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再生資源回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設由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信息網絡和長效發展機制構成的回收體系。
關鍵詞: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信息網絡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214-01
一、再生資源回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市場秩序混亂。由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涉及到商務部、發改委、供銷社、物資行業辦等多個單位,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溝通,造成監管乏力,回收秩序混亂。
2.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受利益驅使,許多可回收利用的品種,如廢玻璃、廢布等由于利潤不高沒有得到有效回收。
3.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不健全。由于國家優惠政策不到位,多數企業處于微利或無利狀態,沒有條件和能力引進或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進行生產,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
4.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由于資金投入少,技術開發能力弱,導致廢舊物資加工處理工藝落后,技術及裝備水平較低,一些與再生資源加工處理相伴的環境污染未能妥善處理,導致二次污染現象嚴重。
5.回收網絡層次太多。目前各再生資源的回收主要由各廢舊物質收購點回收后,再運往各回收站,各回收站簡單分類后再運往各專業集散市場。
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構建
1.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的建設。建設以回收站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加工基地為目的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可減少回收網絡層次,有效降低回收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1)回收站的建設。回收站以環保、便民為原則,設置在規劃定點范圍內;其中生活類再生資源回收站主要設立在居民社區和高等學校校園內,生產類再生資源回收站主要設立在工業園區內。回收站將回收的再生資源簡單分類后安排專用車輛進行運送到各集散市場。(2)集散市場的建設。集散市場應選擇交通便利的荒地、廢棄廠房、倉庫等建設用地進行新建或改造。市場布局中服務區、經營區、加工區嚴格分離,具備與各自功能相符合的設施。集散市場將各類再生資源進行分揀后根據需要配送到各專業的加工基地。(3)加工基地的建設。加工基地將再生資源拆解后進行回收利用。再生資源的加工基地以現有的基地為主進行設立,對于二次污染和視覺污染較嚴重的再生資源產業,重點培育中端環節的企業,進行再生資源的深加工處理。
2.再生資源回收信息網絡的建設。建設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服務平臺為核心,以居民和生產企業、回收站點、集散配送中心、加工處理企業為服務終端的再生資源回收信息網絡。應用國家再生資源管理信息網絡系統和調控決策支持系統,建設各省的再生資源回收信息服務網站,該網站應具備再生資源在線交易和統計分析等功能,實現對再生資源及其綜合利用相關數據準確、及時的統計分析及產業發展潛力、趨勢的預測、評估、導向,為實施稅收、價格、投資、技術開發、市場投放等宏觀調控提供有力依據,以獲取最佳的社會效益。
3.再生資源回收長效發展機制的建設。為保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長期穩定的運行,必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行業自律、政府支持和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作為保障措施的四位一體的長效發展機制。以企業為主體強調規范管理,設立“七統一、一規范”,即: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價格、統一衡器、統一車輛、統一管理、經營規范;行業自律主要強調行業協會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中的作用,避免企業間惡性競爭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歐陽強.長沙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分析與建議[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0,(4).
[2]黃由衡,王娟.城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9).
[3]章和杰.構建浙江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J].中國環保產業,2008,(12).
[4]苗建青.日本再生資源回收政策及其績效評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7,(4).
[5]梅光軍,謝科峰,張紀文,金啟源.湖北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現狀的調查研究與相關政策建議[J].再生資源研究,2007,(4).
[6]丁海軍,李永青.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實證研究——以浙江永康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09,(1).
[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