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人文環境與課堂話語研究”的必要性,介紹了國內外現狀,定義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人文環境”與 “課堂話語”的概念,討論了該項研究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人文環境;課堂話語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330-02
一、國外現狀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這一領域的研究發展迅速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成就。現在對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日益呈現出一種跨學科的特點,已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語言學的范疇,而廣泛借鑒了其他許多學科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
Chaudron(1988)描述了四種傳統的課堂研究的方法(見下表):
在國外第二語言習得的課堂研究方面,提出了“相互影響”式課堂教學,和“正規指導”式課堂教學,并深入研究了他們對第二語言習得的不同作用。提出了“交際法”教學法和“任務法”教學法等理念。
1.課堂教學的性質。課堂教學的性質仍然是“教什么”(教學計劃),“怎樣教”(教學方法),在怎樣的“氣氛”中教師的計劃落實到“課堂活動”中,使學生處于一種“接受狀態”,接觸并接受“語言輸入”并“輸出語言”。(如下)這仍然是一種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課堂話語研究。Rod Ellis(1995)對課堂教學的探討更多地注重“課堂話語”的研究,研究的方面有:(1)課堂話語的結構與一般特征;(2)課堂話語的類型;(3)課堂話語的倫次;(4)課堂語言話語與自然語言的區別。
二、國內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1.班級規模大,班級人數多。在國外第二語言習得的課堂班級一般為幾人或十幾人不等,中國大學英語課堂班級人數40~60甚至70~80不等。
2.教師大多是中國人,而非目的語本族語者。在國外,第二語言習得課堂教學的教師大多是目的語本族語者,他們能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自如地調節自己的課堂語言。
3.習得環境單一。在歐美等國,第二語言課堂習得者除了在課堂環境下習得目的語外,還可以在自然環境下較多地接觸到目的語,如家里、鄰里、伙伴、某一社會群體、工作場所、公共場所以及到目的語國短期旅行或生活等等。在中國這種機會較少。
4.課堂教學的形式單一。中國的課堂乃是四面的墻圍成的空間,固定的座位將學習者“繩之以位”。語音室里封閉的座位使學生相去更遠。無論是教師的講解式教學還是學生的討論式教學,操作起來都很單調。教師和學生得到相互的反饋信息的周期太長。
三、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人文環境與課堂話語研究
1.課堂人文環境研究。教師、教材、教法、教室、教具、學生、班級規模、上課的時間地點、學生的專業、英語基礎水平、學生的學習能力、方法和策略等,以及教師或學生的態度、情感及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等,都是我們涉及的范疇。
我們所定義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人文環境,主要指:與師生課堂話語有關的教材語言;與教師的課堂話語特征有關教師的態度、情感、性格、語言能力、課前準備、課堂操作等;與學生課堂話語特征有關的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策略等;學生和教師的情感關系和合作關系與課堂話語交流等;影響學生課堂話話語倫次的因素如大班教學、學生基礎等;上課的時間、地點,課堂設備、手段等與課堂話語場合等;各級各類學生及學生所學專業課程與英語學習的興趣及課堂話題興趣關系等。
2.大學英語課堂話語研究。我們對大學英語課堂話語研究的關鍵問題如下:(1)教材語言,教案語言與教師課堂語言的關系;(2)教師課堂語言特點;(3)學生課堂語言特點;(4)師生的情感關系和合作關系與課堂語言交流;(5)教師課堂話語調節;(6)課堂話語倫次;(7)(學生)課堂話語錯誤的規律和糾正措施;(8)大班教學與學生課堂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發言倫次;(9)課堂提問、討論、分組、派隊,作業等活動的組織與學生話語類型;(10) 學生所學專業,課堂設備,及上課時間、地點等與課堂話語場合;(11) 聽說讀寫,譯的課堂強化訓練和大學英語四六級通級考試等書面語言的輸出與課堂話語輸出的關系。
當我們研究英語課堂話語特征和相關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時,我們的課堂模式如下:
本研究即便沒有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框架,但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 “以學生為中心”的相關因素及其環境的研究。
預期的目標是,從調查和實驗教學中獲取素材,得到新的思想或實踐的改革經驗,從而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推動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研究素質教育與四六級英語考試的矛盾與一致關系。
參考文獻:
[1]Allwright,D.and K.Bailey.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Introdi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25.
[2]Amy B.M.Tsui.Introdu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1995.
[3]H.G.Windowson.語言教學交際法[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Jack C.Richards Charles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5]Nunan,D.The Teacher as Researcher[M].in Brumfit and Mitchell (eds.)1990:23.
[6]Rod Ellis.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第二語言習得概論[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A Study of th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 Dis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GUI Yong-xia
(English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Female Vocational and Poly-technical School,Guangzhou 51145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e necessity of the study of “th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introduce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broad and at home in this respect,define the concept “th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and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tudy.
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classroom teaching; humanistic environment;classroom discourse
[責任編輯 魏杰]