食成為他們的消費方式。房子在百姓的心中居于首位。中國自古以來有“民以食為天”之說,但更有“安居才能樂業”之訓。目前,住房投資性消費比重過高,具有過度超前消費特征,對居民消費具有擠出效應。從商品房銷售看,1991—2009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增長19.8%(2009年比上年增長42.1%,增幅達歷史最高水平),銷售額年均增長3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6%,商品房銷售額快于消費品零售額17個百分點,相當于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由1991年4%提高到2009年的35%。海南省的情況也與全國各地的情況極其相似。
6.社會保障不完善,是制約城鄉居民消費的重要原因。目前,盡管各級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三大后顧之憂仍是廣大居民緊縮開支的根源。居民醫療保障、社會救濟、退休養老、失業保險制度、教育的產業化制度以及住房貨幣化制度的改革和實施狀態,都使得大眾居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擔憂,醫療、健康、保險、住房、就業、子女上學等各種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使得大眾對未來信心不足,消費起來慎之又慎,說明居民對未來生活的保障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擔憂。
7.傳統消費觀念影響居民消費意愿。受崇尚節儉的傳統文化影響,居民消費觀念仍較保守,農村尤為明顯。城鄉居民存款買房、為后代教育和養老的意愿較重。農村“送禮隨份子”傳統習俗性消費還有較濃的氛圍。據調查還有相當部分的城鄉居民反映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沒有更切身的感受,但輿論的渲染增加了他們對未來的擔憂,一定程度影響了消費。調查中還發現,居民對家電的安全使用年限概念淡薄,受傳統觀念影響,不愿主動更新“超期”家電,影響家電的安全使用。另外對“家電下鄉”商品的質量、價格和服務宣傳不夠,居民想買而不敢下手。
8.低利率不能有效刺激消費。從幾年的低利率政策來看,居民的消費水平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社會消費量的增長遠小于儲蓄額的增長。內需的擴大,僅僅依靠下調利率水平,其作用已十分有限。而且從貸款情況來看,低利率政策反而使存貸差急劇上升。中國的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幅度年平均為10.72%,遠低于存款余額年平均16.98%的增長幅度。利率降低雖然令存款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存款的絕對數量仍然很高。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消費,來提高GDP增長,在實踐中被證明效果并不太理想(見圖2)。
六、進一步提高消費信貸需求的相關建議
1.不斷完善消費政策,增強配套政策合力。首先,完善消費信貸,加強消費信貸體系建設。要抓緊有關法律法規建設。要加快制定《消費信貸法》,規范、約束消費信貸活動中涉及的法律主體行為。完善汽車、住房、教育、電器、家裝、旅游等消費信貸政策,擴大貸款人范圍,改善信貸服務,簡化貸款手續,豐富信貸品種。要進一步拓寬消費信貸范圍,發展多元化信貸方式。鼓勵商業銀行積極與商家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耐用消費品貸款,支持消費者購買耐用消費品。以家電更新換代為突破口,帶動商品消費升級。一是政府應盡快出臺家電安全使用年限國家標準和強制報廢舊家電的法律法規,明確生產企業、銷售商、消費者及政府部門的相關責任和義務。二是加大宣傳力度,讓消費者正確認識“超期”家電的危害,正確處理好勤儉持家與綠色環保和節能減排的關系,主動對“超期”家電進行升級換代。三是參照“家電下鄉”政策對城鎮居民更新高污染、高耗能的“超期”家電實行財政補貼措施,促進更新換代,讓企業得市場,消費者得實惠,同時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其次,積極優化住房、汽車、旅游等配套消費政策。住房、汽車、旅游等消費是新時期消費的重要內容,除調整信貸政策外,仍需對相關政策進行積極調整、優化。住房消費方面,盡快完善住房二級市場的相關配套政策,盤活城市中的存量住房;加強中低價位、面積適中商品房供給,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并對低收入人群購房實行補貼;對投資購房作嚴格控制,通過加稅、加息等方式提高購房成本。汽車消費方面,要規范汽車市場秩序,簡化購車手續,降低新車購買稅費和二手車交易稅費,規范和清理車輛使用中的各種收費;鼓勵發展小排量、低油耗、安全可靠的經濟型汽車等。旅游消費方面,可考慮在“黃金周”休假基礎上,鼓勵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促進旅游消費發展。
2.改革收入分配機制,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加快增長速度。一是在初次分配中,通過勞動立法等手段,提高勞動者報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對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設立最低工資界線,保證勞動者應有的收入。在再分配中,通過社會保障收支、經常轉移收支等再分配形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居民消費。完善稅收調節機制,縮小行業之間、各個階層之間居民收入差距。其中,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是擴大居民消費的重點和關鍵。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三是維護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強化居民的收入預期,弱化支出預期;活躍資本市場,激發股市與投資信心,加大社保改革力度,給消費者創造敢于消費、愿意消費和可持續消費的良好環境。只有下大力氣解決這四大問題,才能對促進消費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加快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改善消費預期。以解決民生為重點,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加快建設速度。一是盡快推開覆蓋全省農村的新型養老保險制度;二是提高我省醫療保障水平,實現醫療保險全省統籌和異地報銷;三是規范義務教育收費行為,切實降低貧困、低保家庭非義務教育支出;四是加快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加大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五是縮小社會各層次人員社會保障水平差距,降低城鎮個體社保繳費基數和比例,減輕低收入群體的負擔。當前消費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當一部分人對收入增長預期下降,而對消費支出預期提高。支出預期提高與就業、養老、醫療、住房和教育等方面改革措施的推進有關。它將導致人們增加儲蓄、降低即期消費欲望,增加了市場商品銷售的困難。因此,要加快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和公共教育體系,改善居民收入支出預期。要進一步完善和推進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建立農村大病醫療救助體系;加強失業保險制度建設,探索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并軌;進一步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穩定和擴大社會救助體系。同時,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穩定公共教育收入渠道,加大公共教育支出,真正實現義務教育。
4.推行差別利率,增強利率調節彈性。由于金融機構管理體制上的原因,貸款利率定價采取了統一的、計算機程序化管理方式,利率定價的決定權集中在各自的總行,分支行在總行指導價范圍內確定不同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將利率定價風險和利率波動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獲得最大化的資金使用效益。但是,利率確定方式的統一性,削弱了利率調節功能應有的彈性,也不能適應商品市場化內在發展的要求和消費市場多元化消費需求,因此,要針對不同經濟區域和消費市場需求狀況,逐步將利率確定方式的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賦予基層行更大的消費貸款浮動利率定價權,倡導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實行差別化管理,允許在不同區域、不同消費層次、不同消費信貸品種中推行不同貸款浮動利率,以此增強利率彈性,促進消費信貸業務發展。
5.發揮利率杠桿調節作用,促進消費信貸穩定、健康發展。利率調節是中央銀行數量型調控重要工具,在金融宏觀調控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繼續引導商業銀行在堅持客戶細分的原則下,針對消費信貸不同需求及消費貸款風險系數,適時調整個貸信用額度,運用利率浮動政策,促進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刺激國內消費需求。
6.進一步完善利率結構,適時調整收益率水平。目前,存款利息收益率、貸款付息率、銀行卡罰息率、國債收益率、金融理財產品收益率、投資基金收益率等變化,對消費市場產生直接或間接調節作用,將各種不同的收益率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基礎上,會有助于引導城鎮鄉居民投資與消費。銀行卡消費是當前城鎮居民消費方式轉變的一個亮點,為鼓勵城鎮居民持卡消費,建議修改現行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將信用卡法定透支罰息降低到貸款基準利率水平上,允許商業銀行在法定透支罰息水平上,根據交易雙方自愿確定罰息水平,并延長透支免息天數,由現有56天延長到90天,以提高違約再進入標準來取代強行征收利息或罰息,從根本上樹立誠信至上的消費觀念,規范消費市場,拉動居民消費需求。
參考文獻:
[1]潘筱芳.對湖北省咸寧市消費信貸發展情況的調查分析[J].武漢金融,2006,(12).
[2]黃煒煒.消費信貸發展的制約因素及推進措施——基于對福建省三明市消費信貸問卷調查的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07,(12).
[3]中國人民銀行萍鄉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對萍鄉市消費信貸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金融與經濟,2009,(6).
[4]駱倫良,龍新庭,鄧國文,韋愈.對廣西河池農村消費市場及消費信貸的調查分析[J].南方金融,2005,(7).
[5]中國汽車消費信貸的風險控制與市場拓展研究——對農業銀行湖北省襄樊市分行汽車消費信貸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4,(6).
[6]岳隆杰,胡振兵.住房消費信貸發展的供給約束與制度缺陷——對淄博市住房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2,(5).
[7]李宇平,范薇.武漢地區居民汽車消費信貸需求情況調查分析[J].武漢金融,2007,(2).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